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MADS-box基因家族中AG(AGAMOUS)基因对心皮和胚珠发育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甜樱桃(PrunusaviumL.)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扩增AG保守片段,利用RACE技术获得一个全长表达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研究了外源赤霉素对该基因表达影响。结果表明:(1)所获得基因PaMADS5(Genebank登录号:JQ686726),全长为1092bp,编码246个氨基酸;(2)蛋白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aMADS5属于MADS-box家族中AG亚族;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PaMADS5在花雄蕊和心皮中表达。(3)PaMADS5在雌蕊中表达量受赤霉素影响,随着赤霉素处理浓度升高,PaMADS5表达逐渐升高,表明PaMADS5可能参与调控甜樱桃雌蕊发育。

  • 标签: 甜樱桃 AGAMOUS 基因克隆 赤霉素处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为探索适于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学研究样品制备最优方法,本研究以Rht10鲁麦15开花后第31天籽粒为材料,采用4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TCA/丙酮法、尿素/硫脲法、酚提取法Ⅰ和酚提取法Ⅱ,对不同提取方法得到蛋白量以及蛋白分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TCA/丙酮法和尿素/硫脲法获得蛋白点较少,分别为484个和489个,蛋白质损失较大,蛋白质在碱性端(pH7附近)堆积严重;酚提取方法Ⅰ得到蛋白点709个,部分蛋白点弥散,碱性端蛋白轻微堆积;酚提取方法Ⅱ得到蛋白点866个,蛋白点清晰,无碱性蛋白堆积。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籽粒蛋白质组研究中,酚提取方法更为适合小麦籽粒蛋白提取,同时方法Ⅱ优于方法Ⅰ。

  • 标签: 小麦 籽粒蛋白 蛋白提取 双向电泳
  • 简介:随着全球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及其在花卉中广泛应用,有关运用转基因技术进行花卉育种报道也越来越多,但是投放到市场上进行商品化生产转基因花卉品种却为数不多。本文在国内外转基因花卉研究综述基础上,对转基因花卉在市场化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如重要商品花卉转化体系不够成熟、外源基因检测比较复杂以及生物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为了促进中国转基因花卉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本文认为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种质资源,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加强学科沟通和国际交流是中国转基因花卉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观赏植物 基因检测 生物安全性 种质资源
  • 简介:为获得南瓜ISSR最优扩增体系,为后续南瓜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鉴定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密本’南瓜为筛选体系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Mg2+、dNTP、Taq酶、引物和DNA浓度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南瓜ISSR25μL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10×Buffer,2.0mmol/LMg2+,0.3mmol/LdNTP,1UTaq酶,0.48mmol/L引物,75ngDNA。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12条引物进行退火温度优化,最终确定每条引物最佳退火温度。利用该反应体系,选用引物891对85个南瓜品种进行所确立扩增体系验证,结果显示扩增产物条带清晰明亮、多态性丰富,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表明本研究所确定反应体系适用于南瓜ISSR分子标记。

  • 标签: 南瓜 ISSR 分子标记 PCR扩增
  • 简介:为建立简单高效黄瓜转基因技术体系,本研究以携带有抗除草剂Bar基因农杆菌工程菌浸泡处理开花期黄瓜嫩梢,进行活体植株转基因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转化体系为:表面活性剂silwet-77适宜浓度0.01%-0.05%;菌液浸泡最佳位置为顶部以下10cm嫩梢,最适子房发育时期为开花前5-12d子房;农杆菌菌株EHA105浸染效果优于LBA4404;3次重复浸泡处理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黄瓜苗期除草剂抗性筛选适宜浓度为17%草胺膦1100倍稀释液。研究获得除草剂抗性植株1320株,PCR阳性植株36株,其中30株经Southern斑点杂交后有阳性信号,最高转化效率为9.5%。

  • 标签: 黄瓜 转基因 活体植株 抗除草剂
  • 简介:本研究利用Me2Em4正反向引物组合对影响梾木属SRAP-PCR反应体系Mg2+、Taq聚合酶、dNTP和引物浓度4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对影响SRAP反应4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模板DNA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梾木属SRAP-PCR20μL反应体系最佳组合为:Taq聚合酶2.0U、Mg2+浓度1.5mmol/L、dNTP浓度0.15mmol/L、Primer浓度0.30mmol/L、模板DNA浓度5.5mg/L以及含有2μL不含Mg2+10倍稀释缓冲液。各因素对梾木SRAP-PCR反应影响大小依次为:dNTP、Taq聚合酶、Mg2+和Primer。最后运用优化体系从10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6个多态性SRAP标记,可用于梾木属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梾木属 SRAP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 引物筛选
  • 简介:基因组印迹是指基因依其亲代来源不同,等位基因呈现出差异表达一种表观遗传现象。印迹在哺乳动物和显花植物胚胎或胚及胚胎营养组织(胎盘或胚乳)中都有发现,并有独立趋同进化倾向,而在植物中发现印迹绝大多数只存在于胚乳中。就表观遗传机制而言,目前发现印迹表达主要是受到DNA甲基化、PcG蛋白家族介导组蛋白修饰和ncRNAs共同作用影响。植物印迹基因全基因组分析揭示出许多印迹基因定位在转座子和重复序列附近,暗示转座子和重复序列插入与印迹位点演化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基因组印迹 表观遗传调控 DNA甲基化 PCG蛋白 SIRNA
  • 简介:本研究利用4种父本育性较强二倍体香蕉(Musaspp.)种质,比较不同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检测香蕉花粉活力效果,以期筛选适合香蕉花粉活力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醋酸洋红和I-KI染色法处理后香蕉花粉形态较模糊,而TTC法与MTT法染色效果较好,花粉形态较清晰,容易区分染色与未染色花粉;适合香蕉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15%,pH值为5.8;MTT染色法结果与离体萌发法结果相关性最好,说明MTT染色法结果较其他染色法准确、可靠。利用MTT染色法,本研究比较了17份二倍体香蕉种质花粉活力,结果显示:‘Calcutta4’(M.acuminatassp.burmannicoides(AA))、BGY3(M.balbisiana(BB))、Malaccensis(M.acuminatassp.malaccensis(AA))、Balbisiana(M.balbisiana(BB))等4份野生类型种质,以及双单倍体种质‘CIRAD930’(M.acuminatassp.malaccensisvar.DHPahang(AA))染色率超过50%,而3份改良二倍体种质和4份栽培类型种质染色率低于30%。

  • 标签: 二倍体香蕉 花粉生活力 测定方法 MTT染色法
  • 简介: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果实心室数是影响果实大小形状和畸形果发生率重要因素。遗传特性是番茄果实心室数重要调控因素。研究表明,番茄中调控心室形成2个重要基因分别为位于第11条染色体fasciated位点和位于第2条染色体lc位点,两个位点对心室形成作用值分别为37%和12%,同时这两个位点相互之间具有上位性作用。近年来研究者相继对fasciated和lc位点进行了精细定位,发现fas基因(YABBY转录因子)和WUSCHEL基因下游2个SNP调控番茄心室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番茄心室形成相关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分子遗传水平方面的进展,为探究番茄心室形成分子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番茄 心室 fasciated位点 lc位点
  • 简介:本研究以高抗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品系‘C24’和高感品系‘03B9’为试验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其在发病条件(高氮)和不发病或少发病条件(低氮)下基因表达差异,并回收得到与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相关差异表达转录衍生片段(Transcript-derivedfragment,TDF)19条。研究结果表明:12个TDF与NCBI或BrassicaDatabase已有序列同源,功能涉及激素调节、氧化还原酶、细胞结构、蛋白质分解、信号传导等;3个TDF在NCBI或TIGR上有序列同源,但是功能未知;4个TDF未找到同源序列。结合本课题组有关氮素浓度和形态对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影响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可推测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可能是细胞结构受到破坏,细胞膜上细胞信号跨膜转导受阻,ACC、ABA调节,蛋白质降解,PPO引起酚类物质褐变等共同作用所致。

  • 标签: 大白菜 芝麻状斑点病 CDNA-AFLP 基因表达差异
  • 简介:本研究拟采用香蕉多芽体薄片为转化受体材料,建立起根癌农杆菌介导香蕉遗传转化体系。以巴西蕉组培苗球茎横切薄片为起始材料,诱导获得多芽体,利用多芽体薄片为受体,通过其对潮霉素敏感性和GUS基因瞬时表达率试验,以期找到适合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巴西蕉球茎横切薄片在多芽体诱导培养基(MS+6-BA10mg/L+PP3331mg/L+NAA0.21mg/L)上,经过4至5个月培养,形成了花椰菜结构多芽体。巴西蕉多芽体横切薄片对潮霉素敏感,最佳潮霉素素筛选浓度是25mg/L,转化最佳共培时间为4d。本研究从3次转化中共300个薄片中获得抗性芽18个,经GUS检测和PCR鉴定,获得抗性芽全部为阳性。本研究建立以多芽体薄片为转化受体转化体系,为今后将具有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导入香蕉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香蕉 遗传转化 多芽体
  • 简介:木质素(Lignin)是植物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重要产物之一,它为植物细胞壁提供了必要强度、疏水性以及对外界恶劣环境抗性。其中肉桂醇脱氢酶(CAD)是木质素合成途径中一种关键酶,参与S-木质素、G-木质素和H-木质素合成。本文主要对CAD基因特征、CAD在木质素生物合成中作用及酶学分析、CAD基因在木质素合成调控中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且对CAD基因研究方法和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作出了展望。

  • 标签: 肉桂醇脱氢酶 木质素 生物合成
  • 简介:抗病品种培育是防治青枯病、根结线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最经济、有效手段。‘浙杂301’是以自育兼抗青枯病和根结线虫株系‘T5678161—1—1—2—2’为母本,AVRDC引进兼抗青枯病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07-0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有限生长类型杂交一代番茄新品种。母本‘T5678161-1—2—2’系从‘HAWAII7996’与‘T9178’和‘斯特番茄’杂交分离后代中经10代单株选择而成。‘浙杂301’于2011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对‘浙杂301’进行农艺性状特征、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特征性状等研究,结果表明‘浙杂301’高产,品质优良,耐贮运,高抗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青枯病和番茄花叶病毒病,平均产量可达8.627x10^4kg/hm^4。该品种适合中国长江流域、华南等青枯病、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高发地区种植。

  • 标签: 番茄 抗病 杂交 黄化曲叶病毒 品种
  • 简介:为了更好地在荔枝杂交育种中判别真杂种,以荔枝两个人工杂交群体‘雪怀子’ב桂味’和‘雪怀子’ב焦核三月红’F,代为材料,利用EST.SSR标记进行真假杂种鉴定,创建作图群体,并对两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分别采用4对引物组合即可实现对两个杂交群体F。代单株100%鉴定,两个群体159个单株均为真杂种;且两个群体后代叶片形态存在变异,基因型上产生了不同于亲本扩增谱带。经聚类分析发现,群体‘雪怀子’ב桂味’113个F1单株被聚为6大类(相似性系数0.68),63.72%(72株)后代与父本聚为一类,28.3%(32株)单株与双亲距离较远,推测这些单株中出现了较大遗传重组或变异。在相似系数0.642处,‘雪怀子’ב焦核三月红’组合46株杂种后代分为两大类,该组合大部分单株(60.87%)与母本亲缘关系较近,具有偏母本遗传倾向。可见,EST.SSR标记适合荔枝真假杂种鉴定,两个F1作图群体创建为荔枝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奠定基础,同时为荔枝品种改良积累材料。

  • 标签: 荔枝 杂种群体鉴定 EST—SSR 遗传多样性
  • 简介:SSR和SNP被推荐为玉米品种DNA指纹鉴定优选标记技术。本研究选用大面积推广11套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作为试验材料,基于SNP芯片分型平台和SSR荧光毛细管电泳平台分析比较两种标记在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中应用。基于上述两种检测平台获得3072个SNP位点和40对SSR引物基因型数据,分析比较各个参数。结果显示:(1)两种标记数据获得率均较高,3072个SNP位点平均数据获得率为98.4%,40对SSR引物平均数据获得率为99.47%。(2)两种标记均具备较高品种区分能力,3072个SNP位点平均MAF(minorallelefrequency)值为0.357,MAF值大于0.30占71%,平均DP(discriminationpower)值为0.515,DP大于0.5占56%;40对SSR引物平均PIC(polymorphisminformationcontent)值为0.605,PIC大于0.51有32对,平均DP值为0.745,DP值大于0.71有29对。(3)两种标记位点鉴定样品杂合率、亲子关系方面结果是一致,样品杂合率均介于0.4~0.6之间,平均杂合率分别为0.525和0.514;SNP数据显示符合亲子关系位点百分比介于95.2%~99.9%之间,SSR数据显示符合亲子关系位点介于36~40个之间。综上所述,SSR和SNP两种标记在数据完整性、区分品种能力、位点稳定性等方面差别较小。

  • 标签: 玉米 SSR SNP 真实性鉴定
  • 简介:为了明确苹果三倍体杂种后代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特征,本文以‘金冠’ב四倍体嘎拉’苹果6l份三倍体后代为试验材料,采用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1份三倍体杂种后代总甲基化率在10.74%~28.86%之间,全甲基化率在7.87%~24.22%之间,半甲基化率在2.10%~11.84%之间。与母本相比,总甲基化和全甲基化呈上升趋势,半甲基化呈下降趋势;与父本相比,均呈下降趋势。(2)在苹果三倍体杂种基因组加倍和重组过程中,发生了大量过或超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变异,少量发生了次甲基化现象,极少部分甲基化状态介于双亲之间。(3)共获得4条DNA甲基化差异片段,有3条能够在苹果基因组中检测到,且同源性较高,分别位于第1条和第12条染色体叠连群上,但是具体功能没有描述。研究结果表明,苹果三倍体杂种后代DNA甲基化水平与倍性相关性不大,在其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大量过或超甲基化变异,为苹果三倍体育种中表观遗传变异研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苹果 三倍体杂种 DNA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