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整理和分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各地的食品质量抽样结果,整理得出各类食品的不合格信息,研究我国2015年的食品质量现状,为老百姓选择健康安全食品提供参考。参考数据来自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2015年食品抽检信息的总局公告,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24类食品的总合格率为97.51%,不合格率为2.49%,粮食及粮食制品等16类食品的合格率大于97%,水产及水产制品、甜品、特殊膳食食品、蜂产品、豆类及豆制品、月饼、蔬菜及其制品、酒类8类食品的合格率相对较低。抽检的24类食品中共有94种不合格项目,出现的批次总数为946批次,其中菌落总数出现的批次最高为95批次,占总的不合格批次比例最高10.04%。

  • 标签: 食品质量 现状 分析
  • 简介: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试验选取4种普洱茶(景迈山、冰岛、千家寨、混合型乔木春茶)分别自然仓储于昆明和石家庄两地,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并分析其主要内含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仓储环境及原料均可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变化。存放于昆明的景迈山茶样中游离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存放于石家庄的茶样(P<0.01),而茶多酚和黄酮类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昆明茶样呈现出甜香馥郁、浓厚回甘的品质特征;存放于昆明的冰岛茶样中茶多酚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的茶样茶汤具有汤色橙黄明亮、甜醇回甘的特征;存放于昆明的千家寨茶样中茶多酚和总糖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黄酮类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茶样具有更为甜醇的品质特征;存放于昆明的混合型茶样中茶多酚、总糖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茶样呈现出陈香的品质特征。

  • 标签: 普洱茶 仓储 感官品质 内含成分 地区
  • 简介:在介绍火龙果采后基本生理特性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火龙果采后品质的因素,综述国内外火龙果的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及火龙果采后保鲜应用技术,旨在为促进火龙果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火龙果 采后生理 品质控制 现状分析
  • 简介:以甘肃早酥梨为试材,研究在温度(0±1)℃、相对湿度(RH)90%~95%条件下,1%~2%O2+1%~2%CO2、3%~4%O2+1%~2%CO2、5%~6%O2+1%~2%CO2三种气体组分对早酥梨气调贮藏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240d的贮藏期间,三种不同比例气体组分的气调贮藏均能降低梨果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减缓早酥梨黄化,使其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其中3%~4%O2+1%~2%CO2气调贮藏效果更为显著,能较好地延缓梨果衰老,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

  • 标签: 早酥梨 气调贮藏 品质
  • 简介:以0℃冷库中贮藏85d后的白罗莎里奥葡萄果实为试材,进行常温(25℃)货架试验,研究不同褐变程度(1、2、3级)葡萄果实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货架期的延长,葡萄果皮由原来的鲜绿色逐渐转变为红褐色,原红褐色则逐渐加深;果实表皮褐变度和色差a*值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同褐变程度变化差异较大;果实硬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缓慢增加趋势;各级果实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级果实丙二醛含量随货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2级和3级果实随货架时间延长而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表皮褐变度与各生理和品质指标之间存在一个二次方程关系,且大部分有较高的拟合度。

  • 标签: 鲜食葡萄 褐变 品质变化 货架期
  • 简介:以"檀香"橄榄果实为试材,研究7个采收期(从9月7日到12月7日按节气采果,分别为采收期Ⅰ、Ⅱ、Ⅲ、Ⅳ、Ⅴ、Ⅵ、Ⅶ)对鲜食橄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采收期Ⅰ~采收期Ⅵ的橄榄果实表面色调角h°、果皮叶绿素含量、果肉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下降,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值、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糖酸比值增加,果实食用品质提高;但采收期Ⅶ(过熟)的橄榄果实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果实食用品质下降;因此认为,采收期显著影响鲜食橄榄果实品质,且以采收期Ⅵ(完熟,小雪节气采收)的橄榄果实鲜食品质最佳。同时发现,橄榄果实表面色调角h°,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值、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糖酸比值、单宁含量等品质指标可作为确定鲜食橄榄果实食用品质及采收期Ⅰ~采收期Ⅵ成熟度的参数,为量化衡量橄榄果实食用品质和成熟度提供方法。

  • 标签: 橄榄 鲜食 采收期 品质 成熟度 参数
  • 简介: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分别贮藏于(0±0.5)℃(CK)和动态冰温(-1.9~-0.5℃)下120d,研究果实生理与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前期,动态冰温可显著延缓猕猴桃硬度的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上升,降低腐烂率、呼吸强度和丙二醛(MDA)含量;动态冰温贮藏果实的冷害起始于75d,对照果实的冷害起始于90d,动态冰温会提前和加重猕猴桃果实的冷害,其典型症状为皮下组织木质化;随着冷害的发生,动态冰温贮藏猕猴桃的腐烂率反而高于对照,VC含量低于对照,硬度和TSS含量达不到正常后熟程度,但无法确定冷害对可滴定酸(TA)含量、呼吸强度和MDA含量的影响。因而,红阳猕猴桃贮藏期≤60d时,动态冰温可以达到最佳的贮藏效果,冷害的发生限制了其在长期贮藏上的应用。

  • 标签: 红阳猕猴桃 动态冰温贮藏 软化 腐烂 冷害
  • 简介:以茉莉莎葡萄果实为试材,分别采用8包CT2保鲜剂、5包简化保鲜剂、SO2熏蒸24h+8包CT2保鲜剂和SO2熏蒸24h+5包简化保鲜剂进行处理,于(0±1)℃、相对湿度(90±5)%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保鲜剂处理方式对其贮藏期间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鲜剂处理可增强茉莉莎葡萄果实的耐贮藏性,有效降低贮藏期间的掉粒率、失重率和腐烂率,减少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维持葡萄果实和果皮的硬度,保持较好的外观品质和风味,另外还能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上升,保持较高的总酚、总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衰老,延长贮藏时间。其中以处理Ⅳ即SO2熏蒸24h+5包简化保鲜剂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

  • 标签: 茉莉莎葡萄 保鲜剂 贮藏品质 生理生化
  • 简介:以萨米脱和奇好樱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常温(20℃)贮藏条件下不同处理方式(CK、ClO2、1-MCP、1-MCP+ClO2)对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ClO2处理可明显降低樱桃果实的腐烂率,1-MCP处理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规律,1-MCP+ClO2处理可明显降低萨米脱(4~12d)、奇好(2~12d)樱桃果实的呼吸强度,抑制果实硬度、V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延缓果实衰老,延长贮藏保鲜期,但对乙醇含量无明显影响。1-MCP+ClO2处理的萨米脱樱桃常温贮藏6d,奇好樱桃常温贮藏12d,可保持较低的腐烂率和失重率,且具有良好的风味和口感。

  • 标签: 樱桃 贮藏 1-MCP CLO2 生理 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