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400 个结果
  • 简介:"食品机械设备"是食品科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应用效果及作用4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案例教学法 食品机械与设备 应用
  • 简介:1.将香菜根去掉,烂叶、黄叶摘去,然后编织成一根长辫子,挂在阴凉通风处,干后可长期食用。食用时,将干了的香菜用温水浸泡一下,香菜依然鲜绿,香味不减。2.把新鲜香菜的根部浸入食盐沸水中,30s后全部浸入,约10s后待叶迅速变成翠绿时取出,挂起来阴干,然后剪成1cm长的小段,装入带盖的玻璃瓶或瓷罐中。

  • 标签: 香菜 保鲜法 温水浸泡 玻璃瓶 食用 浸入
  • 简介:对比分析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异同。从标准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具体食品种类和限量值3个层面逐级对比。结果表明,我国标准涉及的污染物种类为42种,CAC标准为29种,二者相同的污染物种类为12种;我国标准涉及的食品种类和具体数量多于CAC,其中有7类食品为我国单独规定限量,我国污染物限量指标的总数为748个,远远多于CAC的174个;在可比指标范围内,我国有61个限量指标值CAC相同,26个限量指标值严于CAC,64个限量指标值宽于CAC。我国污染物限量标准中有57%的可比指标值已达到或超过CAC标准的要求,CAC的一致性程度较低。

  • 标签: 污染物 CAC 限量标准 食品安全
  • 简介:从乳品科学技术的实践教学现状人手,研究了实践教学条件改革、企业合作方式、产学研结合方式、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等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论述了乳品科学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建立方法。

  • 标签: 乳品 实践教学 改革
  • 简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植物油中的苯并(a)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受前处理过程的影响很明显。文章通过ProElutBaP(Cat.#65351)固相萃取柱、CleanertBaP-3固相萃取柱(内装有分子印迹材料)净化植物油样品中的苯并(a)芘,分析比较前处理效果,2种固相萃取柱净化效果皆优于自填氧化铝玻璃层析柱,CleanertBaP-3(P/N:BaP5006)固相萃取柱净化效果最优,准确性和稳定性最好。

  • 标签: 苯并(A)芘 固相萃取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咸鸭蛋又叫脆鸭蛋,其腌制方法大有讲究,下面介绍几种咸鸭蛋腌制方法。

  • 标签: 咸鸭蛋腌制 腌制法
  • 简介:由浙江大学发明的果蔬、花卉保鲜,是将果蔬、花卉按照常规保鲜方法置放于贮藏库内,然后施行以下步骤:①测定贮藏库内气体的乙烯浓度;②持续抽取贮藏库内的气体,对上述被抽取的气体进行水气脱除处理,使水气脱除处理后的气体中的含水率≤1%;

  • 标签: 保鲜法 果蔬 花卉 贮藏库 浙江大学 保鲜方法
  • 简介:1.保存叶菜类最重要的就是保留水分,同时又要避免叶片腐烂。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旧报纸,在叶片上喷点水,然后用报纸包起来,根部朝下放入冰箱冷藏室,可有效延长保存时间,留住新鲜。2.生菜只要放一段时间就会逐渐变软并变色,可将菜心摘除,然后将湿润的纸巾塞入菜心处让生菜吸收水分,等到纸巾较干时将其取出,再将生菜放入保鲜袋中冷藏。

  • 标签: 蔬菜保鲜 水果 保存时间 旧报纸 冷藏室 叶菜类
  • 简介:(1)湿纸贴眼将浸湿的纸贴在鱼的眼睛上,因为鱼眼内神经后面有一条死亡线,这条线一离开水就会断,鱼也就很快死亡。贴后可使鱼存活5h。

  • 标签: 鲜鱼 保鲜法 死亡 浸湿 开水
  • 简介:利用三星的控温冰箱对肉在0℃和7℃低温环境下进行贮藏对比实验.分析了肉品在贮藏过程中的pH值、挥发性盐基氮及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并对肉的感官做了定性描述.实验结果表明,猪肉在7℃贮藏时,第6天肉已腐败;而在0℃的肉第8天时,还基本处于一级鲜度,不丧失商品价值.

  • 标签: 猪肉 低温贮藏 控温 冰箱
  • 简介:"饮料加工技术"是高职食品加工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分析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饮料加工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 简介:通过讨论'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该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根据'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课程特点,从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力求通过改革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使其成为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掌握食品检测方法的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 标签: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理实一体化 项目教学法
  • 简介:分别研究了明胶、卡拉胶和变性淀粉的凝胶强度随浓度的变化,并对比3种材料在不同pH值、不同蔗糖浓度下凝胶强度的变化,为3种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明胶 卡拉胶 变性淀粉 凝胶性能
  • 简介:将案例分析应用于“食品试验设计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局限.介绍了案例分析在“食品试验设计统计”分析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实施效果及注意事项,旨在提高学生试验设计数据分析处理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案例分析法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教学改革
  • 简介:为了确定鹰嘴豆淀粉的最佳膨化状态,以膨化率为指标,用SLG35一A型双螺杆膨化机对鹰嘴豆淀粉进行处理,然后运用响应曲面优化原料水分含量、温度、主频(螺杆转速)、喂频(喂料速度)等4个工艺参数,最终确定膨化率的最优工艺条件,并研究了挤压处理对鹰嘴豆淀粉吸水性指数、溶水性指数的影响,确定最佳膨化率的工艺参数为主频27Hz,喂频24Hz,水分含量16%,温度85℃,此时鹰嘴豆淀粉的膨化率为1.35%。结果表明,鹰嘴豆淀粉经过挤压膨化后,膨胀率、水溶性指数(WSI)和吸水性指数(WAI)都随着膨化条件的改变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 标签: 挤压处理 鹰嘴豆淀粉 响应面优化法 膨化率
  • 简介:南瓜中富含的果胶,占南瓜干物质的7%~17%,尤其是南瓜皮,其中的果胶含量可达20%以上,南瓜皮是一种理想的低酯果胶原料。研究了从南瓜皮中提取果胶的一种全新思路,既可以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采用盐析从南瓜皮中提取食用果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得到其较佳工艺条件:液料质量比为1:70,萃取液pH值为2.0,萃取温度为90℃,萃取时间为90min,并选用硫酸铝作沉淀剂。在此工艺条件下,南瓜皮的果胶提取率达14.30%。与其他方法相比,盐析提取果胶具有成本底、得率高和果胶制品纯度高等特点。因此采用盐析从南瓜皮中提取果胶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的生产工艺。

  • 标签: 南瓜皮 果胶 盐析法 提取工艺
  • 简介:采用微波对番木瓜皮中的果胶进行了提取。采用咔唑反应比色法测定果胶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各因素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是提取液的pH值为2.0,料液比为1∶25,辐射功率为460W,辐射时间30s,提取的果胶产率为20.0%。

  • 标签: 番木瓜 微波 提取 果胶
  • 简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食品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试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职业能力。

  • 标签: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无菌操作 准备实验 综合实训 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