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二化螟是水稻和茭白上的重要害虫,明确其越冬代的田间发生时间,对于准确的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武汉地区二化螟水稻种群与茭白种群为材料,通过采集水稻田与茭白田越冬幼虫,观察自然条件下其化蛹及羽化时间来明确两种群越冬代田间发生时间。结果表明:武汉地区二化螟茭白种群越冬代化蛹时间和羽化时间显著早于水稻种群,茭白种群第二个化蛹高峰和羽化高峰分别与水稻种群化蛹高峰和第一个羽化高峰重叠。研究结果为明确武汉地区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越冬代发生时间的差异提供了直接证据。

  • 标签: 二化螟 水稻种群 茭白种群 越冬代 发生时间
  • 简介:近年来,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迅速蔓延,而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是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监测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是预测预报松材线虫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设置诱木和诱捕器诱集松褐天牛,调查林间松褐天牛的种群数量、发生规律以及主要天敌种类,确定松褐天牛在余庆县的生活史。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雌雄性比为2.14:1;诱木的有虫株率为64%,虫口数量为(95.00±6.00)头/株;松褐天牛的各个发育阶段均存在较多自然致死因子,对控制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有重要作用。因此,科学有效地监测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对预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及时有效地控制其蔓延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余庆县 松褐天牛 诱捕器 诱木 监测
  • 简介:本文对我省赣州、宜春、南昌稻区1978~1991年白背飞虱田间和灯下系统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初步弄清了我省白背飞虱自然种群年度间和季节性消长动态。通过分析虫源,温度、湿度以及雨量与主害代发生量的关系,明确了虫源是影响白背飞虱发生量的主要因素,为该虫的测报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白背飞虱 种群消长 影响因素
  • 简介:荆州古城墙是我国重点保护历史文物,近年来,构树在荆州古城墙入侵,对古城墙植被和古城墙保护造成了影响。为了解构树种群的基本特征,在荆州古城墙上选择大小为22m×22m的样地一个,对样地上的野生构树种群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构树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Ⅲ型,构树幼苗库量大,但幼苗死亡率高;构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非典型的金字塔型分布,构树种群是增长型种群;6种聚集强度参数计算表明,构树种群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较高,这与样地坡度较大、构树果实被鸟传播等因素有关。构树种群良好的更新机制是其成功入侵荆州古城墙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构树 分布格局 静态生命表 荆州古城墙
  • 简介:贡柑和砂糖橘是广东西江流域主要栽培的名优特色水果,但采收后贮藏中病害严重,容易腐烂变质。对这2个柑橘品种果实采后贮藏中的病症进行较系统观察,并分离、纯化和显微分析了腐烂果实上的优势菌株。根据发病症状、过程和对菌丝形态特征的镜检结果,广东肇庆这2个主栽柑橘品种果实采后主要致病菌为青霉属真菌,分别是意大利青霉菌(PenicilliumitalicumWehmer)和指状青霉菌(P.digitatum(pers.exFr.)sacc.),分别导致砂糖橘青霉病和贡柑绿霉病。

  • 标签: 砂糖橘 贡柑 果实 采后病害 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