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芒麦草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随时间推移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通过对文献、网络资料的整理并结合实地调查案例,汇总了芒麦草目前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芒麦草已经在我国10个省(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22个市有自然分布。芒麦草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和竞争能力,容易在入侵生境中建植、扩繁、归化,进而发展成为入侵植物。通过对芒麦草入侵地和原产地生境类型的比较发现,芒麦草容易在受到人为干扰或者人为活动频繁的生境中建植,结合芒麦草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特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欧洲风险评估体系(WG-WRA)中,芒麦草的入侵风险评估分值为28分,入侵等级为高度入侵风险Ⅲ;澳大利亚风险评估体系(WRA)中,其入侵风险评估分值为21分,对农业和环境的分值分别为13分和10分,是一种具有高度入侵风险的植物,需要加强预警工作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 标签: 芒麦草 外来入侵植物 风险评估 入侵防控
  • 简介:进行田间试验以明确18g/L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棉花红蜘蛛的效果。结果表明:18g,L阿维菌素乳油(8.1~10.8)g/hm^2能够很好的控制棉花红蜘蛛,且防治效果高于对照,对作物安全。

  • 标签: 阿维菌素乳油 棉花红蜘蛛 防效
  • 简介:通过对番茄感染南方根结线虫后其叶片中几种保护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番茄叶片中的苯丙氨酸解氨(PAL)活性即开始低于对照,随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15d之后,活性又开始显著低于对照水平,一直持续到第30d,活性恢复到对照水平;多酚氧化(PPO)活性变化受线虫侵染的影响较小,在试验期间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超氧化物歧化(SOD)的活性在接种后第1d即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至第7d的时候恢复至对照水平并持续至第30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1~20d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因此,POD活性可以作为早期判断番茄是否感染根结线虫的一项指标。

  • 标签: 番茄 根结线虫 叶片 保护酶活性
  • 简介:采用抑制法,选用五种块茎土豆、红薯、茨菇、芋头、莲藕提取植物酯,测定了总酯活力和比活力大小,结果显示土豆、茨菇、莲藕的酯活力分别高达8.4623、8.7437、7.4910,显著高于其他几种。探索其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最佳条件,对5种有机磷农药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并测定3种植物酯对这5种有机磷农药的最低检测限(LOD)。3种植物酯对受试的5种有机磷农药均有良好的敏感性,且最低检测限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因此,这几种可作为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用

  • 标签: 农药残留 植物酯酶 有机磷农药 酯酶活力
  • 简介:为明确制革下脚料解物对菠菜、番茄、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影响,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制革下脚料解物能显著降低菠菜、番茄、黄瓜上的几种病害的病指。在对制革下脚料的无害化循环利用的同时,可以降低蔬菜病害的发生,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 标签: 制革下脚料酶解物 蔬菜 病害
  • 简介:为明确480g/L毒死蜱乳油对苹果绵蚜及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特选取虫害发生较重的苹果园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0g/L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药后21d对苹果棉蚜的防效最高可达89.70%,药后15d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效最高可达94.34%,防效较好且对果树安全。

  • 标签: 480 g/L毒死蜱乳油 苹果绵蚜 桃小食心虫 防效
  • 简介: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具有突破性的进展。简要介绍蛋白质组学的分类,概括5种蛋白质组学技术,综合分析极端微生物、放线菌、病原菌以及群体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极端微生物 放线菌 病原菌 群体微生物
  • 简介:对南方红豆杉外植体的消毒和愈伤组织生长的诱导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适的消毒方式为体积分数为75%酒精浸泡0.5min、0.1%氯化汞浸泡8min。培养基中添加0.35%的丙酸钠可较好控制诱导时的染菌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1.3mg/L2,4-D+1.0mg/LNAA+1.3mg/L6-BA为最佳。在诱导初期及时转接愈伤组织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

  • 标签: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外植体 消毒 愈伤组织
  • 简介: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抗坏血酸(VC)、柠檬酸(CA)和硫代硫酸钠(hypo)5种防褐化剂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生长及褐化情况的影响。测定不同时间愈伤组织中多酚氧化(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VP对细胞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第20天时hypo处理的PPO活性最低,低于对照78.77%,第15天时VC处理的POD活性最低,低于对照604.92%;第20天时,CA处理的总酚含量最低,低于对照108.82%。所选的5种防褐化剂在降低红豆杉细胞褐化均具有一定效果。

  • 标签: 南方红豆杉 愈伤组织 防褐化剂 酚类物质 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