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人参疫病菌生长发育温度幅度是10—32℃,最适温度为25℃,病菌在PH值3.5—11.5之间基础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以PH值6为最佳。病菌在55℃、10分钟以上,50℃、20分钟以上,45℃、40分钟可全部死亡。孔雀石绿浓度为10-5—1/8×10-6以上时,病原菌可以生长,而在孔雀石绿为10-4以上时,病原菌不能生长。病菌利用淀粉能力强,淀粉水解指数为0.6—0.88。恶霉灵浓度为10—150ppm时,对病原菌生长有部分抑制作用。液菌在CMA、OM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快,在V4A,OMA及参根汁液培养基上可产生大量卵孢子,在PPA和茎叶汁培养基上不产生卵孢子。光照处可使孢子囊、卵孢子的产孢量增加。人参疫病菌均为同宗配合。

  • 标签: 人参疫病 孔雀石绿 恶霉灵 最适温度 同宗配合 淀粉水解
  • 简介:目的为了解市售人参、西洋参制品糖分含量特性,方法采用比色法对60个人参、西洋参样品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蜜制参类制品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制品,红参、生晒参、鲜参、保鲜参和活性参间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生晒参、鲜参、保鲜参和活性参还原糖含量小于6%,红参还原糖含量不高于16%,蜜制参还原糖含量均大于24%。结论还原糖含量应作为人参、西洋参制品质量的评价指标。

  • 标签: 人参 西洋参 总糖 还原糖
  • 简介:本文从理化性质方面进行考虑,对不同栽参年龄0年生、2年生、3年生及4年生人参地进行土壤养分分析,以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土壤pH值作为分析指标,研究人参种植过程中这些营养元素及pH的动态变化,并与改良地进行对比,探讨其改良效果。结果显示,人参地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为表层〉中层〉底层。对人参地中层土壤分析发现,随着栽参年龄的增加,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逐年降低趋势;速效养分在栽参4年后均达最小值;土壤pH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变化,栽参2年生后开始呈现酸化趋势。同一种养分改良地土壤中含量高于对照区,改良效果显著。

  • 标签: 人参 土壤养分 改良 营养元素 酸化
  • 简介:山药原产于亚洲热带,性喜高温,在靖宇高寒山区通过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增加了有效积温,大幅度的提高了单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般单产可达2000kg/667m~2以上,纯收入达8000元/667m~2以上。

  • 标签: 山药 生物学特性 黑色地膜 覆盖 栽培技术
  • 简介:本文对人参种子形态后熟过程中的脂肪酸含量、总糖含量、核酸(DNA·RNA)含量进行了动态研究,表明人参种子形态后熟过程中以脂肪代谢为主。

  • 标签: 人参种子 形态后熟 脂肪酸 总糖 核酸
  • 简介:本文对辽宁省桓仁县林下参基地土壤养分进行研究,结论如下: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分层含量变化规律均为0~5cm〉5~10cm〉10~15cm。不同海拔土壤碱解氮均值的变化规律为590.1m〉564.5m〉626.7m;随海拔高度增加有效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土壤有效钾含量变化规律随海拔高度先升高后趋于平稳。以海拔为590.1m(即山坡中部)土壤有效养分最高。

  • 标签: 林下参 土壤养分 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