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以檀香不同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土壤均为酸性;不同伴生植物的土壤有效Ca和有效Mg含量为极度缺乏;有机质土和碱解N含量属于中度偏低水平;有效Zn和有效Cu(除假蒿和柱花草为丰富水平)含量处于中度水平;各种伴生植物的土壤有效P和速效K含量整体处于丰富水平;土壤有效Mn(除洋金凤为中度水平)含量比较丰富;所有伴生植物中土壤有效Fe含量为极度丰富状态。综合土壤肥力评价结果为:假蒿>柱花草>山毛豆>洋金凤>降香黄檀>白木香,土壤肥力极差的的有2种伴生植物、差的有2种伴生植物、良好的有1种伴生植物、最优的有1种伴生植物,假蒿对于檀香生长的土壤肥力影响最好。

  • 标签: 檀香 伴生植物 土壤肥力 灰色关联分析
  • 简介:当代环境伦理思想启发死亡伦理,弱式人类中心论环境伦理启发弱式生存论死亡伦理。弱式生存论死亡伦理智慧在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体现命运共同体战略意义的当代实践智慧。当代意义的“弱式生存论死亡伦理”思想面向死亡焦虑的破解以生存价值来建构智慧,但并不以生存的物质需求和肉体欲望作为核心生存依托,既会尽可能考虑到人与环境和谐生存(甚至敬畏自然),也会时刻提醒自身身体生理的承载支撑力。当代意义死亡伦理智慧在大自然环境观与大生命命运观的结合中作为挑战死亡的大健康智慧。当代人类生存智慧的思考离不开对环境的智慧思考和对命运的智慧思考,而且环境意义的智慧与命运意义的智慧需要结合死亡思考的生存智慧,这种富有意义的命运智慧思考中需要伦理意义的价值智慧,特别需要生死意义或生死价值的伦理智慧。当代中国广义死亡伦理的战略智慧体现了当代命运意义的生死存亡攸关智慧。就当代意义产业社会而言,死亡伦理智慧也正是环境与命运结合的智慧境界。当代中国产业社会的命运与当代中国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生存环境为代价,而当代中国环境建设的价值前提就是环境公正的建设,可见环境伦理智慧也与产业社会的存亡命运与共。而且死亡伦理智慧在命运与环境的结合视角中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智慧。

  • 标签: 环境 命运 死亡伦理 环境伦理 战略智慧 命运共同体
  • 简介:文章对广州市城市森林健康进行评价,在全面踏查基础上,选取样地89块,记录样地信息及其中的乔木和灌木生长情况。将广州城市森林分为行道绿化、森林公园、街心绿地和城市公园4种类型;在林分尺度上,以VOR模型为基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计算广州城市森林健康评价值。结果表明,所有样地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6535(!=0.0091),属于健康等级。其中良好健康样地占22.5%,健康66.3%,亚健康11.2%,说明广州市城市森林总体健康,少数为亚健康;影响城市森林健康的原因主要包括林分结构简单、病虫危害、人为因素3方面。

  • 标签: 城市森林 健康评价 广州市
  • 简介:安徽省霍山县是毛竹天然分布的北部边缘,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使这里生产的毛竹笋具有特殊的品质。文章测定了霍山毛竹春笋、鞭笋和冬笋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霍山毛竹笋中蛋白质含量为1.78%~3.36%,可溶性糖含量为1.98%~3.20%,粗纤维含量为0.794%~0.924%;毛竹笋氨基酸总量为17.30~32.59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所占比例为20.7%~26.2%,鲜味氨基酸含量所占比例为34.8%~44.8%;毛竹笋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均在检测限以下。分析认为,霍山毛竹笋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污染的食品,可放心食用。

  • 标签: 毛竹笋 营养品质 分析与评价 霍山县
  • 简介:为探究口袋公园如何满足使用者,运用使用后评价(POE)理论对杭州中大广场花园进行研究。采用行为注记的观察方法和SD评价的问卷方法,总结使用者的行为特征、使用需求和评价情况。结果表明:使用者主要为附近居民,以不宜远行人群为主,使用频率高、时间长;使用者日到访量较高,主要活动类型为休息交流,使用时间集中在早晨和晚上,使用空间集中在林缘旷地和广场空间;使用者满意度较高,其中"休息设施""安全程度""场地卫生"显著影响"整体评价"。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城市建设应重视小型绿地,推广口袋公园;2)着重建设林缘旷地和广场空间,满足不同使用者在不同时段的活动需求;3)结合区位条件,有重点地完善基础设施。

  • 标签: 风景园林 口袋公园 行为注记 语义分析
  • 简介:目前,随着森林经济和技术实力逐渐增强,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对森林的破坏也不容小觑。森林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境的恶化不仅对居住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不符合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森林抚育项目的实施迫在眉睫,对我国的生态良性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森林抚育技术是一项发展性工作。在现阶段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森林抚育工作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森林抚育 环境 建设
  • 简介:铁路的线性结构、跨区性等特点对将铁路遗产合理化改造为公园造成很多困难,且目前国内外缺乏从使用者的角度探知铁路遗产公园改造是否合理的实践研究,文章选取哈尔滨市中东铁路为案例,从使用者的行为体验和心理需求出发,利用调查问卷、访谈、SD量表法及Eviews软件做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定性定量地探究影响铁路遗产公园整体印象的影响因子,归纳总结面向公园的铁路遗产改造时面临的服务功能、空间形态单一及文化渗透等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求为同类型铁路遗产公园保护与改造提供参考.

  • 标签: 哈尔滨市 铁路 公园 中东 满意度 保护与改造
  • 简介:随着生产生活资源的过度开采,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迫使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而在资源开采的过程中,林业采伐作业对环境影响最为明显。林业采伐作业中的环境保护技术已成为国际林学界研究的重点,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其宗旨就是解决林业采伐作业过程中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本文首先对林业采伐作业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了林业采伐作业的环境保护技术应用,并提出了在资源开采中较为合理的环境保护对策,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效借鉴。

  • 标签: 林业生产 采伐作业 环境保护
  • 简介:此文是ScottSlovic教授专诚为本刊"生态文化"栏目撰写的论文综述。Slovic教授是美国爱达荷大学英语系主任,从事文学与环境、自然资源与社会研究。他是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协会"(ASLE)的创始人兼首任主席、环境文学与生态批评研究的权威期刊《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ISLE)主编、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奠基人之一。他从事环境文学与生态批评研究二十余年,是美国首个"文学与环境"研究中心(该中心设于内华达大学)的核心创建人之一,著有25部专著和逾百篇论文,曾在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多地讲学,在国际生态文化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他的第25本专著《生态批评美学:语言、美与环境》(EcocriticalAesthetics:Language,Beauty,andtheEnvironment)于2018年出版。Slovic教授还是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波恩大学、东京大学等)的客座教授,自2006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担任富布赖特学者起开始访问中国,在中国多次讲学和讲座。

  • 标签: 环境研究 生态批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环境文学 客座教授 译文
  • 简介:城市设计较关注的是城市的公共空间,街道和广场是城市设计的重点。然而,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时人们活动最多的并不是那些引人注目的城市公共空间,而是与居住直接紧邻的外环境空间,因此,居住外环境空间设计应引起从事设计外环境空间人员的重视。

  • 标签: 城市设计 寒地居住外环境 空间设计 场所
  • 简介:基于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对净慈寺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净慈寺植物景观总体优良,植物种类丰富,立面层次结构合理,植物配置与周边环境关系协调,是东南佛国寺庙植物景观的优良代表。

  • 标签: 净慈寺 植物景观 评价
  • 简介:介绍了“太岳油松”良种苗木繁育和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示范项目建设背景、技术来源以及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该技术确定了用优质种源进行容器育苗,集成了不同立地类型区造林技术。

  • 标签: 太岳山油松 良种苗木 造林
  • 简介:阿诺德·柏林特发展了席勒的审美王国构想,引入生态视野与环境维度建构环境美学共同体理论,追求政治正义与环境正义,希望建立一个人与人平等友爱、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柏林特首先将杜威审美与生活的连续性发展为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希望通过审美的连续性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促进合作、杜绝冲突、消除阶级,建立兼顾个人和整体的美学共同体。其次,将环境审美纳入美学共同体,以环境审美经验所表现的感知及其意义超越人与世界事物之间的障碍,帮助人们体会其中显现的价值。再次,指出人的共同感性需求是财产、地位、权利的平等的最集中和最直接的体现,运用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来处理整体利益与私利的关系,以环境体验、生态意识为政治变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标准。最后,前瞻性地设想满足居民共同感知需求的未来城市,以艺术家、学者和科学家等精英占主导地位,主要的生产方式是艺术创作、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建立公民参与、互相交流、平等互助的制度,为环境美学共同体提供理想蓝图。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代世界,环境美学共同体的环境审美连续性和共同感知需求为建设平等、文明、绿色的社会提供了新的视域,对我国推动建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 标签: 环境美学共同体 连续性 平等友爱 环境正义 共同感知需求 命运共同体
  • 简介:本文对初定引种的29种宜昌地区特色植物构建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价值最高的(综合评价值>2.5)的有8种,占所有种类的28%,为黑壳楠、红花玉兰、珊瑚冬青、连香树、橘树、宜昌润楠、三角槭、薜荔;价值较高的(2.0-2.5)有12种,占所有种类的41%,为:香果树、湖北紫荆、长阳山樱桃、黄栌、珙桐、宜昌荚蒾、黄心夜合、云实、巴东木莲、宜昌百合、宜昌黄杨、铁仔。

  • 标签: 特色植物 综合评价 推广应用 宜昌
  • 简介:我国的环境伦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才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日益加剧,滋生出-系列环境问题,人类开始觉醒并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环境危机促使环境伦理学把人类的道德关怀延展到整个生态环境.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开展,对人类道德的完善和进步、地球文明的繁荣以及重构人与自然新的和谐关系产生有利影响.国内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逐渐步入学术化、规范化进程,文献产出数量稳步增长,研究的主体从西方主要学者观点分析转向国内实际情况的多元题材的研究,研究中心也在不同阶段有所转移.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环境伦理学现有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讨国内环境伦理学研究的演进历程和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未来我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应关注规范化研究,形成环境伦理学研究范式,强化环境伦理学史研究;开拓新视角,研究对象多样化发展;跨领域协作,推进环境伦理学国际化研究.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CiteSpace软件 科学计量
  • 简介:为解决竹子种子长期保存问题,以马来龙竹、云南龙竹、巨龙竹、金平龙竹、麻竹、长节勒竹、云南箭竹、棉花竹、爪哇巨竹、大泰竹、笻竹、方竹和毛竹13种竹子的成熟种子为材料,通过研究不同低温、低温下不同储存时间、不同含水量、不同发芽设施和不同基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来判断竹子种子保存的适合条件。结果表明:1)除笻竹和方竹的种子外,大多数竹种的种子在低温储存5个月内,随着温度由10℃逐渐降低到-16℃,种子发芽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2)在-16℃条件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会有所下降;3)种子含水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含水量超过在一定临界值,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种子发芽率会显著下降;4)选择不同的种子发芽设施也会影响种子发芽率,生产中宜选用具有微喷灌条件的温室进行育苗;5)在无菌红土、黑土和蛭石这3种基质中,蛭石是竹子播种育苗的适宜基质。

  • 标签: 竹子 种子保存 低温储存 种子发芽率
  • 简介:在北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由于受早期重工业发展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林业资源也受到大量损耗,所以应对北方林业生态环境采取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对北方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北方环境保护中现存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一定借鉴与帮助。

  • 标签: 生态保护 北方林业 现状 保护措施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北京植物园对古老月季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情况,重点介绍了中国古老月季在北京栽培适应性研究的成果,并针对收集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应用方案。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中国古老月季资源收集、利用与评价等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古老月季 种质资源 收集 应用 评价
  • 简介:环境美德伦理学是近年来在环境伦理学理论研究与理论建构过程中逐渐兴起的一个新的理论形态和研究热点,它在摆脱或规避传统环境伦理学理论局限和困境的同时,同样面临着来自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双向质疑和批评.概括起来,这些质疑和批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环境美德在环境保护的实践层面缺乏具体而明确的指导性;其二,环境美德在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时存在效力上的局限性;其三,环境美德伦理学具有“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倾向.环境美德伦理学的存在与发展必然要求对这些质疑和批评予以客观全面的分析和积极充分的回应.首先,环境美德伦理学的理论重心和使命在于为环境保护提供伦理依据和道德理由,这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为环境保护提供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指导已经超出其能力范围.其次,环境美德伦理学对于人类环境美德的关注和重视是从根本上抓住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对于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积极的实践意义.最后,环境美德伦理学从根本上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它是将环境保护纳入人类对自身德性的至善追求之中,而并非将其视为某种利益的实现途径.而且“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划分方式本身就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单向度思维方式的产物,是应当被摒弃的.环境美德伦理学突破了这种非此即彼的“中心主义”理论立场,是实现人与自然走向和谐统一的理论表达和尝试,它与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无关.

  • 标签: 环境美德伦理学 美德 道德理由 人类中心主义
  • 简介:根据声景生态学对声景元素的分类,通过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构建由地球物理声、生物声和人工声3个准则层元素和15个指标层元素组成的城市森林公园声景评价体系,并以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研究城市森林公园声景对人的心理感受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城市森林公园声景总体评价结果为一般Ⅲ。在指标层中,隶属于很好Ⅴ的指标为风吹树叶声、风吹枝条声和鸟类鸣叫声;隶属于较好Ⅳ的指标为风吹落叶声和扫帚扫地声;隶属于一般Ⅲ的指标有滴水声、流水声、昆虫鸣叫声、人的脚步声、人的唱歌声和公园广播声;隶属于较差Ⅱ的指标为人的交谈声和飞机轰鸣声;隶属于很差Ⅰ的指标有车辆交通声和修建施工声。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为今后城市森林公园声景评价研究提供有效方法。

  • 标签: 声景 评价 城市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