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曲麻莱气象站1982~2013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曲麻莱地区牧草观测资料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料等,分析了曲麻莱地区气候和植被多年变化特征,并对气候条件与植被覆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13年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急剧上升,平均每10a上升0.69℃,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a增多24.01mm;(2)1982年以来曲麻莱地区牧草生长状况趋好,草层高度、牧草覆盖度和生物量平均每10a分别增加3.44cm、23.34%、467.23kg/hm^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平均每10a增加18.85。(3)净初级生产力NPP值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较好,但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相关性较差;(4)当年降水量分别增加10%、30%和50%时,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分别增加8.96%、26.87%和44.79%。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反映在高度、产量和综合指标NPP等要素上,近35a年来,曲麻莱地区的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基本不变,气候条件有利于NPP值的增加,草地生态状况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 标签: 曲麻莱 三江源 植被 NPP 变化 气候效应
  • 简介:利用青海省茫崖气象站1961-2016年逐月温度、降水、风速、日照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显著性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茫崖55a以来的温度、降水、风速、日照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a来茫崖地区平均温度年、季、月都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年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增加0.8℃;降水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增加1.6mm;平均风速年、季、月都呈显著的减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减小0.6m/s,并在90年代中期发生突变;平均日照年、季、月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减少51.10h。

  • 标签: 茫崖 气候 变化 趋势
  • 简介:选用称多县清水河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气温(最高、最低、平均)资料,采用WMO推荐的极端气候指标定义计算了8种极端气温指数,并分析其主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6a称多县极端冷指标(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而极端暖指标(暖夜指数、暖昼指数)呈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近56a的时间尺度上各极端气温指数均存在多个比较明显的周期。称多县极端气温指数与年平均气温有很高的相关性,且未来各极端气温指数均持续现有趋势。

  • 标签: 称多县 极端气温指数 变化趋势 相关
  • 简介:本文选取祁连山地区10个气象站1973~2016年最新气象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及M-K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并比较了东、中、西段气候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973~2016年,祁连山区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38℃/10a,其中在春季表现的尤为明显;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表现出升温的不对称性;近44a祁连山区降水明显增加,增加速率为9.7mm/10a,其中春季增加最多;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少东多分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8~10a的振荡周期,平均气温无明显转折点,降水量在2003年后明显增加;近44a东、中、西段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祁连山中段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暖湿化的趋势最为显著。

  • 标签: 祁连山区 气候 变化特征
  • 简介:目前国内牧草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国内畜牧业需求,进口优质牧草成为解决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进口价格和进口量变动会影响国内进口企业以及使用企业的相关决策,影响国内牧草产业体系的建立。通过使用ARIMA模型,对2008年1月-2016年12月的苜蓿草进口价格以及进口量数据进行预测。

  • 标签: 苜蓿草进口 ARIMA模型 预测
  • 简介:基于青海湖流域3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气温、降水及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1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2003~2017年的牧草生育期观测数据,对返青、黄枯日期、生长季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近57a青海湖流域的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的升温幅度最大;年和四季降水量均增加,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年和四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为明显.2)海晏牧草返青期以10d/10a趋势提前,刚察以9d/10a趋势显著推迟,天峻以4d/10a趋势推迟,在空间上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呈推迟趋势.黄枯期均表现为推迟趋势,推迟趋势海晏2d/10a、刚察10d/10a、天峻5d/10a,没有明显的经向和纬向特征.生长季均呈延长趋势,海晏11d/10a、刚察2d/10a、天峻1d/10a,在空间上表现出与返青期相同的走向.3)海晏牧草返青期主要受上年秋季(8~10月)降水量的影响,降水量每增加10mm,返青期提前2.4d;天峻与刚察牧草返青期与返青前≥0℃积温正相关,积温每增加10℃,返青期分别推迟1.2d和0.7d.4)牧草黄枯期主要受降水的影响,降水量每增加10mm,海晏、天峻、刚察黄枯期分别推迟1.3d、1.3d、0.5d.5)生长期受同期气温和降水增加的影响均呈延长趋势.

  • 标签: 青海湖流域 气候变化 物候 响应
  • 简介:为了研究格尔木市汛期极端强降水事件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变化特征,利用格尔木市1961~2015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值法定义了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阈值,然后统计出逐年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降水量、频数、强度和1日最大降水量,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检验、R/S方法分析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结果表明,极端降水频数呈微弱的下降趋势,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和1日最大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各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各指标均无突变发生;格尔木市汛期极端降水频数(极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月,而5月、8~9月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较小;极端降水频数时间序列具有反持续性,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和1日最大降水量具有持续性。

  • 标签: 极端降水 气候倾向率 突变 格尔木市
  • 简介:高原鼠兔挖掘活动会对高寒草地土壤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为探讨高寒沙化草地鼠洞周边土壤在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特性的变化,本研究对若尔盖高寒沙化草地土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寒沙化草地鼠洞洞口不同土堆高度下,土壤pH,有机碳,速效氮和全磷含量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而洞口周边土壤侵蚀深度对土壤特性有一定程度影响。当土壤侵蚀深度>15cm时,土壤pH值增加,而土壤有机碳,速效氮和全磷含量有所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挖掘活动会对高寒草地土壤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沙化草地 高原鼠兔 土壤特性 侵蚀强度
  • 简介:利用光量子仪实测了大针茅典型草原植被类型关键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值,分析了入射PAR、冠层反射PAR、透射PAR、土壤反射PAR与FPA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入射与透射PAR呈较标准正弦曲线变化、而冠层反射与土壤反射PAR呈不太平滑的正弦曲线变化,最大值均出现在中午12:30左右;FPAR曲线开口方向与PAR的开口方向相反,呈较标准的余弦曲线变化,最小值出现在中午11:30左右;且日均FPAR值可用一天内的上午9:30或下午14:30的瞬时值来替代;NDVI、LAI与FPAR均呈线性关系,且R2分别达到0.87、0.7。

  • 标签: 大针茅典型草原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分量 归一化植被指数
  • 简介:本研究以松嫩平原西部人工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田间CO2通量观测,同时对地表温度和气温进行观察记载。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西部人工苜蓿草地在每个物候期CO2日通量都为负值,说明苜蓿草地从外界吸收CO2,在生长期起到了碳汇的作用;CO2通量与气温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地表温度没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苜蓿草地 CO2通量
  • 简介:以呼和塔拉万亩草原为研究区,选用2001、2010、2013、2016四期TM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NDVI结果输入到像元二分模型中计算得到研究区各时期植被覆盖度,然后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6个等级,最后计算覆盖度差值并结合各级覆盖度转移矩阵,分析了万亩草原生态修复前后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之前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主要以0-30%为主;在生态修复之后的2013、2016年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主要以45-100%为主,2013年植被覆盖度45-100%的面积为11352亩,占总面积71.62%,2016年植被覆盖度45-100%的面积为14563亩,占总面积91.88%,说明植被生长情况明显好转。

  • 标签: 万亩草原 植被覆盖度 NDVI 像元二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