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青海是全国四大牧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2011年底,存栏各类草食牲畜2019.7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32.37×104t,牛奶产量32.1×104t.全省农牧业增加值到15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08.47元.但是,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人口、牲畜数量持续增长与草场承载能力下降,草业发展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草业发展.

  • 标签: 青海草地 可持续利用 草业
  • 简介:对藏茵陈的微形态、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培养和引种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藏茵陈是青藏高原特有民族药用植物,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与开发利用价值。

  • 标签: 藏茵陈 微形态 解剖 分子生物学 组织培养 引种栽培
  • 简介:当前,草畜生产关系的不平衡是影响我国天然草原持续利用的瓶颈。本文以现行的家庭牧场草畜生产体制为基础,选择草原牧区单户、联户等形式的家庭牧场、合作社、嘎查(村)等不同利用单元的示范典型.调查不同形式的草地合理利用技术、先进的放牧制度,草畜资源配置、优化草畜生产管理等生产经营方式,研究探讨草原畜牧业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为推进牧区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提供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 标签: 牧区 草畜优化配置 新型生产模式
  • 简介:通过调查分析草原承包制对海晏县草场的影响,提出草原承包制,以家庭为单位承包,但不应以家庭为单位来利用,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草原经营管理和建设治理措施。

  • 标签: 海晏县 草原承包制 政策性措施 探讨
  • 简介:本文通过对海北州草业发展现状的调研,进一步分析了当前草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今后发展草业的思路和建议.

  • 标签: 海北州草业 可持续发展 调研
  • 简介:为规范德令哈市草场流转行为,减少流转后的矛盾和纠纷,维护好牧民群众的利益,创建民族团结先进区建设的需要,对全市草场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 标签: 草场 流转 调研
  • 简介:本文从河南县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的三个乡镇中草场流转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今后如何制定和搞好草场流转工作提出了工作建议。

  • 标签: 河南县 草场承包 经营权流转
  • 简介: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实施30多年来,畜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草原家庭承包经营模式逐渐显露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弊端。因此,草原家庭承包经营需要向草原家庭生态牧场经营转型升级,实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畜牧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双赢的畜牧业生产基本单位。

  • 标签: 草原 家庭承包经营 家庭生态牧场
  • 简介: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青海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着眼建设生态文明大局,提出了“生态立省战略”,一批重点生态治理工程相继启动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人与畜、畜与草之间的供求矛盾,草地退化、沙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严重。机遇和挑战依然存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加强草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青海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配套政策、加大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同时要适度控制牧业人口,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草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机构,调整人员结构,引进专业人才,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体系服务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 标签: 青海省 草地管理 持续利用
  • 简介:纵观我国农业发展史,不难看出农耕文化的脉络与传承。自管仲的"富国多粟生于农"到汉代"辟土殖谷曰农",直到现代"以粮为纲"。农业种植以粮食生产为主,养猪养牛是为了沤肥,沤肥是为了农田生产。在这样一个循环农业系统中,以养猪养牛为主的畜牧业实质为农业"副业",所以畜牧业主要利用农副产品进行生产。这样的农业系统,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不间断的中华民族文化中蓬勃发展。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 标签: 畜牧业主 粮食生产 畜牧业生产 以粮为纲 畜产品生产 生产层
  • 简介:青海省草地总面积为4212.72×104hm2,草地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0.47%,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0.72%。丰富的草地资源是青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青海草业的可持续发展,即包括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农区和半农半牧区饲草料生产和农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青海草业 可持续发展 分区
  • 简介:畜牧业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畜牧产业对于我国提升国民经济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为例,阐述了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基本经验和对产业发展的启示,以期为今后发展特色畜牧产业提供参考。

  • 标签: 畜牧业 产业化经营 美国经验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果洛地区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草地生态治理、加大草地基础建设、积极发展季节性畜牧业、加强草地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行草畜平衡制度等发展畜牧业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和措施 果洛地区
  • 简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一个纯牧业县,位于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中段的北坡。境内天然草地面积为178.5×10^4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142.2×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9.62%,共划为11个草地类,理论载畜量为121万羊单位。由于多年来草地建设投入不足和超载过牧的影响,全县天然草地退化日趋严重。今后应加大草地生态的保护和建设力度,走以草定畜和种草养畜的路子,以促进全县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肃南县 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呼伦贝尔市畜牧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牧区人口增长大幅增长,超载过牧现象普遍存在,导致40%以上天然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制约着呼伦贝尔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呼伦贝尔市地理气候特点,针对如何持续健康的发展草原畜牧业,提出几点建议内容。

  • 标签: 草原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管见
  • 简介:草地畜牧业生产是以牧草为第一性生产,以家畜为第二性生产的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草产业是以草地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牲畜的放牧和圈养获得畜产品的产业。也是内蒙古最具地区特色的产业,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天然草原不仅是内蒙古牧区的最大自然资源和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及生活资料,更是维持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中分布面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天然草地资源的盛衰状况不仅决定着草产业发展的根本,同样也决定着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草地畜牧业在我国畜牧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牧民增收、牧区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草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草原生态环境是草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内蒙古丰富的草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具有提供生活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等多种功能,对于国家粮食、生态和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客观分析了国内外和内蒙古自治区草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内蒙古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

  • 标签: 内蒙古 草产业 发展 研究
  • 简介:根据天峻县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县划分为三个地理自然带,结合区位和市场、经济等因素进行了生产适宜性评价,提出了其具体的生产经营方向,力求使生产与土地适宜,经营与市场一致,充分发挥土地的区域优势,创造地方特色的产品.

  • 标签: 天峻县 草地 生产经营 规划 研究
  • 简介:贵南县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畜牧业大县,全县总面积为6649.7km^2,现有可利用草地54.18×10^4hm^2,农作物播种面积2.89×10^4hm^2,年末存栏各类草食畜88.1万头(只)。近年来贵南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确立了“生态立县、立草为业,发展草产业,促进畜牧业”的畜牧业循环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饲草产业园区,走种草养畜的路子,饲草料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 标签: 产业园区 畜牧业 饲草料 可持续发展 播种面积 可利用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