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即时浸法,又称普通盐酸孵化法。任何制种时期只要于产卵后一定时间内浸,且技术处理得当,就能达到孵化齐一的目的。此法是解决夏、秋用种严重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目前夏秋蚕种紧张的情况下,更有它的实用意义。

  • 标签: 浸酸 孵化法 夏秋蚕 蚕品种 盐酸浓度 浸渍时间
  • 简介:分析家蚕茧层蛋白质的微量结果表明:其中存在着新构成成分——非纤维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将其精制后,分析氨基的排列,有丝蛋白、丝胶蛋白等异质蛋白质,特别是4KDa成分的一次构造与KaZaL型胰蛋白酶抑制剂类似(栗风、平野、1995)。

  • 标签: 酸提取法 茧层 缩氨酸 蛋白质 电泳
  • 简介:广东省在蚕种供应上,广泛使用即时浸孵化法,使产卵后的越年蚕种在24~25℃经20~22小时,给予越年卵以盐酸浸渍处理,从而停止滞育过程,使越年卵发育而孵化,或再冷藏,根据生产需要而出库。但是,我省过去对即浸后的冷藏期没有明确规定,现行的推广品种也缺乏这方面的资料。因此,我们对本省现行推广的杂交种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品种:1989年试验品种有新九×7532、7532×新九,由省蚕种所提供,并在该所进行饲养观察;1991年试验

  • 标签: 蚕种即时浸酸 冷藏期 推广品种 滞育 上茧 浸渍处理
  • 简介:冷藏种的常温浸标准因品种不同,冷藏天数不同,最佳盐酸刺激量的要求也不同,在这个问题上品种间也有所差异。781的标准范围比734×782大。在低浓度时(冷藏40天的在1.12以下。冷藏60天在1.11以下),虽然试验种与对照种的总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实用孵化率较低,与对照种有极显著差异,一般不能达到生产上的要求;在较高浓度时(冷藏40天的在1.16以上,冷藏60天的在1.15以上),死卵增加显著,总孵化率和实用孵化率都低,并且有许多组合的蚕卵全部死亡。

  • 标签: 冷藏 浸酸 常温 加温 总孵化率 实用孵化率
  • 简介:秋用蚕种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生产工作,是属于环节多、参加人员多、技术处理要求严格的流水作业,如日浸4万张毛种,十多个生产环节,需技术人员30人左右,辅助工100多人。如何进行有效组织保证生产安全,提高蚕种质量,多年来我们进行了探索。以前我们均采用的是拉通式组织浸工作,即边浸边盐比,由于人多,工序多,组织管理难度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们改革秋季浸组织方式,分两段进行,即先浸入库冷藏,浸全部结束后,再根据用户的出库时间陆续出库盐比。这种组织方式由于时间和生产管理人员精力比较充足,对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管理更细致到位,对提高蚕种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生产组织模式 蚕种浸酸 出库时间 生产环节 技术人员 蚕种质量
  • 简介:用热击与浸相结合的办法能更有效解除家蚕滞育卵的孵化。滞育卵经热击浸酸处理后,提取卵蛋白经SDS-PAGE电泳分析,处理区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经双向电泳比较分析,在电泳图谱中的30000Da处有一个差异点,在15000-25000Da处有四个明显的蛋白差异点,表明滞育卵经热击浸酸处理后会引起某些卵蛋白组分的变化。

  • 标签: 家蚕 滞育卵 热击 浸酸 蛋白变化
  • 简介:稀土微肥正在诸多农作物上进行试验研究,且取得了较显著效果。硝酸稀土在蚕业生产上的试验研究已见报导,但VB氨基稀土的应用研究迄今未见涉足.作者为研究V1氨基稀土肥(以下简称V1稀土)在蚕业生产上的应用效应,包括对桑叶的产量、质量、蚕茧、茧丝的产量、质量和蚕卵的产量、质量等的效应及其使用技术,即

  • 标签: 蚕桑生产 V_B 蚕业生产 桑叶产量 茧层率 试验研究
  • 简介:蚕种即浸后再冷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蚕种即浸后利用大胚子(丁胚子)在2.5-5℃中冷藏的期限不能太长,如果是原种,最好控制在10天以内,如果是杂交种,再冷藏时间可适当延长,但最好控制在半个月以内。

  • 标签: 蚕种 丁胚子 再冷藏 实用孵化率
  • 简介:用酶联免疫(ELISA)法从感染细胞质多角体的病蚕粪中检出多角体,使从群体预测发病成为可能。为此试图将此法实用化而加以改进,如果用精制的IgG组分与未精制的抗血清比较,非特异的反应干扰减少,灵敏度变高;又在ELISA法中,双重抗体法(双重抗体夹心法)灵敏度最好,仅用3.54×10个多角体/穴的浓度,即能检出。在接种

  • 标签: 蚕粪 多角体 抗体夹心法 IgG 病蚕 蚕病
  • 简介:使用含桑蚕血球细胞(主要是颗粒细胞和浆细胞)的离体培养系,经各种刺激物诱导后,对蛋白激酶C(下称PKC)和蛋白激酶A(PKA,需cAMP型)的活性进行了试验。血球细胞经大肠杆菌中的类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离子霉素、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毒素或笨基乙酸汞(杀菌剂)(4β—phorbor12—myristate13acetate)(PMA)处理后便可清楚地检测到PKC的活性,而没有上述刺激物诱导时,其活性情况没试验过。结果表明,不仅LPS而且Ca2+和一种G蛋白均可能参与了PKC活性诱导的信号转导。同样用LPS、dcAMP、离子霉素或霍乱毒素处理血球细胞,对PKA的活性进行了类似的检测,而不经处理的对照细胞没有PKA活性,而且LPS、cAMP、Ca2+和G蛋白很可能也参与了PKA活性诱导过程中的信号转导。用抗兔脑PKC—α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以LPS处理的血球细胞样品中有一种与单抗有交叉反应的90KDa蛋白质,而未经LPS处理的对照样品不存在这种蛋白。桑蚕血球细胞内的PKC和PKA被细菌感染后的LPS激活后,可以诱导自身防御反应,例如抗菌蛋白基因的表达。

  • 标签: 桑蚕 蛋白激酶C和A 类脂多糖 血球细胞 信号转导
  • 简介:新的消费层增加据报道,近一、二年世界丝绸需求激增,我由衷高兴。这种动向仅以片断资料难以判明。但最近得到了国际贸易中心的联合国贸易开发会议以天蚕丝为专题,对丝绸生产和国际贸易动向讲行了调查的宝贵资料。在调查报告中,首先对近年丝绸量世界的增加的原因作了

  • 标签: 丝绸服装 丝绸生产 国际贸易中心 天蚕丝 需求激增 出口地区
  • 简介:蚕种作为一种商品,它除了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外,还有其本身的另类特征,比如,它是一个生物机体,贮藏时间短,制造过程复杂等.为了加强对这一特殊商品的管理,国家、省(市)都制订了蚕种质量标准及其质量检验规程.但这些仅对蚕种作是否合格的判定.

  • 标签: 提高蚕种 方法科学性 蚕种质量
  • 简介:本文分析了影响蚕业发展的七种生产弊病和不利因素,并针对生产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对桑蚕生产的可持续稳定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蚕桑生产 可持续发展 行业管理 法制建设
  • 简介:932是目前我区推广品种"两广二号"的亲本之一,该品种繁育系数高,产附整齐,单蛾产卵450粒左右,一直以来受到各级蚕种场的欢迎.可近几年来,在部分饲育批次,932出现了卵量少,产附差,制种量偏低的现象,而且多发生在春季.是否当前使用的品系已退化?为了找出932产附差、制种量低的原因,笔者对2001年春、2002年春932繁育成绩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公斤茧颗数与932制种成绩好坏有一定的相关.

  • 标签: 公斤茧颗数 制种成绩 相关性分析 家蚕 932品种
  • 简介:对广东现行家蚕生产品种9·芙×7·湘杂交亲本的基因组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统计了932、7532、芙蓉、湘晖、9·芙、7·湘品种的蚕卵70个随机引物的RAPD扩增标记数,经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作遗传距离分析,同一系统内的品种间遗传差异小,系统间的品种遗传差异大,与传统的家蚕系统分类的结果完全相符.因此RAPD作为有效的跗标记.可适用于研究家蚕品种的遗传多样、起源以及系统的演变分化.

  • 标签: 家蚕 品种 遗传分化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分析
  • 简介:本文通过对D301A自动缫丝机缫用劣质茧的现场调查、统计、分析,发现了D301A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煮茧、缫丝工艺的技术关键措施和管理要点,对自动缫适应茧质的能力作了进一步深入探讨.

  • 标签: 适应性分析 自动缫 给茧机 分离效率 索理绪机 无绪茧
  • 简介:桑细菌枯萎病是我省近几年新发生的严重病害。根据调查,挫薳降枝可促进桑细菌枯萎病的发生,为了探讨剪枝形式,肥料种类与病害发生关系,进行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枯萎病 肥料种类 荆桑 试验结果 夏伐 大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