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苦参注射液治疗仔猪白痢效果较好,天然植物膳食纤维减少怀孕母猪便秘,蚯蚓粉可代替鱼粉饲喂育肥猪,双黄连注射液可作为治疗母畜子宫内膜炎的首选药物,去皮膨化豆粕改善断奶仔猪生产性能

  • 标签: 双黄连注射液 养猪 南方 子宫内膜炎 仔猪白痢 膳食纤维
  • 简介:南方大口鲶(Siluruameridionalis)。俗名河鲶、大口鲶、鲶巴郎,福建省主要产于闽江流域的各大溪河中。属凶猛性的肉食性鱼类。主要以江河中的野杂鱼、虾为食。常见个体重约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40~50公斤。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肉多刺少、腴而不腻.不仅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促进人体手术伤口愈合的功效。长期以来.都是我省群众喜爱的养殖品种。周宁县自芹山梯级电站水库建成后,由于水体增大。野杂鱼、虾增多,从而更加有利于该鱼类的繁衍生长。近年来,库区野生苗种十分丰富。2003年以来,周宁县纯池镇库区群众采捕野生苗种,进行网箱养殖,一个4米×4米×4米的网箱.放养尾重100克的鱼种250~350尾。

  • 标签: 网箱养殖技术 南方大口鲶 肉食性鱼类 闽江流域 美味佳肴 伤口愈合
  • 简介: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国的猪肉消费已逐渐从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型转变,生猪的生产也不再仅仅停留在追求产胎数、出栏率、出栏重以及产量等层次上,瘦肉率、肉品卫生安全与风味、养猪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已日渐受到关注和重视。但不管是关注生猪数量还是猪肉质量,饲料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饲料的营养含量高低、营养成分配比、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等将直接关系到猪只的健康生长、

  • 标签: 饲料转化率 营养含量 养猪 特点 南方 消费理念
  • 简介:虹鳟(SalmoIrideusGibbons)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底层冷水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鲜美,无腥味,无小骨刺,营养丰富。为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地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我们利用本县溪流水进行虹鳟养殖,实施“北鱼南

  • 标签: 南方地区 溪流水养殖 虹鳟 水产养殖 品种结构
  • 简介:商品猪场保育舍的工作目标是:(1)保育期成活率98.5%以上;(2)保育猪上市正品率96%以上;(3)50日龄出栏平均体重15—16k以上(现在实际出栏是45日龄左右)。关于保育舍的操作方法,有些人说:是很容易的,就是做好保健和提高仔猪采食量。做好保健和提高仔猪采食量是养好保育猪的关键,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下面就南方商品猪场保育舍的操作方法与同行交流。

  • 标签: 保育舍 工厂化猪场 南方 管理 操作方法 商品猪场
  • 简介:近年来,每逢夏季高温阶段,苏、豫、皖、鲁等地个体养猪户及散养户猪场均要发生一种高热(有的体温可达41.5℃),贫血.皮肤发绀为主要特征的猪病。老百姓称之为“猪高温病”.死亡率为40%~70%左右。就其病因,笔者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是猪瘟病毒.其次为蓝耳病:伪狂犬、链球菌等病的协同感染。个体养猪业主投入养猪成本通常较大,突受猪病风险.其经济损失实为惨重。笔者现就该病发病病因及如何防控作一分析,以供养猪户参考。

  • 标签: 发病原因 高温病 猪场 防制 南方 养猪户
  • 简介:今年3月以来,广东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和南弘海珍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刺参人工育苗试验。至10月上旬,这批参苗已长至60头/公斤,预计到春节可达10头/公斤的上市规格,生长速度比北方提高一倍。接下来试验团队将继续开展海参性腺促熟试验,拟把人工育苗时间提前至12月份。若该试验取得成功.剌参将增加4个月最佳养殖时间,能够实现当年育苗当年养成收获。

  • 标签: 人工育苗试验 汕头市 刺参 南方 水产技术推广 养殖时间
  • 简介:猪瘟是目前危害较大的疫病,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规模猪场的猪瘟又重新抬头,且其流行规律与发病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新的难题。近年来,我市每年都有一些养猪场(户)陆续发生猪瘟事件,年损失近百万元,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本市生猪传染病之首。这无论是从养猪业的发展还是从动物疫病的防治来看,我们都有必要重新认识猪瘟的新的流行规律,并根据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策略,做好猪瘟的防控工作。

  • 标签: 流行特点 规模猪场 南方地区 猪瘟 防控 流行规律
  • 简介: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时,《畜禽业南方养猪》出刊了。借着她,把我刊全体同仁的真诚祝福带给所有的新、老读者和作者,带给我国尤其是南方养猪业及相关行业的所有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者、支持关心并担任编委的专家学者: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事业进步,阖家幸福!借着她,向长长的祝贺名单上的所有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

  • 标签: 养猪业 畜禽业 南方 科技人员 管理人员 专家学者
  • 简介:2005年起.我站和濮阳县郎占鱼种场一道进行了大口鲶的人工繁育等系列工作.当年人工繁殖的鱼苗经过4~5个月的养殖.达到尾重1-2kg,亩产量可达1000~2000kg。大口鲶在我省能自然越冬,适应能力强.养殖大口鲶的经济效益是饲养鲤鱼的2~3倍。本文将近年来该方面的技术进行总结,旨在推进该项水产业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 标签: 南方大口鲶 苗种培育技术 人工繁殖 人工繁育 自然越冬 经济效益
  • 简介: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的升高,尤其是对于华南地区夏天气温可高达38-40℃,对我们养猪行业来说影响是相当大的,例如,公猪舍的环境要求终年凉爽,相对湿度在70%-75%,温度在8—20℃之间最为适宜,精液品质最佳,母猪舍的温度在应保持在26℃以下,才能保持理想的受胎率,然而对于南方的天气要求这么低的温度是根本达不到的,因此如何降低高温对猪场的影响,就成为猪场管理的首要难题,本文就从提高猪场的综合管理来谈讨这一问题。

  • 标签: 综合管理措施 夏季高温 养猪场 南方 华南地区 相对湿度
  • 简介:南方大口鲶也称大口鲶,是产于长江流域的一种大型肉食性鱼类,它含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南方大口鲶是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广养殖的鱼类品种,并取得了较好养殖效果,它具有以下特点:1、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达到尾重500克以上,生长速度比我省普通鲶鱼快一倍以上,养殖周期仅为一年.2、养殖成本低,效益高.投喂低值的小杂鱼和鸡肠、猪肺等畜禽加工下脚料即可,养殖成本与鲤鱼相当或略高,而养殖效益比养殖鲤鱼高2倍以上.3、病害少,耐低温,在我省能够自然越冬.

  • 标签: 鲶鱼 大口鲶 生物学特性 增养殖技术
  • 简介: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是促进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养猪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为了促进我区的生猪品改进程,同时也为了发挥有限的政府补助资金的最大效益,2004年,我区选择了传统生猪养殖基础较好的某村作为生猪换种示范区,试点实行了政府购买LY母猪,以合同形式借养给农户,并以所产仔猪3头还本的养殖模式。运行1年来。其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户干家万户散养,饲养管理水平达不到洋二杂猪的生长发育需要。

  • 标签: 农户散养 LY母猪 原因 生猪养殖 南方 生产结构调整
  • 简介: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有尾目(Vrodtle)隐鳃鲵科(Cryptobrahida),是现存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之一,仅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黄河、珠江中下游的支流,它是一种集科研、观赏、药用与美食为一体的特种经济动物。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非法的大量捕杀,加上大鲵自然繁殖率低等因素,大鲵的野生资源日益衰退。

  • 标签: 中国大鲵 南方地区 工厂化养殖模式 水质管理 饵料选择 日常管理
  • 简介:健康养殖的概念最早是在自我国对虾养殖业遭受白斑综合症(WSS)病毒病的严重袭击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的海水养殖界出现了”健康养殖”这一新概念,以后陆续向淡水养殖、家畜养殖和家禽养殖渗透并完善。徐启家(2000)对健康养殖的定义是:对于可进行养殖的生物种,在较长的养殖时间内。不患病害的产业化。健康养殖的概念应该具有整体性(指整个海淡水养殖行业)、宏观性和生态性的内涵。石文雷(2000)认为:”健康养殖”是指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也就是说要为养殖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全营养饲料。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使生产的食用产品无污染、个体健康、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与天然鲜品相当。张国红是最早将“健康养殖”引入畜牧养殖业并完善和拓展这一概念的学者。主持了“动物健康养殖模式研究”课题,先后发表“动物健康养殖工程专论”、“倡导健康养殖、创建精品工程”等系列文章,对动物健康养殖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 标签: 健康养殖模式 猪病防治 中国南方 20世纪90年代 动物健康 淡水养殖
  • 简介:规模化猪场的经营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既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渊博的学识.又要具有因地制宜的领导统御之技巧.还要具有预测应变市场之灵性.才可能有成功之结果。规模化猪场的经营管理有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主要包括管理体制、经营决策、饲养管理、卫生管理、疾病防治、品种改良、市场营销、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人事劳资管理等等方面。笔者根据十几年养猪实践经验和大量的调查研究.谈谈中小规模猪场的经营与管理方法与同行共勉.

  • 标签: 中小规模猪场 经营管理 规模化猪场 南方 实践经验 市场营销
  • 简介:猪群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是否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核心.而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对整个种猪群的生产潜力十分重要,因其不仅影响头胎的生产成绩,可以影响两三胎、甚至更长;同时猪场疾病的控制和净化也应从后备猪开始,控制好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人基础母猪群,提高母猪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生产性能 后备母猪 南方 生产潜力 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