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水温(18±1)℃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氟苯考及其主要代谢物氟苯考胺在体质量(100±10)g鲤(Cyprinuscarpio)体内的代谢及残留规律,以制定休药期。实验鱼间隔24h按15mg.kg-1体质量的剂量口灌给药,连续给药3次,在给药后0.5h、1h、2h、4h、8h、12h、24h、2d、3d、5d、7d、10d、15d、20d检测肌肉、皮肤内氟苯考和氟苯考胺的含量。结果表明:氟苯考在鲤体内的代谢速度快,2~4h出现峰值;肌肉中氟苯考和氟苯考胺的残留浓度高于皮肤,肌肉和皮肤中氟苯考的含量均高于氟苯考胺,皮肤中的代谢速度较快。按欧盟标准相应的休药期不少于2d,按日本标准则不少于10d。

  • 标签: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残留 液-质联用
  • 简介:“禺山牌”奥鱼特点1、雄性率高。多年来,番禺农科所奥鱼雄性率稳定在99.5%以上。由于雌性鱼少,且雌性鱼在当年不产卵,不发生过度繁殖造成密度过大的情况,因而商品率高,市场售价好。

  • 标签: 奥尼鱼 鱼苗 过度繁殖 市场售价 雄性率 农科所
  • 简介:本文研究了氟苯考对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ruckeri)体外药效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动力学曲线和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及四种培养因子对氟苯考体外抑制鲁氏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5μg·mL^-1、1μg·mL^-1和2;鲁氏菌在液体培养基中1h后进入对数生长,大约持续7h;在用药4—6h达到最大药效。由杀菌曲线可知,氟苯考的杀菌功效具有浓度依赖性;在2MIC、4MIC和8MIC时,PAE分别为3.71±0.11、4.54±0.27和5.52±0.23;氟苯考对鲁氏菌作用最适pH值为6~8,且二价阳离子(Mg2+)、血清含量及细菌数量小于10s时对药效无显著影响。因此,保证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并配合最适培养条件,是氟苯考发挥最高药效的前提条件。

  • 标签: 氟苯尼考 鲁氏耶尔森氏菌 体外药效
  • 简介:通过构建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ruckeri)感染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病理模型,设立阴性对照组(不攻菌不给药)及阳性对照组(攻菌不给药),比较研究了高(50mg.kg-1)、中(20mg.kg-1)、低(5mg.kg-1)氟苯考剂量治疗组和氯霉素(10mg.kg-1)对照组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效学。连续给药3天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和50%,表明病理模型构建成功;而氟苯考低、中、高剂量组和治疗对照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0%、0%、0%、10%。愈后各实验组鱼血液中均无细菌感染;除阴性对照组外,鱼肝、肾组织中均可分离到鲁氏菌,但不致鱼死亡。实验结果表明,氟苯考对感染鲁氏耶尔森氏菌的西伯利亚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药效优于氯霉素,可用于治疗鱼类细菌性疾病。

  • 标签: 氟苯尼考 鲁氏耶尔森氏菌 西伯利亚鲟 体内药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