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河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属名优水产品,在我省大面积养殖已有二十多年了,目前已形成了规模,养殖效益一直不错,明显高于养殖鱼类。尤其是池塘养蟹,具有投喂及时,管理方便,调水快捷,成活率高,回捕率高等优点。我市讷河镇渔场于2002年弃鱼养蟹,利用470亩连片人工池塘进行生态养蟹,每年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十余年的养殖实践,在池塘条件、饲养管理、饵料投喂、水质调控和防逃设施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对于促进河蟹养殖,指导河蟹生产,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其做法如下:

  • 标签: 生态养蟹 池塘养蟹 连片 大面积养殖 技术 河蟹养殖
  • 简介:结合漓江水生生态系统的大环境,通过对漓江鱼类设置缜密科学考查、调研、监测获取的相关信息数据,对漓江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群落鱼类在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研究,筛选出能参与构建评价体系相关因子的技术指标,用科学尺度,通俗的表述、设定渔获物分析、“鱼类产卵场”、“鱼类越冬场”和“鱼类索饵场”保存度、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鱼类完整性指数参考数值,由浅入深完善鱼类对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达到利用漓江鱼类健康监测手段,便能快速、准确评估给定河段水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目标。

  • 标签: 水生态系统 鱼类健康 评价
  • 简介:黑龙江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繁殖群体由鄂霍次克海经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干流洄游至我国境内即分成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个地理群体。过去大麻哈鱼洄游至我国时婚姻色均较浓艳,但近十年来发现洄游至乌苏里江的大麻哈鱼部分个体婚姻色浓艳,部分婚姻色很浅或无色。为了揭示婚姻色浓淡差异的原因及其对大麻哈鱼繁殖适应性的指征作用,笔者于2011年9月20~29日,对乌苏里江大麻哈鱼回归繁殖群体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样品94尾,将其划分为婚姻色浓艳个体组(红色度a+值〉13)和浅淡个体组(红色度a赤〈7),进行了两群组间的繁殖生态学参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浅淡个体的成熟系数(CSI)、卵径、卵重、年龄、体长和体质量均小于浓艳个体,且差异极显著(P〈0.01);婚姻色浅淡个体的绝对繁殖力显著小于浓艳个体(P〈0.05);但二者的肥满度指数差异不显著。两群组间各繁殖生态参数间相关关系的差异分析表明,婚姻色浅淡个体性腺发育落后于浓艳个体,表明婚姻色浅淡个体的繁殖适合度低于婚姻色浓艳个体。

  • 标签: 乌苏里江 大麻哈鱼 婚姻色 适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