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市场上的所谓“蓝底过”泛滥.而其中能真正称得上的“蓝底”或“过”的只是很小一部分.能二者兼具的则更是凤毛麟角。有人认为过金相较于红龙辨认的难度较低,事实上挑准一只优质的蓝底过是一件非常见功力和需要勇气与运气的事情。

  • 标签: 金相
  • 简介:1.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渔业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介绍成功经验,指导渔业生产.普及和推广先进技术;交流国内外、省内外渔业科技、教育、经营、管理动态和信息:借鉴现代化的渔业经营管理模式.为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杂志定位于:面向基层,服务于生产和科研。来稿请围绕该宗旨,务求技术实用、信息真实、数据准确、文字精炼。

  • 标签: 经营管理模式 经济建设服务 渔业生产 水产 河南 持续健康发展
  • 简介:  厦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实施了"网箱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项目.项目的中心内容是在网箱养殖中用配合饲料替代冻野杂鱼喂养试验.经过一个养殖周期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标签: 养鱼投 投配合 网箱养鱼
  • 简介:根据北方池塘铒的实际要求,结合电路控制的各项性能,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铒机控制系统。应用逻辑电路和定时器电路进行控制,使用拨码开关技术设置定时时间、自动重复启动的间隔时间和铒的各项参数,并具有延时铒功能。操作简单直观、定时准确、抗干扰能力强,解决了定时定量、准确喂的问题,避免了铒料喂的浪费。

  • 标签: 投铒机 控制系统 定时模块 拔码开关 池塘养殖
  • 简介:乌鳢营养丰富且具多种药用功能。目前我国乌鳢产量主要来源于天然水域,人工养殖业虽已起步但尚不普遍。1999年我们从山东梁山县水产良种场引进乌鳢鱼苗,在我市台前县后方乡洼地进行了池塘养殖乌鳢高产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实践证明:6月下旬的鱼苗养至10月底,平均规格达80~100g,养至第二年的9月份,平均规格达800~1000g,平均亩产乌鳢2500~……

  • 标签: 沿黄背河洼地 乌鳢 养殖技术 生物学特性 鱼苗培育 成鱼养殖
  • 简介:香鱼(Plecoglossusaltiuelis)属鲑形目,香鱼科,香鱼属.为一年生小型经济鱼类。因脊背上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因而得名。其肉质白嫩,无论脆炸、蒸煮或煲汤味道都十分鲜美、芳香.是食药兼得的美味滋补佳肴.尤其对产后妇女和病人更具滋补功效。目前国内市场香鱼鲜鱼收购价格每千克70~140元.日本1000~1500日元.加工成鱼干1000元以上,仍供不应求。该鱼食物链短、生长快.对温度及盐度等环境条件适应性强.开发养殖前景广阔。

  • 标签: 人工养殖 饲料投喂技术 香鱼 经济鱼类 收购价格 国内市场
  • 简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等于1983年S月至1985年6月,在山东省海阳县利用土池进行了以控制池内生态结构为主的对虾高密度中间培育试验。该试验完全不食,仅靠施有机肥繁殖基础饵料生物作为幼虾的营养条件。1984年试验池面积为3.84亩,投放体长0.7cm虾苗密度为9.29万尾/亩,经23天饲养,对虾全长达30.5cm,

  • 标签: 对虾 中间培育 投食 基础饵料 土池 幼虾
  • 简介:<正>高密度、集约化的池塘养殖,容易造成大量的残饵、排泄物等沉积在池塘底部,形成恶性积累;加之大量的人工饲料、消毒剂等投入养殖水体,使水体造成污染,影响鱼类正常生长,造成鱼病暴发。集约化的池塘养殖中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的80%,饲料质量的好坏,喂技术直接影响鱼类生长和养殖经济效益。所以,通过科学喂配合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是健康养殖的主要条件。1严把饲料质量鱼用配合饲料其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养殖户选择配合饲料时应该全面了解性价比和安全性,饲料中必须能完全满足饲养对象的生长需求,而且绝对

  • 标签: 配合饲料 科学投喂 池塘底部 养殖水体 鱼类生长 养殖成本
  • 简介:在23.7℃~31.2℃条件下,将初始体重约为31.65g的新吉富罗非鱼(NEWGIFT,Oreochromisniloticus)饲养在12只直径1.0m的圆形不锈钢桶中,每桶20尾,采用4种不同喂模式饲喂47d:A组(每天喂,对照组)、B组(隔天喂)、C组(隔1d喂3d)和D组(隔1d喂5d),研究了不同喂模式对新吉富罗非鱼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D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包括对照组)(P〈0.05),达到164.76%;B、C、D组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D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都达到70%以上。B组和C组新吉富罗非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而D组显示了超补偿生长效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饥饿后食欲增强,摄食量增加实现,但饲料效率的提高对补偿生长也有一定的贡献。研究结果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及其补偿生长效应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新吉富罗非鱼 投喂模式 饥饿 补偿生长
  • 简介:在水温25℃下,将体长为9.21±0.54cm,体质量为7.05±0.36g的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饲养在50cm×25cm×40cm的水族箱内,添加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和直链藻Melosirasp.2.5g,每隔12h添加2.5g,进行鲢的摄食-生长实验,建立鲢的碳收支方程。结果表明: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鲢的日摄食率为5.51%,其中摄食碳(C)、粪便碳(F)、呼吸碳(R)、排泄碳(U)和生长碳(P)分别为0.2846、0.1453、0.1014、0.0089和0.0290mg·g-1·h-1。鲢从滤食藻类获得的碳中有51.05%由粪便排出体外,35.73%呼吸消耗,3.13%排泄出体外,剩余的10.19%用于生长而成为鲢机体的组成部分。鲢的总生长率为10.19%,净生长率为20.82%。

  • 标签: 实验室条件 藻类 碳收支方程
  • 简介:2005年7月9日.受台北鱼友蔡先生之请.帮忙矫正蔡先生所购买的过。这只过鱼龄约一岁半.但体长仅有25公分左右.而且左右二侧均有严重的蚀鳞各约10几片.再加上有地包天(厚道)的现象。经分析后,发现此鱼的蚀鳞与厚道乃是营养不足.长期在局限的空间成长所引起的.对于水族馆的不当作法.诱其发色.而造成这只龙鱼的缓慢成长.及一些问题.深感遗憾.然蔡先生表明了与此鱼有缘的理由.亲自带此鱼到台东.交由小弟处置。

  • 标签: 全过程 体形 营养不足 鱼龄 水族馆
  • 简介:众所周知,我国鳖类动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Wieg-mann,1834)],近几年来,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对象,多数也是中华鳖。中华鳖的甲都是具肋板8对。作者曾经先后仔细地观察了中华鳖42个甲骨胳,全部恒定具8对肋板,而且没有构造上显著的变异。然而,在湖南省境内却出产一种鳖,外形与中华鳖非常相似,成鳖体型大小亦相差不很多(当地有经验的捕鳖或养鳖能手,能够加以辨认)。我国历史上就有过记载,最早追溯到明朝的晚期,我国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于1596年刻印出版的

  • 标签: 九肋鳖 脊甲 中华鳖 形态 比较研究 穿孔病
  • 简介:往年6月份以后的两三个月,温度持续升高,基本稳定在30℃以上,是各大黄鳝主产区养殖户开始苗的时间。不过今年的情况有些特殊,六月份上旬天气总体还不错,进入中旬以后,长江沿线不少地方出现了连续的雨天,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强降雨天气,给黄鳝养殖户正常苗造成了很大影响。6月下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4个最主要养殖区域的天气情况依然不乐观,江西南昌附近是以雷阵雨转多云为主,安徽合肥、湖北武汉、湖南岳阳这三个区域仍然是连续雨天,整个6月份各大主产区的苗量非常有限,这也是华东市场黄鳝批发价格迟迟没有上涨的根本因素。

  • 标签: 长江沿线 养殖户 黄鳝 投苗 雨天 进度
  • 简介:6月份鳗鱼价格波澜不惊,延续了5月份稳定的价格。截至6月下旬,中国大陆产日本鳗出池价:规格为3P的9万元/吨,4P的10-10.5万元/吨,5P的12万元/吨,各个规格鳗价格环比基本持平。中国大陆产欧鳗出池价:规格为3P、4P、5P的价格均为8.5万元/吨,价格环比基本持平。

  • 标签: 活鳗 鳗鱼 出口 投苗 东亚 中国大陆
  • 简介:研究了饥饿和再喂过程中白斑狗鱼肝脏和肌肉RNA/DNA比值的变化。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白斑狗鱼体内RNA/DNA比值不断下降,体重逐渐减小,饥饿56d时RNA/DNA比值下降幅度达到最大。恢复喂后,白斑狗鱼摄食强度明显增大,生长加快,各组试验中肝脏和肌肉RNA/DNA比值均超过正常喂水平。试验结果表明RNA/DNA比值与体重变化呈正相关,进一步证明RNA/DNA比值可作为衡量鱼类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白斑狗鱼 饥饿 再投喂 RNA/DNA比值
  • 简介:开春后,珠三角地区转养加州鲈、黄颡鱼等品种的养殖户估计不少,这个苗头在去年冬天就出现了。面积大的养殖户完全转养不太可能,拿出一部分塘口养别的品种可能性很大,面积小养殖户可能就直接弃养了,这个春天珠三角地区黑鱼苗生产销售肯定比往年还要差。

  • 标签: 开春后 珠三角地区 量比 投苗 场量 黑鱼
  • 简介:在水温9℃~13℃下,将平均体质量0.745±0.3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随机投放到50cm×40cm×30cm的塑料水槽内,每箱10头,共分为五组,每组3个平行,采用不同间隔时间喂每kg添加0.5mg蛋氨酸硒的饲料:第1、2、3、4组分别间隔0、5、10和15d喂一次,第5组喂不含硒的饲料(对照组)。60d的饲养结果表明:间歇喂含硒饲料各组仿刺参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每隔5d喂一次含硒饲料的刺参体腔液中SOD活力(78.34U/m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谷胱甘肽的浓度(2.87×10-5mol/L)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连续喂含硒饲料的仿刺参体内的酸、碱磷酸酶活性(2.42U/ml,5.76U/m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建议在生产中宜每日或最多间隔5d喂含硒饲料。

  • 标签: 仿刺参 蛋氨酸硒 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