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培育池塘水质是一个复杂又细致的过程,农谚有“看水养鱼”,“调好一塘水,才能养好一塘鱼”,总结了调节水质的重要性。特别是精氧池塘,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多,在夏季高温季节,水质管理尤其重要。加强高温季节水质的科学管理,是提高池塘溶氧,促进鱼体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疫……

  • 标签: 高温季节 水质管理 池塘养鱼 增氧机 药物控制
  • 简介:高温季节天气炎热、光照强、水质差、各种病菌大量繁殖,是养殖上疾病发生的高峰期,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在夏季水温32℃左右的高温季节,也是生长的旺季。如何确保高温季节对虾健康、旺盛生长,科学管理是关键。为了克服养殖难关,争取获得稳产高效,高温季节应掌握以下的关键技术:

  • 标签: 南美白对虾 高温季节 疾病发生 斑节对虾 科学管理 高峰期
  • 简介:海参养殖快速发展,夏季高温时影响海参生长因素较多,主要有水体水质、水体肥度、含氧量、透明度等,高温时也易产生疾病。本文针对具体影响刺参生长的相关原因进行了论述,为刺参养殖业提供一定的参考,探讨了海参池塘养殖如何顺利渡过高温期,减少养殖户损失。

  • 标签: 刺参 高温期 管理 病害防治
  • 简介:“太热,海参池水温超过30摄氏度,有的海参浮上来死了,有的在水底就‘化’了。”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皮口镇的海参养殖户杨东养了8年海参,今年他的围堰养殖海参基本“全军覆没”。7月下旬以来,辽宁大部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多地气温突破“历史记录”。“由于罕见的持续高温,7月29日起大连多地出现围堰养殖海参大量死亡。”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养殖处处长刘春林说,初步估算。大连围堰养殖海参面积约63万亩,70%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灾情。

  • 标签: 高温天气 养殖业 大连市 海参 晒伤 历史记录
  • 简介:近年来,每逢夏季高温阶段,苏、豫、皖、鲁等地个体养猪户及散养户猪场均要发生一种高热(有的体温可达41.5℃),贫血.皮肤发绀为主要特征的猪病。老百姓称之为“猪高温病”.死亡率为40%~70%左右。就其病因,笔者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是猪瘟病毒.其次为蓝耳病:伪狂犬、链球菌等病的协同感染。个体养猪业主投入养猪成本通常较大,突受猪病风险.其经济损失实为惨重。笔者现就该病发病病因及如何防控作一分析,以供养猪户参考。

  • 标签: 发病原因 高温病 猪场 防制 南方 养猪户
  • 简介:<正>进入炎热的夏季,水温也随之升高。此季节既是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也是病害的高发阶段。根据近几年漯河市水产养殖鱼类病害预测预报结果分析预测,夏季高温季节易发生的鱼类主要病害、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主要病害及特点漯河市6月份鱼类的主要病害有:草鱼、鲤鱼烂鳃病、肠炎病;鲢鱼、鳙鱼打印病、细菌性败血症、中华鳋病、车轮虫病。1.1烂鳃病烂鳃病又称"乌头瘟",草鱼患此病后常离群独游水面,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或不吃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故称"乌头瘟"。鱼鳃丝腐烂并有污泥,鳃盖骨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被腐蚀成

  • 标签: 乌头瘟 烂鳃病 细菌性败血症 打印病 中华鳋病 鳃盖骨
  • 简介:猪是恒温动物,它生活在适宜环境温度为15-25℃(不同体重的猪、不同用途的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各异)。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适宜温度5~10℃时,对其繁殖、生长、健康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本文就夏季持续高温环境对种猪、生长肥育猪的影响与综合应对措施作一简述,以供养猪者参考。

  • 标签: 种猪 持续高温 夏季 生长肥育猪 环境温度 恒温动物
  • 简介: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可见养好公猪对于养猪生产全局而言至关重要。在现实生产过程中,一方面人们抱怨公猪难养,在南方高温季节公猪更难养。另一方面,在很多猪场,公猪饲养往往受忽视,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造成全场全群生产及效益水平低下。有些猪场,在每年7、8、9月配种的母猪数很多,但到11、12月和次年元月却分娩甚少,产仔数廖廖无几。导致整个季度生产效益滑坡.

  • 标签: 高温季节 种公猪 管理技术 营养调控 养猪生产 生产效益
  • 简介: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的升高,尤其是对于华南地区夏天气温可高达38-40℃,对我们养猪行业来说影响是相当大的,例如,公猪舍的环境要求终年凉爽,相对湿度在70%-75%,温度在8—20℃之间最为适宜,精液品质最佳,母猪舍的温度在应保持在26℃以下,才能保持理想的受胎率,然而对于南方的天气要求这么低的温度是根本达不到的,因此如何降低高温对猪场的影响,就成为猪场管理的首要难题,本文就从提高猪场的综合管理来谈讨这一问题。

  • 标签: 综合管理措施 夏季高温 养猪场 南方 华南地区 相对湿度
  • 简介:每年的7-8月份,天气炎热,水温升高,塘中水草、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增多,鱼类摄食旺盛,活动量大,代谢加快,是鱼类快速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也是各种致病菌的高发期,水质易变坏,是各种养殖鱼类易染病、易浮头,管理更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时期。因此,要使养鱼获得高产、稳产,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抓好投喂、防病和管理等项技术工作。

  • 标签: 夏季高温季节 技术 养鱼 养殖鱼类 水温升高 底栖动物
  • 简介: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研究和发展循环经济,其在农业上表现尤为突出。因为农业是涉及到诸多行业的大产业,它同时面临着资源、生态、环境、能源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各国就如何发展循环农业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力争走出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渔业是大农业中的一个分支,是农业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协调度。循环渔业的雏形早已形成,就是我们以前所提倡和发展的综合性的、立体的、多元型的渔业。今天回过头来,我们再系统地从它的原理、发展模式和发展的技术途径以及经济效益与发展的关键对策上进行讨论分析,为推进循环渔业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渔业发展 循环经济 农业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 经济效益 大产业
  • 简介:受夏季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山东辽宁等海参主产区池养海参大量死亡。据业内人士初步估计,山东海参将减少3~4成,辽宁海参也至少减少3成。目前池养海参还没有开始捕捞,鲜活市场都是靠大棚海参支撑,自9月份以来大棚海参价格就一直处于上涨状态。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大棚海参的价格非常稳定,不过今年持续高温给池养海参造成很大的损失,大棚海参行情就逐渐开始走高了。9月底海参价格就比9月初上涨了大概1成左右。在中秋前后几天,山东威海一带大棚海参价格已达95元/斤。随着冬季的来临,在冬季进补海参习惯的带动下,预计今年年底海参价格有望突破百元大关。

  • 标签: 高温天气 海参 价格 池养 减产 冬季进补
  • 简介:花鳗鲡(Anguillmarmorata)俗称麻鱼、鲈鳗、花鳗、雪鳗、鳝王、溪鳗等,隶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在世界上的分布相当广泛。花鳗鲡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必需氨基酸,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名贵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市场价格是其它食用鳗鲡的3~6倍。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域环境恶化、修建水利设施阻断了花鳗鲡的正常洄游路线等原因,

  • 标签: 花鳗鲡 养殖技术 循环水 工厂化 淡水养殖品种 必需氨基酸
  • 简介:为了做好怕寒的淡水白鲳和罗非鱼的安全越冬,台山市附城镇合水鱼苗场今冬投资7万多元,安装了15套锅炉和一些管道设施。在寒冷的天气里,这些锅炉可源源不断地把热水输送到鱼塘里,保持塘水水温达到16℃以上,确保鱼类安全越冬。

  • 标签: 鱼苗 安全越冬 鱼类 淡水白鲳 鱼塘 罗非鱼
  • 简介:  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和水质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产经济动物养殖的工厂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从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也日益增多.工厂化养殖具有易控制、设备利用率高等优点,主要分为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两种方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避免工厂化流水养殖的能耗大、水温和水质不稳定等缺点,且具有节水、环保和高效率等优点,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是现代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养殖系统 净化方法 含氮物质
  • 简介: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氨、磷等成分,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杀手”。江苏吴江横扇镇通过技术创新,尝试水循环利用。该“池塘养殖水净化与循环利用工程”通过调整养殖模式、调优品种结构来提高自净能力,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有效控制因水产养殖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 标签: 水循环利用 水产养殖 吴江 江苏 试水 水体富营养化
  • 简介:本文论述了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工艺、设施与装备系统的设计研究,该研究进行了虹鳟鱼养殖试验,突破了养殖水体氨氮低温处理技术关键,形成了低温微生物驯化处理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新方法,建立了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的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集成技术。试验表明,在空气增氧的条件下,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养殖密度达到38kg/m3,各项水质指标符合鱼类正常生长要求。

  • 标签: 循环水 水产养殖 虹鳟 养殖设施
  • 简介: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过滤池的水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在对原有池塘稍加改造后,整个系统中的水质明显改善,有效的减低了NH4-N,NO2-N浓度,NH4-N,NO2-N浓度最高值分别为1.52mg/L,0.66mg/L,经过6个月的运行,分别降为0.36mg/L,0.12mg/L;(2)生物过滤池对流经水体的NH4-N,NO2-N,COD一次性去除率分别为50.0%,26.7%,24.6%。

  • 标签: 循环流水养殖系统 生物过滤池 水处理
  • 简介:将体质量(14.12±0.27)g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幼鱼饲养在室内循环水、直径40cm×水深50cm池中,每个池中15(G15)、30(G30)和45(G45)尾,投喂常规饲料,每周测2次水质。6周的养殖结果表明:养殖时间和放养密度均影响点带石斑鱼的生长、存活和水质。养殖过程中,成活率为80.00~93.33%,养殖时间延长,密度越大,成活率越低,G15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G45组(P〈0.05)。试验结束时,点带石斑鱼的增重率(WGR)变化在(97.17±1.01)%~(99.79±0.22)%之间,特定生长率(SGR)在(1.62±0.32)%/d~(1.65±0.43)%/d之间变化,G15与G45间差异显著(P〈0.05),而各组鱼的肝体比(HIS)、内脏比(VSI)和肥满度(CF)差异不显著(P〉0.05)。G45组的平均溶解氧浓度(DO,5.13mg/L)显著低于G15组(5.79mg/L)(P〈0.05),而无机氮(DIN,1.331mg/L)、化学需氧量(COD,2.27mg/L)和活性磷(PO43--P,0.189mg/L)却显著高于G15组(P〈0.05)。

  • 标签: 点带石斑鱼 室内 循环水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