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针对薄壁环黑皮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对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原因逐一确认,找出了主要原因.通过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成功地将薄壁环黑皮废品率由4.03%降低到0.07%.提高了薄壁环加工合格率,保证了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 标签: 薄壁环 黑皮 合格率
  • 简介:现有后处理设施安全相关标准陈旧,缺项较多,不适应后处理发展的需要。文章首先论述了后处理设施的安全挑战,接着简述了总体安全要求,然后从预防核临界、辐射防护、辐射监测、工业安全以及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方面分析了后处理设施的重点安全要求与安全相关标准的需求,提出了制修订标准的建议。

  • 标签: 后处理设施 安全 标准
  • 简介:1现状调查在电厂,汽轮机再热阀是控制蒸汽由高压缸进入低压缸的重要设备,依靠阀门开度大小从而控制蒸汽进入低压缸的流量,进而影响机组运行功率,对于调控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再热 卡涩 故障分析处理
  • 简介:为探讨在我国采用HAF003法规进行核电项目建设的前提下,采用AP1000技术路线进行建设的核电站核设备采购中NQA-1标准的执行,文章对NQA-1规范与HAF003法规内容中核设备采购、制造涉及到的质量保证要求进行对比,并进行相应的应用分析。

  • 标签: HAF003 NQA-1 质量保证 管理体系
  • 简介: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在建设领域有效地实行科学管理、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手段。积极推行工程建设标准化,对规范建设市场行为,促进建设工程技术进步,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速度,节约原料、能源,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保护人身健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投资效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工程建设 标准化 体系
  • 简介:本文对通用该仪器的标准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标准体系中的问题提出下述建议:积极、认真采用国际标准,同时将中国的核仪器标准推向世界;适当调空体系表的结构标准配置,使其更加完善、科学适用;加强技术基础标准的建设,促进整个核仪器的标准化;充实门类测试方法标准,理项标准级别,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总之应提高标准质量,包括标准的系统性、可读性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标准的作用,为通用核仪器的生产开发、检验测试、质量保证实现“三化”服务.

  • 标签: 核仪器(仪表) 标准(化) 标准体系(表) IECTC45 误差
  • 简介:本文分析了核电标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简要介绍了我国制定核电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工作原则及"十一五"目标等,并在标准计划安排、体系维护、宣贯、认可、应用情况反馈等方面对核电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核电 标准体系 规划 实施
  • 简介:介绍了计量检定校准的基本定义,比较了计量检定校准的相同点与差异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保证计量器具量值准确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对计量器具实行检定或校准,这也是核设施在调试、运行中获得可靠数据安全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计量 检定 校准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能力测试及其意义,着重描述能力测试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评定.

  • 标签: 校准 能力测试 不确定度
  • 简介:源项在核电厂放射性后果评价中意义重大。文章简要介绍了源项的概念,概述了核电厂事故源项的发展演变,揭示出不同的源项假设与核电厂厂址选择、放射性后果评价的紧密联系。同时分析了我国核电厂事故源项标准的现状,并对我国的源项标准研究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核电厂 源项 演变 标准
  • 简介:本文根据舰船核动力装置退役时的放射性状态,对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分类,对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贮运、处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

  • 标签: 舰船 核动力装置 退役 放射性固体废物
  • 简介:本文就极限概念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不应把探测极限不同定义的探测仪器指标混用。“本底”一词也有不同的含义,应用时亦应慎重。文中还讨论了判“无”限的实际使用问题。本文认为应分清检测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愿望的区别。

  • 标签: 辐射监测 统计检验 灵敏度分析
  • 简介:一回路冷却剂中同位素碘的放射性活度大小是核电厂重要安全限值之一,是判断燃料元件的安全性能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因此对它的准确监测尤为关键.通过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程序对一回路同位素碘监测偏差几率大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对策实施将偏差几率由15.44%降低到5.44%,更有效低为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服务.

  • 标签: 质量管理 同位素碘 偏差几率
  • 简介:1引言任何一种物理量应有的属性是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定量描述某一具体物体或现象的某种特性。然而,辐射防护的基本量在实践中常常是不可测量的,这也是由来已久的事实。为此,1980年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第33号报告提出了“指数量”。此后,在辐射防护领域引起了一系列的讨论,特别是对辐射防护测量中使用的量这个问题。讨论的结果引出了ICRU第39号、43号、47号51号报告。为了对外照射情况下的区域监测个人监测中用的剂量当量作一详细规定,在39号报告中引入了实用量。后来的ICRU第43号报告(ICRU,1988)ICRU第47号报告(ICRU,1992)给出了有关这些量的补充资料。ICRU51

  • 标签: 个人剂量当量 吸收剂量 辐射防护 辐射权重因数 周围剂量当量 定向剂量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