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交往空间,在古今中外各暑期均有不同特点。当前我国的广场景观设计与建设应注意挖掘地域的文化特色,应综合考虑视觉信息传达与空间弹性使用两个层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广场新景观,弘扬我国的广场文化

  • 标签: 西湖文化广场 广场文化 视觉 空间 地域文脉 弹性使用
  • 简介:城市广场的兴起,对中国而言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至少它证明了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空间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广场现已成了城市,尤其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因素。

  • 标签: 城市广场 文化观 现代城市 空间
  • 简介:本刊于1998年第4期刊出桂林市象山广场方案竞赛启事。这项由《规划师》、《建筑师》与桂林市建设规划局联合举办的方案竞赛.于1999年4月评选揭晓。本次竞赛办公室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殛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参赛方案98份。于1999年4月23日至24日.由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彭一刚教授和评委会副主任、桂林市副市长

  • 标签: 广场 规划师 建筑师 桂林市 竞赛 办公室
  • 简介:【摘要】随着商业广场的快速发展,机电工程维修及管理成为保证其正常运营的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商业广场机电工程的基本组成、系统作用及设备特点,然后分析了当前机电设备维修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维修资源的分配、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等方面的挑战。文章还探讨了影响维修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技术、管理及人员素质等。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维修管理对策,包括制定科学的维修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维修信息系统、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以及采用先进的维修技术和方法,以期提高商业广场机电工程维修的质量和效率。

  • 标签: 商业广场 机电工程 维修管理 维修技术 管理对策
  • 简介:正佳商业广场为地上5层,地下2层的超大型商业建筑,其平面尺寸达221m×232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地下1层为大货车车库,考虑大货车的回转半径,该层必须采用大空间设计,而上部商场则不需大空间,故在首层楼面设置结构转换大梁,跨度18.5m,建筑层高5.5m。为了满足建筑净空和设备管道安装要求,并减小梁的挠度和提高抗裂性能。转换大梁采用了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技术,梁截面为1200×2200/1700/2200。预应力钢筋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其强度等级为1860MPa。

  • 标签: 商业广场 预应力转换大梁 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钢筋
  • 简介:回顾了青岛大学图书馆改扩建及校前区广场改建的设计过程,从形体选择、功能布局、空间处理及细部构造等方面将新老建筑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和谐的校前区空间环境。

  • 标签: 改扩建 形体选择 空间环境 融合
  • 简介:摘要:在新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是以文化自信作为思想引导,将其科学渗透到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当中,以培育现代化核心素养为主体目标,大力宣传与传承我国上千年传统文化,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高质量奠定基础。随着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变得愈加多样化,对文化活动的期望也不断提高。因此,文化馆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应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主动变革,积极探索新的文化服务模式,不断开拓文化服务领域,以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服务水平。

  • 标签: 文化馆 公共文化服务 策略
  • 简介: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程度不同地保存了不少实物遗存,传统空间格局和地方生活模式.它们不仅是城市发展各个阶段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人类地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但任全球化的夸灭,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国际式”文化取代地域性和民族性史化的现象.地方传统文化面临着断裂的危险,许多历史性城市的个性正在丧失。正是基十对城市文化多样性和个性的关注,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名城保护 发展中国家 中国 地区 工业化 城市发展
  • 简介: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规划的策略性区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正呈现出一个明显的"文化规划"趋势。以"西岸文化走廊"为研究案例,以上海徐汇滨江地区的文化规划实践为中心,展开介绍和论述,针对"西岸文化走廊"的规划及实施、政策及实效,对"西岸文化走廊"文化建筑的建设和文化事件的开展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并试图发现可供城市滨水区发展启发和借鉴的模式。

  • 标签: 城市滨水区 文化规划 文化建筑 文化事件
  • 简介:“上海中心”突破传统建筑单纯提供使用空间的做法,立足人文建设,提升建筑文化魅力,打造“文化社区”,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满足使用者实际生活需要的文化,给使用者带来愉悦的享受。

  • 标签: 上海中心 空间艺术 人文建设 艺术形式
  • 简介:绩溪瀛洲坑口,又名龙川,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称誉卓著的“进士村”.据统计,绩溪县历史上共有进士100余名,坑口村有典籍记载的独占11名,为十有其一,而称雄绩溪,誉满徽州.绩溪历史上有记载的牌坊共182座,其中仕科坊40座,坑口村独占10座,占四分之一,可谓科第名门.始祖胡炎,于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奉旨敕散骑中领军,提兵镇守歙州,咸康3年(337年),国赐田宅数百顷,由山东青州濮阳举家来坑口定居,古称华阳荆林里.龙川坑口宗谱序:吾徽固多世家,而华阳则以胡氏为首,胡氏又以龙川为首,龙川之胡氏即吾徽郡亦无能出其右者.元代,县衙曾在此设“坑口务”(税收机构),是历史上登源区域重地,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绩溪著名的古村.现240户,近1000人.

  • 标签: 民间建筑 奕世尚书坊 建筑艺术 龙川 兵部尚书 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