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以CO为还原剂,进行中试规模的TiO2氯化。在CO和Cl2存在的条件下,对半连续流化床反应器中的TiO2氯化过程进行实验分析和模拟。通过测量TiCl4生成量随时间的变化,连续监测氯化过程。系统研究氯化温度、原料粒径和粒度分布、原料量、Cl2和CO流速等操作参数对转化的影响。逐渐升高氯化温度导致转化单调上升。随着原料粒度的增大,转化降低,负载量的增加导致反应转化下降。提出一个预测反应过程中转化、粒径分布和气相组分摩尔分数的模型。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模型预测的转化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 标签: 氯化 TICL4 模拟 粒度分布 转化
  • 简介:一个经典的平衡计分卡包括具有因果关系的四个层面,即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在财务层面,财务指标不但可以衡量企业是否为股东持续地创造价值,而且也是衡量企业战略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的标志。在平衡计分卡中常用的财务指标有投资报酬、销售收入增长、现金流量等指标。

  • 标签: 平衡计分卡 财务指标 企业战略 因果关系 业务流程 创造价值
  • 简介:对二元合金快速凝固过程中的局部非平衡扩散模型(LNDM)进行改进。改进的模型考虑了熔体中溶质浓度和溶质通量流场与局部平衡的偏差。采用双曲函数扩散方程求得了熔体中溶质浓度和通量的准确解。结果表明,对任何固-液界面的动力学,当有效扩散系数和在v→vDb发生完全溶质截留KLNDM(v)→1时,凝固过程将由扩散控制转变为完全的热控制。非扩散凝固和完全溶质截留的临界参数为在溶体中的扩散速度vDb,考察了不同界面动力学途径的溶质截留模型。

  • 标签: 二元合金 溶质截留 快速凝固 局部非平衡扩散 双曲扩散方程 溶质浓度
  • 简介:利用平衡合金法,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方法对Al-Fe-Sn三元系973和593K等温截面的相关系进行实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此两个截面上均未检测到三元化合物;973K时液相中Fe的最大固溶度为1.6%(摩尔分数),而593K时Fe和Al在液相中的最大固溶度分别为0.6%和5.1%(摩尔分数);在973和593K等温截面上,Sn在Fe-Al化合物中的最大固溶度分别为4.2%和2.3%(摩尔分数);Fe-Al化合物均能与液相保持平衡

  • 标签: Al-Fe-Sn三元系 相图 固溶度
  • 简介:为了精确预测非理想条件下稀土金属溶剂萃取的平衡分配比,研究了溶于ShellsolD70中的P507溶剂对盐酸液中钇(Ⅲ)和铕(Ⅲ)的萃取平衡,建立化学基模型,并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确定萃取平衡常数。所建模型涉及了在低酸度区的离子交换反应和高酸度区的溶剂化萃取反应;模型还考虑了稀土金属与Cl-的配位反应,并用萃取剂的有效浓度代替[(HR)2],进而分别对水相和有机相(HR)2的非理想性加以修正。对稀土单元体系,在较宽的初始浓度范围内(稀土浓度最高至0.1mol/L,盐酸浓度0.07-3.00mol/L,萃取剂浓度0.25-1.00mol/L),由模型计算的稀土分配比与实验测得的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于稀土二元体系,该模型能以良好的精度对平衡分配比进行工程预测。

  • 标签: 萃取 分配比 模型
  • 简介:采用真空高温裂解聚碳硅烷法制备β-SiC陶瓷粉末,并对热解产物进行TGA/DSC、XRD和拉曼光谱表征。通过矩形波导法测量β-SiC陶瓷粉末与石蜡复合材料在8.2-18GHz下的复介电常数来研究其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复介电常数的实部与虚部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温下产生的石墨碳引起的电子松弛极化及电导损耗是复介电常数的实部与虚部增大的主要原因。

  • 标签: SIC陶瓷 聚碳硅烷转化SiC 介电性能 热解温度 自由碳 复介电常数
  • 简介:据CIarkandMarron资讯机构(C&M)的金属分析师AIanClark称,未来十年内金属镁行业的年均增长将保持在7.5%。Clark在于布拉格举行的国际镁业协会年度峰会上告知代表,自经济危机后,镁行业迅速反弹。

  • 标签: 镁行业 国际 金属分析 年均增长率 经济危机 布拉格
  • 简介:本研究介绍了近年来超声法检测复合材料孔隙研究现状,对衰减法、声速法、声阻抗法以及对比试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理论模型、检测误差,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对复合材料孔隙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研究方向和思路。

  • 标签: 复合材料 孔隙率 超声检测
  • 简介:通过分析加入结构突变和忽略结构突变的GARCH和DCC-GARCH模型,探究铜、铝和锌3种有色金属收益之间的波动聚集性以及波动相关性。结果表明:铜、铝和锌收益都存在多个结构突变点,并且金融危机期间有色金属的波动风险最大;忽略结构突变会使得单个有色金属价格的波动聚集被高估,而铝的波动聚集程度被高估程度大于其他两种有色金属价格,表明铝的收益更容易受到突发事件引起的外部冲击的影响;有色金属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波动相关性,其中铝和锌之间的波动相关性最大,但结构突变对于有色金属之间的波动相关性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 标签: 有色金属价格 结构突变 DCC-GARCH
  • 简介:本文探讨了合金元素和退火温度对Cu-0.1Ag-xP-yMg和Cu-xSn-yTe合金(所有成分均为质量分数/%)的导热和软化行为的影响.尽管Cu-0.1Ag-xP-yMg合金中P和Mg的含量较高,但该合金的导电和软化温度仍然高于Cu-0.1Ag-0.031P合金.Cu-0.032Sn-0.023Te合金的导电和软化温度与Cu-0.040Sn合金处在同一水平.Cu-0.032Sn-0.023Te合金的导电和软化温度与目前用于连铸型材料的Cu-0.1Ag-0.013P合金相当.

  • 标签: 元素铜基 合金元素 合金导热
  • 简介:散热问题已成为电子设计者面前的最大挑战之一,研究开发导热性好并且与铜箔(铜线路)间有较好的粘结强度和刚度的绝缘层材料对HDI电路板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2008年欧盟RoHS指令的逐步开始实施,现有电子元器件含溴阻燃体系逐渐禁用,因此无卤2W导热导热膜开发意义重大。

  • 标签: 高密度互连(HDI) 导热率 导热膜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应于无铅焊料的电子电路基板,是在传统的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类固化剂组合成的新型树脂中,加入能遏制树脂组成物热膨胀的无机填料而制成的。研发者研究了该基板中添加的无机填料的种类、形状、分类,包括填料的添加量、粒径大小、分散性等,获得了减少由于低树脂流动性及高钻孔加工磨损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确保了这类基板材料的高耐热性和附着性,并且可实现与普通FR-4同等的除钻污性。上述开发产品与传统基板材料制成的电子线路基板相比,热分解温度降低了20℃,铜箔剥离强度提高了0.1kN/m,热膨胀减少了6×10^-6/℃,即使在温度循环试验中也具有优异的绝缘性和的导通可靠性。且除钻污性时也可用通用的工序进行加工。

  • 标签: 耐热性 低膨胀率 填料 无铅焊料 多层板基板材料
  • 简介:中国工业报6月19日报道为了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加强企业商贸合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2014年第九届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论坛在近期召开。

  • 标签: 铜加工业 利润率 铜加工行业 低位 平均 运营
  • 简介:介绍了一种适于电解铜箔生产用硫酸铜-硫酸电解液的添加剂,该添加剂由聚合度为2—20的甘油缩聚物——聚甘油和麦芽糊精组成,单独使用聚甘油时,其用量为0.1~20mg/L,若两者混合加入,其用量分别为0.1~15mg/L。采用含有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得到的电解铜箔,在180℃下的延伸为8%~20%,粗糙度在3~15um范围内。

  • 标签: 电解铜箔 粗糙度 延伸率 制造技术 硫酸电解液 添加剂
  • 简介:目前高密度电阻法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是将地质结构体视为二度体进行二维处理,因而二维数据资料处理结果只是一种近似解释,其计算精度与反演效果达不到精确反演的要求。设计两种典型的电阻异常地质体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正演计算。为更真实地模拟实测数据并分析二维、三维反演算法对噪声的敏感度,在正演剖面中加入1%的高斯随机误差,然后再分别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高密度电阻法二维、三维反演。对比二维和三维高密度电阻法的反演水平切片及垂直切片图可知,三维反演受高斯随机误差的影响更小,反演结果在模型异常位置、形态和电阻特性反映上都比二维反演的效果更好,与实际地质模型更接近。

  • 标签: 高密度电阻率法 有限单元法 正演模拟 最小二乘反演 二维反演 三维反演
  • 简介:提出一种从黑泥中回收利用钛的新工艺,该工艺包括NaOH水热转化、水洗和H2SO4浸出制备TiO2。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即NaOH溶液浓度为50%(质量分数)、NaOH/黑泥质量比为4:1、反应温度为240°C、反应时间为1h和氧气分压为0.25MPa,钛转化可达97.2%,主要含钛产物是Na2TiO3。非目标产物Na2TiSiO5在水洗中保持稳定,在水热反应中提高NaOH浓度可以抑制Na2TiSiO5的生成。水热产物经过水洗后,97.6%的Na^+可以回收。含有NaOH的溶液经过浓缩之后可以回用。在较低温度下,水洗物料中96.7%的钛能被较低浓度的硫酸浸出得到钛液。利用所得钛液进一步制备合格TiO2产品。

  • 标签: 黑泥 钛回收 NaOH水热转化 水洗 H2SO4浸出
  • 简介:采用原位电阻测试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Al—0.96Mg2Si合金的析出行为及其对电阻的影响。发现峰值时效的析出相包括β"和β',而他们的比例随着时效温度和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合金在175℃峰值时效内的析出相主要是针状β"相(也包括pre-β")。这些析出相会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而长大,但是进一步延长时效时间至超出峰值时效时间后,析出相的尺寸变化并不显著。合金电导的变化规律与之类似。合金硬度峰值时效后,继续时效很长一段时间硬度变化都不显著。由于温度是影响β"β’比的主要因素,因此时效温度也是影响电阻的主要因素。时效温度越高β"/β’的比值越小,△p下降的速度就越快。硬度也随着该比值的减小而降低。通过对透射电镜照片分析获得析出相的分布参数,建立了析出相与电阻之间的半定量关系式。

  • 标签: AL-MG-SI合金 亚稳相 电阻率 时效 析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