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以1982-2015年期间的5期10景辽河三角滨海湿地LandsatMSS/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通过景观指数和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间的转移矩阵,对辽河三角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及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个时期(1982年、1989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辽河三角滨海湿地都以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淡水沼泽和水田为主要景观,芦苇淡水沼泽以大斑块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平原地带,水田以大斑块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湿地类型之间的转变主要表现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和人工景观转变。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优势度下降,趋于各斑块均匀分布。人类活动是导致辽河三角滨海自然湿地丧失和退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滨海湿地 景观格局 驱动因素 辽河三角洲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是否先进、完善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箱梁施工是桥梁工程的主要内容,对箱梁制作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对提升施工精度和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杨梅大桥实际情况,对大桥箱梁制作施工做了如下研究。

  • 标签: 杨梅洲大桥 钢箱梁制作
  • 简介:以新济湿地为例,研究了长江滩湿地生态恢复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恢复工程方案.新济湿地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江宁区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湿地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新济湿地的野外研究,分析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湿地生境、生物、结构与功能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的总体构想,研究了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新济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栖息地、基底、水体和土壤的恢复;湿地生物恢复途径有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外来物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内容包括生态序列重建,生态系统、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有景观建设、功能区建设、生态定位站、血吸虫防治、植被移植、防护林和河道整治等;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包括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

  • 标签: 新济洲湿地 生态恢复 长江洲滩湿地
  • 简介:空间信息多极网格(SIMG)是一种适合网格计算环境下空间信息表示的新方法,介绍了SIMG的核心思想及其空间数据组织原理.基于现有空间索引技术和SIMG对量表达特点,提出了一种SIMG—R树空间索引技术,可实现SIMG细部地物的快速查询。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信息多级网格 空间数据库 SIMG—R树
  • 简介:一项新研究表明:南极冰封的边缘正在溶解于日益变暖的海水中,而且在过去的10年里南极冰的消失速度有了显著的增大。南极冰盖是覆盖南极大陆绝大部分地区的厚厚冰层,其漂浮的边缘由延伸到周围海洋中的冰架构成,这些冰架对南极冰盖起到了固定作用,对于“接地部分”的冰起到了支撑作用,有助于减缓冰盖中的冰川流入海洋的速度。

  • 标签: 南极冰盖 冰架 南极大陆 接地部分 别林斯高晋 斯克里普斯
  • 简介:摘要:随着长水电公司水-风-光互补发电发展模式的建立,通过建设光伏电站可以促进长水电公司快速发展,加快清洁能源的建设。那么强求加强光伏日常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长光伏电站近来来的实际运行情况,总结了光伏电站的运行要点,用来提高以后光伏的运行维护技术。

  • 标签:
  • 简介:重点介绍了辽河三角湿地的类型、形成与发育的主导影响因子和全球变化的影响,阐述了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建立的区域代表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期辽河三角湿地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重点。

  • 标签: 辽河 三角洲 湿地 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1952年以来,尼日尔三角主要进行石油勘探。到2000年底,该三角上至少已钻探了5200口井,所获得的原始储量总共约为661×10^8桶油当量。目前正在生产的油气田共240个,其产量超过200×10^4桶/日。近海深水区的勘探始于1995年,已经发现了4个特大油田和其他一些小油、气田。有关尼日尔三角的大多数公开资料认为它是一个含油盆地,但是这里也蕴藏着巨大的天然气储量。由于天然气在尼日利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并正在成为尼日尔三角地区公认的重要能源,因此本文给出了天然气储量的统计结果。本文的所有数据,包括所收集的最新资料截止到2000年底。

  • 标签: 尼日尔三角洲 油气勘探 天然气储量 西非 三角洲地区 石油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