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当前,世界面临着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恐怖活动蔓延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挑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严峻课题。在此背景下,融合式研究、融合科学领域研究等新兴的科学研究组织模式逐渐兴起。面对这一新趋势,如何组织和管理融合科学领域的研究活动,是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问题。未来地球计划(FutureEarth,简称FE)倡导的协同设计与协同实施(co-design,

  • 标签: 融合式 资源短缺 科技工作者 气候变化 生态破坏 科普工作
  • 简介: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是调节全球中高纬度年际气候变率的主要因子。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分别针对其变率、机理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然而对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之间的协同变化特征和机理仍然认识不清,限制了对南北半球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理解。研究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指数之间的差值与它们的和来讨论二者之间的反相与同相变化。结果表明,北极涛动与南极涛动之间的反相变化主要受到北极涛动异常的影响,南北半球之间气候带的移动及其伴随着北极涛动异常可能是导致二者出现反相变化的主要原因。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之间的同相变化对应于两个半球中纬度高压区的同相变化,这可能是两个半球哈德莱环流增强导致两个涛动出现同相变化。基于树轮重建的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能较好地恢复低频变化(如年代际变率),但对重建其高频变率(如年际变率)方面的效力不足。

  • 标签: 北极涛动 南极涛动 年际变化 树轮 相位
  • 简介:针对震后在大面积废墟下快速准确检测与定位被困人员的需求,本论文提出了用分布式超宽带雷达探测地震被困人员的技术,主要包括对分布式超宽带雷达协同探测网络构建、超宽带雷达生命迹象探测算法、分布式雷达节点探测数据融合方法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多雷达干扰抑制、分布式雷达节点自定位、微弱生命迹象稳健探测、废墟穿透定位误差补偿等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了设计方案,为完成分布式超宽带雷达系统的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 标签: 分布式超宽带雷达 激光测距 Wi-Fi通信 地震被困人员探测
  • 简介:学生组织参与校园民主治理是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学生组织参与校园民主治理的意义出发,针对当前学生组织参与校园民主治理的症结进行全面剖析,围绕学生组织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升,提出实现学生组织参与校园民主治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 标签: 学生组织 民主治理 现状 对策
  • 简介:为缓解宁东油田合理开发与地质环境问题的矛盾,基于“3S”技术并现场调查宁东油田的地质环境背景及特征,采用工程类比法参考临近油田评估结果,针对该油气田地质环境进行现状与预测评估,查明该油气田的开发主要造成土地资源占压与地形地貌损毁的不良地质问题,而其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问题影响较轻。针对上述不同影响程度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场地整理+植被绿化的综合治理方法进行治理,并开展水文地质监测工作,有利于该油气田的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对其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实际价值与指导意义。

  • 标签: 矿山 地质环境保护 恢复治理方案 鄂尔多斯盆地 宁东油田
  • 简介:首都周边的燕山-太行山区是我国著名的矿集区,矿业活动是该区最主要的人类工程活动和生产活动,遗留下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仅造成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内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和污染,生态涵养功能退化,同时也是下游京津冀主体功能区大气污染、水土污染的主要污染来源之一,是影响京津冀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隐患.本文在充分研究京津冀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思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精细化调查,编制首都周边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实施首都周边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工程,拓展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京津冀地质环境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平台.

  • 标签: 京津冀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治理思路
  • 简介:从海洋大国变为海洋强国是必然过程,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是必然选择。因此,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是为了刺激的海洋生态服务的供应,改善海洋生态质量,促进海洋转型必要的方式。结合大连海域个案研究得出对辽宁省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三维互动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框架、路径与运行机制,并提出加速海洋生态补偿立法进程;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建立恰当的激励约束与考核奖罚并举的制度体系;增加海洋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加速海洋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建设;增大相关补偿标准量化方式与相应技术的研究;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等政策建议。

  • 标签: 海洋环境 生态文明 补偿机制 合作治理 生态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