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福建县域科技资源的稀缺性较大,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推动科技进步,是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提高县域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以县域为决策单元,以科技资源中的人力、财力(包括物力)、信息为投入变量,以高新技术产值增长及专利为产出变量,运用DEA-C2R测算分析了福建省36个样本县2005-2008年科技资源的相对利用效率,发现科技产出存在滞后性、综合效率低、地域性差异较大等问题.据此提出引进科学考核机制、建立投入产出信息监测机制、因地制宜配置科技资源等建议.

  • 标签: 县域 DEA 科技资源配置 地域性
  • 简介:利用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oddardInstituteforSpaceStudies,GISS/NASA)建立的全球网格点月平均地表温度距平序列,通过一元线性回归、M-K检验对中亚地区1880~2011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近130a来,中亚地区温度变化趋势率为0.073℃/10a,接近于全球,高于我国的近百年温度变化趋势率;中亚地区1、4、10月呈增温趋势,其中1月份温度变化幅度最大,4、10月份增温趋势率较大;而7月份呈微弱降温趋势。中亚地区年平均温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生突变,出现较大的增温趋势,尤其是近50a,增温明显。

  • 标签: 中亚 气候变暖 温度变化趋势 气温突变
  • 简介:文章根据浙南沿岸3个海洋观测站大陈、坎门、南麂站51a(1960~2010年)SST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SST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浙南沿岸的SST总体呈现北低南高的趋势,冬季南北差异最小,夏季南北差异最大;51a年浙南沿岸SST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17°C/a;SST变化存在3.5a、5a~6a、2a~7a及11a左右的振荡周期;SST主要由年循环分量决定,谐波拟合效果良好。

  • 标签: 浙南沿岸 SST 均一性 功率谱 谐波
  • 简介:利用1960--2009年吉林地区高空探测站长春、延吉、临江地面至100hPa高度标准等压面(共8层)温度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对吉林地区地面到100hPa高度各标准等压面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吉林地区对流层年温度在700hPa高度以下温度趋势是上升的,400hPa高度以上温度趋势是下降的。各季温度趋势变化不同,秋季冬季在400hPa高度以下温度趋势是升温的;春季夏季700hPa高度以下温度趋势是上升的,且温度趋势上升的幅度明显小于秋、冬季。城市规模的不同,温度上升趋势也不相同,大城市长春的升温幅度高于中、小城市的升温幅度;在各标准层中长春升温达到的高度高于中、小城市。

  • 标签: 城市化 高空 温度
  • 简介:全球变暖已经得到了公众、政府机构科学家的广泛认知[1-3].但是,对于全球是否变暖以及这个变暖是否由人类活动造成,却依然不断受到质疑.这种质疑在2009年达到巅峰,同年出版的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报告[4],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观点[5]提出全面的质疑.最新的一轮质疑是2012年1月27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Allegre等16位科学家的署名文章[6],认为近10年地球气候没有变暖,呼吁不要压制气候变暖怀疑论者的声音.这说明尽管全球变暖的证据日益增加、全球变暖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但是对全球变暖这个事实的论证却绝不是多余的.

  • 标签: 全球平均温度 工业化全球 平均温度上升
  • 简介:基于1958/1959~2009/2010年冬季全球海表温度(HadISST)中国160站地面月平均温度等资料,利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分析了中国地区2009/2010年冬季气温异常型态与SST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ElNio型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对2009/2010年冬季中国地区西南暖东北冷的异常型态(简称LN型)影响显著。为了验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利用MPI(MaxPlanckInstituteforMeteorology)全球大气环流模式ECHAM5进行气温异常型态对关键海盆SST变化响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气温异常对热带太平洋ElNio模态强迫的增暖响应在0.5°C左右;对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强迫的增暖响应在0.6°C左右,增暖中心的云贵高原一带最大增温幅度达到1°C。对ElNio模态、热带大西洋"三极型"的强迫,东北绝大部分地区表现出冷的响应,气温异常下降分别在0.6°C0.45°C左右,中国东部地区气温异常型态是热带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热带太平洋ElNio模共同强迫的结果。这两种海温异常型态使中高纬度地区西风加强,阻挡了来至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南方输送,导致西南地区较常年偏暖,而东北偏冷。同时,西太平洋地区出现的海平面气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可能削弱了东亚冬季风。

  • 标签: 冬季气温异常 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 ECHAM5模式 SST 遥响应
  • 简介:以2003年5月29日福州市Lands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2种地表温度空间降尺度算法——EM算法HUTS算法进行实验、比较与分析,EM算法是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比辐射率对低空间分辨率的亮度温度影像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提高热红外影像空间分辨率的目的;HUTS算法则是引入了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地表反照率d,通过在低空间分辨率拟合二者与地表温度LST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其尺度不变性,将该关系应用到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上,从而达到提高热红外影像空间分辨率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1)2种算法所得结果影像都能在有效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原始地表温度影像的空间分布特征,达到了较好的降尺度效果;2)以RMSE为定量评价指标,HUTS算法要略优于EM算法,其中,EM算法的RMSE为1.2494,而HUTS算法仅为0.9869.

  • 标签: 地表温度 空间降尺度 EM算法 HUTS算法 比较
  • 简介:利用5个全球气候模式中国东北地区162个站点地面温度实测资料,评估全球气候模式多模式集合平均对中国东北地面温度的模拟能力,并对SRESB1、A1BA2排放情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未来地面温度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较好地再现了中国东北地面温度的年变化空间分布特征,但存在系统性冷偏差,模式对夏季地面温度模拟偏低1.16℃,优于冬季。预估结果表明,3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中期末期中国东北地区地面温度均将升高,末期增幅高于中期,冬季增幅高于其他季节,SRESA2排放情景下增幅最大,B1排放情景下增幅最小;增温幅度自南至北逐渐增大,增温最显著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21世纪末期3种情景下中国东北年平均地面温度将分别升高2.39℃(SRESB1)、3.62℃(SRESA1B)4.43oc(SRESA2)。

  • 标签: 全球气候模式 排放情景 地面温度 预估
  • 简介:1概况2013年4月8-11日,WM0天气、气候水服务的社会经济应用效益论坛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有20多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巴巴多斯、加拿大、中国、捷克、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印度、爱尔兰、挪威、萨摩亚、南非、西班牙、瑞士、美国、乌拉圭等多个国家和世界银行的业务、咨询、科研高校等机构。

  • 标签: 经济应用 论坛会 天气 效益 社会 服务
  • 简介:一、引言所谓个性,即指个人性、个别性,就是一个人或者一类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丽不同于其他个人或群体的特质,这个特质常常以言语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等等作为外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的哲学思想正体现了任何人或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也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 标签: 个性化 地图设计 行为方式 哲学思想 存在方式 情感
  • 简介:本文以卫星云图的热带气旋云系为研究对象,基于Canny边缘检测、contour轮廓提取等方法,研究了通过图像的形状特征范围大小对热带气旋云系进行自动识别,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热带气旋云系识别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热带气旋的自动跟踪,从而为热带气旋的预报提供了便利。

  • 标签: 热带气旋 CANNY边缘检测 轮廓提取 自动识别
  • 简介:利用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最大熵谱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各区域雾日数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宁夏雾目数、霾日数均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特征,但雾日数南部最多,而霾日数北部最多。近52a来,雾日数除南部山区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他3个区域均呈增多趋势,而霾日数各区域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另外,二者均有明显的阶段性演变特征,1961—1980年为明显偏少阶段,1981~2000年为波动变化阶段,2001年以后为明显偏多阶段;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7.5a,4.3a周期振荡,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4.6a、3,0a周期振荡;各区域雾日数与霾日数均未发生突变现象。

  • 标签: 宁夏 雾日和霾日 趋势分析
  • 简介:当前国际上应用的海底可视装备主要有海底摄像系统、无人遥控潜水器(ROV)、自治水下机器人(AUV)、载人潜器以及具有可视功能的取样设备电视抓斗、海底潜钻等。本文主要以国家海洋局“大洋一号”科考船装载的“深海摄像系统”、“电视抓斗”“无人遥控潜水器(ROY)”3类可视化装备的应用情况,就海底可视技术在大洋科考中的应用发展趋势作简要阐述。

  • 标签: 可视功能 大洋一号 海底 应用 技术 自治水下机器人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应用在公司管理中得到普及,利用IT技术实现客户的管理应运而生。目前,许多企业的客户管理还处于人工管理阶段,效率低,可靠性保密性较差,数据的准确性无法保证。CRM系统采用Struts框架,将客户关系管理数字化,提供方便快捷的操作功能高效的工作机制,为公司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管理模块 系统测试 CRM系统 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