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分别在平潭青峰、坛南湾和闽江口琅岐岛采集18个老砂样品、19个海滩砂样品以及40个河滩砂样品,并对这些样品进行粒度和稀土元素(REE)测量。结果发现老砂与闽江口琅岐岛河口砂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十分接近;分别对老砂与闽江河口砂REE数据以及坛南湾海滩砂与闽江口砂(REE)进行了判别函数分析,老砂的∑REE平均值为84.25μg/g,琅岐岛河口砂的∑REE平均值为89.81μg/g,相似性明显;坛南湾海滩砂的∑REE平均值为16.41μg/g,与闽江河口砂含量差别较大。研究表明:青峰老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闽江口河口砂,末次间冰期暖湿气候下闽江输砂量增大,河口外沿岸流增强,大量河砂进入海坛海峡,在强劲的季风搬运下,沉积于平潭岛北部,形成以青峰为代表的平潭岛北部老砂;而坛南湾海滩砂代表海洋波浪搬运的泥沙,不是老砂的物源。

  • 标签: 老红砂 稀土元素分析 物质来源
  • 简介:通过测定洋山深水港区海域2010-2013年6个航次、冬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含量较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Hg、Zn、Pb、Cd含量秋季明显高于冬季,As、Cu含量的季节性波动较小,用因子分析法研究该海域重金属来源,发现陆源工业、船舶航运排污以及有机质降解是研究海域Pb、Cd、Zn的主要来源;农业污染、码头货物装卸残留及建筑垃圾支配着Cu、As、Hg的来源。SQG-Q生态风险评价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均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秋季的生态风险高于冬季,Hg和Cu是主要生态风险因子;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基本不受Hg、As、Zn、Pb的污染;Cd、Cu以轻度污染为主,部分站位属于偏中度污染,6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Pb〉Zn〉Hg〉As。因子综合得分评价表明,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的站位依次为5号、4号及3号站位。但总体看来洋山深水港区附近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属于轻度污染。

  • 标签: 洋山深水港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污染程度
  • 简介:摘要对吴公路k65+640—k65+680段进行开裂变形的定性、定量分析,结论是修铁路弃土碎石层和残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层界面稳定性差是该段公路开裂变形的内在因素;外来弃土是开裂变形发生的激发因素。

  • 标签: 吴红公路 开裂变形 成因分析
  • 简介:结合2009年、2010年度达万铁路沿线车站供水工程层找水打井工作为例,在研究区域内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川东北层区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总结,对该区域内层找水打井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标签: 红层地下水 赋存特征 影响因素 川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