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添加的种类及其相应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描述,对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以及表面修饰进行了概括归纳,对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添加的抗磨减摩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同时对纳米润滑添加进行了评述。

  • 标签: 纳米润滑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表面修饰 抗磨减摩机理
  • 简介: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0.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纳米颗粒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nanoparticle)组成.2011年10月19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对纳米材料的定义.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定义,纳米材料是一种由基本颗粒组成的粉状或团块状天然或人工材料,这一基本颗粒的一个或多个三维尺寸在1~100nm,并且这一基本颗粒的总数量在整个材料的所有颗粒总数中占50%以上.

  • 标签: 纳米材料 纳米添加剂 超微颗粒材料 欧盟委员会 应用 颗粒组成
  • 简介: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摩擦学改进的研究主要包括单及各种单复合后的摩擦学性能,介绍了纳米粒子摩擦改进的作用机理,分析了纳米粒子摩擦改进的不足,并指出多种纳米粒子复合条件下的抗磨减磨效应、新型纳米材料的研制、纳米颗粒表面改性等将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纳米剂 润滑油 摩擦学性能
  • 简介:本文考察了二乙二醇甲醚(DEGME)、乙二醇甲醚(EGME)、乙二醇乙醚(EGEE)三种的毒性对比,分别进行了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家兔皮肤刺激实验、家兔眼刺激实验、大鼠急性吸入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的毒性作用从小至大为DEGME、EGEE、EGME;为了避免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应用二乙二醇甲醚代替目前使用的乙二醇甲醚。

  • 标签: 喷气燃料 防冰剂 毒性
  • 简介:以马来酸酐、丙烯酸、十二醇、十四醇、十六醇以及十八醇为原料合成马来酸酐-丙烯酸高碳醇酯,通过静态结蜡法对其蜡效果进行评价,筛选出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六醇酯作,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当单体物质的量为5∶1,引发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1.5%,溶剂为反应物质量的10%,在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h时,制备的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六醇酯蜡率可达81.85%。现场运用选择适宜的加量,能起到较好蜡效果。

  • 标签: 防蜡剂 聚合物丙烯酸酯 正交试验 马来酸酐 丙烯酸高碳醇酯
  • 简介:以水为溶剂,K2S2O8-Na2S2O3为引发,合成了马来酸酐/烯类磺酸单体/丙烯酸/亚磷酸共聚物,研究了其垢效果与聚合温度、引发用量及单体质量比等因素的关系.考察了用量和溶液中Ca2+、Ba2+、Sr2+的质量分数对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对BaSO4、SrSo4、CaSo4均具有较好的垢效果.

  • 标签: 防垢剂 引发剂 单体 K2S2O8 BASO4 聚合温度
  • 简介:公开号CN1546236A公开日2004.11.17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乙苯与乙烯为原料,经烷基化制对二乙苯的纳米HZSM-5沸石金属离子复合改性催化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纳米HZSM-5分子筛和载体Al203为母体,

  • 标签: 纳米IIZSM-5沸石 金属离子 复合改性 催化剂 制备方法
  • 简介:以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FBR。考察了加量、温度、垢时间、体系pH值及矿化度对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下垢时间为16h时垢率在97%以上,80℃下垢率仍可达95%以上;在高成垢离子浓度条件下,FBR仍具有较好的垢能力。

  • 标签: 防垢剂 硫酸钡垢 三元共聚物 性能评价
  • 简介:针对大庆肇州201区块原油含蜡量高,凝点高,易结蜡的特点,研制出了效果较好的油基清,确定了最佳配方,并且考察了加量对蜡率和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A油样,1^#加量为1.0%时,其蜡率可达88.6%,凝点可降低7℃;对B油样,4^#具有较好的蜡降凝效果。

  • 标签: 肇州201区块 油基清 防蜡剂 防蜡率 降凝
  • 简介:聚丙烯(PP)改性可以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种方法,化学改性主要是通过改变PP的分子结构达到改性的目的,物理改性主要是以共混、增强、填充等方法,赋予PP新的性能。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填充成为首选的改性手段。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达到纳米尺寸的分散后,

  • 标签: PP 填充 北京化工大学 新型 化学改性 物理改性
  • 简介:油气上速度是现场油气层评价和井控安全评估的关键参数,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现场钻井施工的井控安全。通过对油气上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得知,地质因素和非地质因素是影响油气上速度的两类主要原因,而非地质因素中的钻具排替作用则是现场油气上速度计算存在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钻具排替作用影响的分析,得出不同工况下油气上速度传统理论计算方法的改进公式。现场应用表明,改进后的计算方法能有效消除钻具排替作用的影响,为保障钻井施工的井控安全、随钻压力监测以及油气层评价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后效 油气上窜速度 计算方法 钻具排替 影响因素
  • 简介:采用易于工业化的液相沉淀法,在AEO9/十八胺盐酸盐的作用下,合成了改性纳米氢氧化镁。改性的用量为0.2%(复配改性占合成试样的质量分数)时,AEO9与十八胺盐酸盐合适的质量配比为5∶1。利用XRD、TEM、N2吸附、表观密度分析等对改性前后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纳米氢氧化镁的分散性好、结晶度高。红外光谱和沉淀体积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使改性吸附在氢氧化镁颗粒表面,使氢氧化镁表面由亲水性变成亲油性,提高了氢氧化镁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

  • 标签: 纳米氢氧化镁 液相沉淀法 改性剂 十八胺盐酸盐 阻燃剂
  • 简介:针对高含钡地层条件,以有机酸A和有机酸B为主要原料,制备了FX.考察了加量、垢时间、温度、氯化钠含量、体系pH值对高含钡地层条件下硫酸钡垢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X是一种很好的硫酸钡垢,当FX加量为26mg/L、体系pH值大于9、温度小于70℃、垢时间为18h时,FX的垢率可达80%以上.

  • 标签: 防垢剂 硫酸钡 pH值 制备 原料 氯化钠
  • 简介:KYOTO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9年3月底宣布从纳米尺寸纤维素纤维制造出光学透明的纸。这种可再生材料的透明度、强度和热稳定性使其比玻璃或聚合物应用于电子设施具有更好的潜在优点。该大学可持续发展Humanosphere研究院MasayaNogi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开发的这一成果已在3月26日美国化学学会纤维素和可再生材料分会上发布。

  • 标签: 纳米尺寸 纤维纸 纤维素纤维 可再生材料 美国化学学会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