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8 个结果
  • 简介:在由氰酸盐(KCNO和NaCNO)与碳酸盐(K2CO3和Na2CO3)组成的盐浴中添加适量稀土La,对35钢材料进行盐浴碳,对涂层的显微组织、涂层的厚度、显微硬度沿层深的分布以及涂层的耐磨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稀土La对35钢盐浴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浴中添加稀土La可显著提高碳层的厚度和表面硬度;在温度为560℃、时间为2h条件下进行盐浴碳时,添加稀土La可增加化合物层的厚度,稀土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时化合物层最厚;添加稀土还可提高涂层硬度,在575℃/2h、添加5%稀土条件下盐浴碳后,试样表层硬度HV0.01达到最大值835,且耐磨性显著提高,与常规盐浴碳相比,质量磨损降低38.4%。

  • 标签: 稀土La 盐浴碳氮共渗 显微硬度 耐磨性 35钢
  • 简介:介绍了AOD炉运用氮气在不锈钢中溶解与脱除理论所开发的合金化工艺。在40tAOD炉上冶炼0Cr19Ni9N,0Cr19Ni9NbN,1Cr17Mn6Ni5N,00Cr18Ni5Mo3Si2(N),00Cr22Ni5Mo3N等舍不锈钢钢种。不需在线分析钢中含量,较为准确地预测与控制钢中溶解度值及舍不锈钢成品的含量。

  • 标签: AOD含氮不锈钢 氮合金化 工艺
  • 简介:分析了电炉冶炼高附加值钢水中元素的来源,并通过分析冶炼工艺,找出控制钢水含量的有效途径,工艺改进后含量平均控制在66ppm。

  • 标签: 电炉 氮含量 措施
  • 简介:针对高洁净度低碳低硅钢冶炼过程中含量增长过快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深脱硫过程中,钢液中含量增长较快,对应的含量极低。为了控制高洁净度低碳低硅钢中的含量,对整个炼钢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平衡关系。

  • 标签: 低碳低硅 深脱硫 氧氮平衡 夹杂物
  • 简介:本文对钢液吸进行概述,查找分析了的来源问题。结合宏兴股份炼轧厂72A三次生产的实际状况。对比分析并介绍了转炉、LF精炼、连铸生产过程中控问题。通过控措施的落实,在第二、三次生产72A时,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波动范围逐渐缩小,72A含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 标签: 来源 控制
  • 简介:采用纯Cu粉、Cu-2Zn粉、Cu-2Fe粉、Cu-2Zn-2Fe粉等4种不同成分的铜剂,以Fe-Cu-C烧结钢为基体,在1120~1150℃、保温30min工艺铜,研究不同成分铜剂的熔性能及其对铜烧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其它3种铜剂相比,Cu-2Zn-2Fe铜剂铜性能最好,烧结钢铜后表面质量均匀一致、无溶蚀现象;上下表面硬度基本一致,较未铜烧结钢提高了约60%;4种铜剂铜的烧结钢冲击韧性为13.7~14.0J/cm^2,较未铜的提高2倍以上;在铜剂中,Fe元素可以降低铜剂熔体活性、增加黏度;Zn元素可以降低铜剂熔体黏度、增加其活性。

  • 标签: 渗铜剂 烧结钢 熔渗性能 力学性能 溶蚀
  • 简介:惰气熔融热导红外法已广泛用于金属及其它固体材料中总量的测定。但随着科技工作的发展,研究人员既要了解测试材料总含量,又想了解测试材料中不同氧化物的分量。本文拟对TC-336分析仪测定钢中氧化物分量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惰气熔融热导红外法 测定 氧化物分量 氧氮分析仪
  • 简介:着重介绍了锌压浸出和焙烧浸出工艺原理、工艺方法及工艺流程,对锌压浸出中应用较多的一段锌压浸出工艺和二段逆流锌压浸出工艺作了详细分析,说明了一段锌压浸出除了对富含镓锗稀贵金属特殊矿的处理不具优势外,其他均优于二段锌压浸出;通过对一段锌压浸出和焙烧浸出工艺流程及技术指标的详细比较和分析,得出一段锌压浸出流程短捷,工序少;锌浸出率明显高于焙烧浸出工艺;总体投资比焙烧浸出工艺要减少6%以上,设备装机容量比焙烧浸出工艺要低20%~25%,总体耗电量低。阐明了锌压浸出工艺具有综合回收好,生产成本低,环境保护好,渣处理简便的优势,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清洁生产工艺,可以解决国内企业面临的环保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 标签: 氧压浸出 焙烧浸出 生产成本 环境保护 渣处理
  • 简介:对锑冶炼工艺现状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为顺应环保和节能要求,进行了硫化锑精矿富侧吹熔池熔炼工业试验,提出了富侧吹熔池熔炼可作为改造传统鼓风炉炼锑的替代技术.

  • 标签: 锑冶炼 富氧侧吹 熔池熔炼 鼓风炉 技术改造
  • 简介:低合金白口铸铁是一种耐磨性能优良的铸铁材料,但其组织中共晶碳化物呈连续网状分布,削弱了基体的连续性,导致铸铁脆性过大.我们探讨了复合变质处理和热变形处理对晶碳化物团球化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晶碳化物团球化对低合金白口铸铁机械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碳化物团球化有利于白口铸铁韧性和耐磨性的大幅度提高.

  • 标签: 白口铸铁 共晶碳化物 团球化 变质处理 热变形处理
  • 简介:钢中的有害作用如时效和脆化是众所周知的。但钢中也有好的作用,亦可被视作合金元素。钢中的和铝的生成物可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含的固熔体可使钢种起到硬化和强化的作用,故可生产高强度钢,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结构和抗点状腐蚀有其独特的作用。

  • 标签: 固熔体 奥氏体不锈钢 结构钢 细化晶粒 奥氏体晶粒 低碳带钢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两种主要工业制方法——深冷法制和真空变压吸附制法的特点,指出深冷空气分离法在大型、特大型用场合具有优势,变压吸附制法在富炼铜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标签: 真空变压吸附制氧 深冷法制氧 经济 安全性 案例
  • 简介:采用常压氮气熔炼与高压氮气雾化工艺制备出不同含量的无镍不锈钢(17Cr12Mn2MoN)粉末,并利用热等静压(HIP)工艺成形。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镜、XRD、金相显微镜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及设备,研究不同含量对无镍不锈钢(17Cr12Mn2MoN)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量增加,无镍不锈钢的奥氏体含量、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随之增加,经固熔淬火处理后,含量为0.58%(质量分数)的无镍不锈钢表现出优异的强塑性,抗拉强度为915MPa,屈服强度为580MPa,伸长率为45.5%。

  • 标签: 高氮 热等静压 不锈钢 粉末冶金
  • 简介:引入“固态扩+轧制”的表面改性方式,即在研究镁合金薄板表面改性方法及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固态粉末包覆热扩的方法,对AZ31镁合金薄板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获得研究目标材料;借助有限元软件Ls—DYNA模拟其冷轧过程,获得最优的轧制工艺参数并进行轧制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xRD)、金相显微镜、布氏硬度测量计、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CorrTest腐蚀电化学测试系统检测材料表面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轧制变形后的表面组织晶粒更加细小、均匀;耐磨性有所改善,表面硬度由HB61.4提高至HB63.5,摩擦因数由0.52变为0.6,表面摩擦磨损质量损失由0.33mg降低至0.26mg;表面耐腐蚀性能显著提高,其开路电位由-1.594V变为-1.574V,自腐蚀电位由-1.574V变为-1.38V,自腐蚀电流密度由6.2×10-3mA/cm2变为7.0×10-4mA/cm2。

  • 标签: 轧制 固态扩渗 镁合金 表面性能 LS-DYNA
  • 简介:焦化废水含有机废水,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对含氮化合物及构成COD难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却很难奏效。本文研究采用缺氧——压——好(即A/A/o)处理工艺,不仅可使COD、氨达标排放,对其它污染物处理效果优于活性污泥法。

  • 标签: 焦化废水 降解 技术
  • 简介:本文对钢样在惰气熔融过程中的释放机理进行了探讨,根据钢样表面和体内分解温度的差异,通过实验设置合适的仪器分析升温方式,确定了分步阶梯式升温程序,实现了表面和体内的分离和分别测定,提高了薄板、超薄板等钢样中体内即真实含量分析准确度。

  • 标签: 表面氧 熔融过程 体内 钢铁试样 测定 惰气
  • 简介:通过压制、预烧和熔,制备1种液压零件用粉末冶金铜钢。用UMT~3型摩擦磨损实验机评价该材料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的耐磨性,研究基体密度对铜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与目前常用的耐磨合金进行摩擦磨损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边界润滑条件下,铜量相同,基体材料密度分别为6.40、6.60、6.80g/cm2的粉末冶金铜钢摩擦副的摩擦因数相差不大,4h的质量磨损量分别为1.70、1.50和3.10mg;而传统耐磨合金中硬度较低的HMn58—2铜合金磨损量为24.10mg,磨损较快。

  • 标签: 粉末冶金 渗铜钢 边界润滑 摩擦磨损性能
  • 简介:第一炼钢厂耐磨钢采用铁水预处理→BOF→精炼(LF/RH)→CCM生产流程,通过转炉出钢脱氧造渣制度的优化,LF炉脱氧造渣和合金顺序改进,LF炉添加合金量过程配合合适的底吹,RH高真空长时间真空处理,连铸工序严格的保护浇注。该工艺冶炼过程稳定,铸坯中含量控制在0.0040%以内,降低了TiN及NbN夹杂物形成概率,提高铸坯质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 标签: 耐磨钢 氮含量 脱氧造渣 钢包底吹 保护浇注 终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