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细菌作用及其溶解反应途径。结果表明,间接作用机制和接触作用机制均对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产生影响。当细菌吸附到矿物表面时,矿物溶解速率显著加快,说明浸出过程接触作用机制对铜钴矿溶解有重要影响。浸出过程元素氧化价态变化顺序为S-2→S0→S+4→S+6,并有单质沉淀在矿物表面,说明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按照多硫化物途径进行。铜钴矿表面被细菌严重腐蚀,出现许多大小不一腐蚀坑洞,并有单质、硫酸盐亚硫酸盐生成。这些氧化产物在矿物表面形成一层钝化层。

  • 标签: 硫铜钴矿 生物浸出 细菌 反应途径
  • 简介:利用钴扩散浸渍法制造PDC超硬复合材料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实现催化金属钴均匀扩散渗透,本文从合成实验出发通过选择烧结温度,时间,组装方式,硬质合金钴含量,原料金刚石粒度,真空处理以及添加碳源等七个因素,考察了各因素对钴扩散渗透行为影响。试图全面了解PDC材料烧结扩散渗透行为规律性。

  • 标签: 钴扩散浸渍 PDC 烧结 聚晶金刚石
  • 简介:本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DZ621镍基高温合金在1100℃/60MPa持久过程组织变化及其断裂后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合金在持久变形γ'相在弹性能和外加应力作用下通过扩散形成垂直于拉应力方向筏形。筏形方向与合金错配度和外加应力方向有关。合金经1220℃/4h/AC+1150℃/4h/AC+870℃/24h/AC热处理后,具有较好持久性能。合金断口形貌表明,裂纹源于铸造缺陷和碳化物,并在持久过程通过各小裂纹连接扩展,导致合金最终断裂。断口表面出现许多形态和尺寸大小不均韧窝,显示韧性断裂特征。

  • 标签: DZ621合金 持久 组织 断口
  • 简介:研究Al-Mg-Si合金晶界组成相(Al-Mg2SiAl-Mg2Si-Si)间电化学行为和动态电化学耦合行为,提出Al-Mg-Si合金晶间腐蚀机理研究表明,晶界Si电位比其边缘Al基体正,在整个腐蚀过程作为阴极导致其边缘Al基体阳极溶解;晶界Mg2Si电位比其边缘Al基体负,在腐蚀初期作为阳极发生阳极溶解,然而由于Mg2Si活性较高元素Mg优先溶解,不活泼元素Si富集,致使Mg2Si电位正移,甚至与其边缘Al基体发生极性转换,导致其边缘Al基体阳极溶解。当n(Mg)/n(Si)〈1.73时,随着腐蚀进行,合金晶界同时会有Mg2Si析出相和Si粒子,腐蚀首先萌生于Mg2Si相和Si边缘无沉淀带,而后,Si粒子一方面导致其边缘无沉淀带严重阳极溶解,另一方面加速Mg2Si和晶界无沉淀带极性转换,从而促使腐蚀沿晶界Si粒子Mg2Si粒子边缘向无沉淀带发展。

  • 标签: AL-MG-SI合金 晶间腐蚀 腐蚀机理 电化学行为 MG2SI SI
  • 简介:了解物质在形成人类特定服务迁移转化过程功能、形态和位置变化有助于弄清特定服务形成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关系。对比铅元素人为循环与自然循环,关注物质服务目标、归趋路径和这一过程物质形态变化进行分类。追踪铅元素生命周期过程,借助工程技术信息,辨识各阶段铅所发生功能、形态、地理位置变化。结果表明,铅矿和废铅资源是人类活动圈铅元素两种来源。在向人类提供服务,铅元素所具有的主要功能是储存与转移电能、防腐蚀、防辐射,而主要形态则表现为Pb、PbO2和PbSO4等,空间位置呈现为从中国中心区域岩石圈转移到中国东部区域。

  • 标签: 服务型社会 物质流动分析 人为循环 人类活动 生命周期 转化
  • 简介:在金刚石电镀工具生产过程扩散步骤通常是电镀速度控制步骤,浓差极化是比电化学极化更为主要限制因素。超声波能够强化电镀过程,提高沉积速率,并且改善镀层质量。阴极极化曲线测定结果证明,产生这种效果机理,从电极过程动力学观点看来,实质上是超声波机械振动和空化现象在电镀溶液扩散特殊搅拌引起强烈去极化作用.这种作用能够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消除浓差极化,因而允许使用大电流密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获得致密平整良好镀层。

  • 标签: 超声波强化电镀 沉积速率 电流密度 浓差极化 去极化作用 金刚石工具
  • 简介:金属腐蚀不仅给油田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理化性质挂片试验,分析了埋地金属管道腐蚀机理腐蚀速率,并应用试验方法验证了交流电对腐蚀影响;针对腐蚀机理给出了具体对策,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 标签: 腐蚀机理 腐蚀速率 防腐对策
  • 简介:研究固态Ti/Al扩散扩散反应,将Ti/Al箔构成扩散偶分别在525,550,575和600°C退火1~40h。实验结果表明TiAl3是Ti/Al界面处生成唯一相。TiAl3优先长大是界面热力学作用结果。TiAl3相主要向Al箔一侧长大,其长大过程符合抛物线规律。在晶界扩散基础上,用有限差分方法模拟TiAl3相长大过程,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 标签: 热压 扩散偶 TIAL3 有限差分 数值模拟
  • 简介:从板料相对厚度、拉深系数、材料力学性能以及凹模工作部分几何形状等方面出发,分析了板料在拉深成形过程,失稳起皱影响因素,并就防止起皱提出了增加压边力、径向拉应力以及采用变压边力等相应措施。

  • 标签: 板料成形 起皱 压边力 径向拉应力 拉延筋
  • 简介:介绍了精密光学LED透镜产品结构特点注射模设计要点;通过对直下式LED透镜光学原理制品充填模拟分析,详细介绍了光学透镜注射模材质选择,可调式模具结构和顶出结构设计要点,并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成型注射速度、保压压力、熔体温度、模具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光学透镜品质影响规律。

  • 标签: LED透镜 可调式结构 折射率
  • 简介:SPE复合管是有机与无机材料复合,与其它非金属管道比,具有承压能力高、耐温性能好、接头采用焊接形式不改现场施工工艺,具有内外防腐功能,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它分别在大庆油田第五采油厂天然气管线改造和第四采油厂三元复合驱得到应用,效果良好。2001年获大庆石油管理局科研成果一等奖,拥有二项专利和独立知识产权,具有一定竞争能力。

  • 标签: 三元复合驱 天然气管线 大庆油田 采油厂 承压能力 外防腐
  • 简介:从模具设计、机加工工艺路线制订热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凸凹模线切割过程变形与开裂规律,并从相应各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变形与开裂缺陷有效措施.

  • 标签: 模具设计 热处理 凸模 凹模 线切割 变形
  • 简介:基于建立新型三维仿真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单晶铜(100)表面纳米加工过程研究材料去除机理和纳米加工过程系统温度分布与演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温度分布呈同心型,切屑温度最高,并且在金刚石刀具存在较大温度梯度。采用中心对称参数法区分工件中材料缺陷结构形成与扩展。位错和点缺陷是纳米加工过程工件内部主要缺陷结构。工件残余缺陷结构对于工件材料物理属性和已加工表面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位错成核与扩展、缺陷结构类型均与纳米加工过程系统温度有关。加工区域温度升高有利于位错从工件表面释放,使工件内部位错结构进一步分解为点缺陷。采用相对高加工速度时,工件残留缺陷结构较少,有利于获得高质量加工表面。

  • 标签: 单晶铜 原子尺度模拟 热效应 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加工 温度分布
  • 简介:本文以有限差分法为基础建立了连续切削和铣削数值模型,该数值模型用于预报切削过程刀具和切屑温度场.连续或稳态切削(如正交切削),可用刀具-前刀面接触区刀具切屑导热(热传导)模型加以研究.该模型考虑了第一变形区剪切能、前刀面-切屑接触区摩擦能、运动刀屑和固定刀具之间热平衡.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温度分布,可将该模型延用到断续切削和切削厚度随时间而变化铣削加工.根据刀具转角,将切屑划分为微元.刀具转角是由工件主轴速度和离散时间所决定.每一个微元温度场可看成是一阶动态系统,它时间常数由刀具和工件材料导热性能和前一个切屑段初始温度所决定.瞬态温度变化估算是依次求解连续切屑单元一阶热传递问题.模型对连续切削稳态温度和切屑、加工过程不连续变化断续切削瞬态进行预报.数值模型和仿真结果与文献报告实验温度相符.

  • 标签: 切削 温度 有限差分
  • 简介:为了确定浸矿菌耐氟机制,在氟化物存在条件下,驯化铀矿浸出菌嗜酸氧化亚铁杆菌ATCC23270,研究溶液含不同氟浓度、不同pH值时铀矿浸出菌活性变化,以及有无蛋白酶K处理时铀矿浸出菌细胞内氟浓度变化情况。采用铂电极和Ag/AgCl参比电极测量氧化还原电位,以作为细菌不同活性参照指标,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细胞内氟浓度。结果表明,真正影响铀矿浸出菌活性是HF,溶液pH值增加以及溶液与氟有较强络合能力离子浓度变化,也会引起耐氟菌假象出现。浸矿菌耐氟能力可能与细胞壁和细胞膜上一些蛋白密切相关。

  • 标签: 氟毒性 生物浸出 铀矿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 简介:SiO2以γ-2CaO·SiO2形式存在于铝酸钙炉渣,γ-2CaO·SiO2比β-2CaO·SiO2稳定,但是在氧化铝溶出过程它仍然可以被碳酸钠溶液分解,并引起二次反应。利用XRD研究铝酸钙炉渣二次反应程度和机理。结果表明,γ-2CaO·SiO2分解率随着浸出时间和碳酸钠浓度增加而上升,主要二次反应产物为水化石榴石和钠硅渣混合物。溶液SiO2浓度随着溶出温度上升先增加而后降低。XRD分析表明,低温下二次反应产物是水化石榴石,而高温下水化石榴石则会转变为钠硅渣。

  • 标签: 铝酸钙炉渣 二次反应 氧化铝 浸出
  • 简介:本文回顾了众多研究领域剥蚀现象研究成果,并对其实验方法与各种模型进行了评论与总结。虽然准确剥蚀原理仍不明确,但可将其归为三种模型(点蚀、层状和块状剥蚀)。研究大致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建立极端条件下产生剥蚀评判准则,其次是对燃烧颗粒非线性动力特性进行探索并对粒子轨迹进行数值模拟,通过重构相空间来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和分形维等相关特征指数,从而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混沌吸引子。

  • 标签: 耗散系统 混沌 二相流 机械剥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