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前,燃烧无烟煤的W型火焰锅炉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作用,而制粉系统采用双进双出磨煤机直吹式系统,究间该系统具有哪些优越性,该文试图通过对阳泉第二发电厂双进双出球磨直吹式系统与球磨中间储仓式系统的比较来说明这一问题,供今后选择制粉系统时参考。

  • 标签: 火力发电厂 双进双出钢球磨直吹系统 钢球磨中储系统
  • 简介:针对某欧VI柴油机活塞销孔外侧出现的接触磨损问题,通过对销孔形线和内冷油腔进行优化设计,运用有限元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使销孔接触压力降低15.9%,接触面积分布更均匀,最大接触压力位置明显偏离出现过度磨损的销孔外边缘,整体接触状态好,有效解决了活塞销孔外侧接触问题。经1600h耐久试验,验证分析结果与试验的一致性,为解决活塞销孔磨损失效的优化提供可量化的方向和理论指导。

  • 标签: 柴油机 钢活塞 接触磨损 销孔形线 有限元计算
  • 简介:阐述了分液冷凝强化冷凝传热的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技术能同时实现强化传热和降低压降的可行性。该结论在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上得到了实验证实:与常规的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PFMC)对比表明,在当量直径为1.05mm、管内工质的质量流量为633~770kg/(m~2·s)的微通道中,当冷凝温度分别为45和50℃时,微通道分液冷凝器(LSMC)的管内传热系数分别提高了3.7%~6.7%和2.3%~6.1%,压降分别降低了45.5%~49.5%和51.9%~52.6%,惩罚因子(Fp)分别降低了46.5%~52.7%和52.6%~56.7%。当进口流量达到一定值时,分液冷凝技术器能同时实现强化传热和降低流阻,有较好的综合热力性能。

  • 标签: 气液分离 分液冷凝器 强化换热 降低流阻 惩罚因子
  • 简介:为实现节能降耗,开发了多种强化沸腾传热的高效换热管。以水为工质,在0.1MPa下对垂直光管、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进行了池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并分析了沿管子轴向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烧结多孔管与T槽管能显著降低起始沸腾过热度、强化沸腾传热: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的起始沸腾过热度比光管的低1.5K左右;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的核态沸腾传热系数分别为光管的2.4~3.2倍和1.6~2.0倍。此外,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能降低相同热流密度下的壁面温度,且有利于降低管子轴向的温差。

  • 标签: 烧结多孔管 T槽管 沸腾 强化传热 轴向温差
  • 简介:目前,新型模压玻璃沼气池及生产设备已被列入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该项目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本文主要介绍我国模压玻璃沼气池的发展情况。

  • 标签: 模压玻璃钢沼气池 震动式模压 激震成型
  • 简介:本文简介了6240ZC型柴油机锻曲轴的设计过程,包含了曲轴材料,结构型式,毛坯制造方法以及强化工艺等设计参数的选择,并核算了曲轴强度,扭转振动和轴承等曲轴设计的关键计算,以校核锻曲轴的设计合理性。

  • 标签: 6240ZC 锻钢曲轴 强度 扭转振动
  • 简介:针对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取消烟气加热装置后排烟参数的急剧变化对烟囱设计的影响问题,通过对某电厂三期工程烟囱的设计实践,对排放湿烟气烟囱的内筒设计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结论是湿法脱硫工艺在取消烟气加热装置后对烟囱设计的影响十分复杂,应加强烟囱设计中环保、土建、热机专业的设计协调,设计时应针对采用不同的烟囱内衬工艺,核算烟囱的内径、流速、沿程阻力是否满足烟囱的安全可靠运行。

  • 标签: 湿烟囱 内衬 内简直径
  • 简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款中型柴油机锻活塞进行温度场模拟,并对活塞在热载荷下的整体变形、等效应力、环槽变形及销孔变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活塞整体温度场和变形量分布正常;喉口和环槽应力较高;环槽和销孔变形量合理,为柴油机锻活塞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锻钢活塞 有限元 温度场 热应力 热变形
  • 简介:介绍我国第1套全国产的双进双出球磨煤机及其制粉系统,即山东莱城电厂300MW机组所配双进双出球磨煤机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特点,对双进双出球磨煤机直吹式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设计特点作了全面介绍。

  • 标签: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 直吹式制粉系统 电厂 设备布置
  • 简介:液-固流态化传热强化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有文献对流态化粒子的粒度与传热系数的影响关系有较大分歧。从传热强化角度对水-沙流态化自动清洗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得到的结果是:沙子粒度不是愈细愈好,而是Dp2mm(8目)左右为好;粒子体积分数以2.4%比较好;流速在0.2~0.28m/s(Re为6000~9000)较好。虽然粒子体积分数低,但是在优化条件下的流态化传热强化幅度几乎可以达到一倍左右,并且阻力又很低。

  • 标签: 流态化 传热强化 粒子体积分数 粒子粒度 流速最佳化
  • 简介: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单晶硅的光学吸收特性可以提高光伏利用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具有竖直排列纳米孔阵列结构的单晶硅薄膜的光学特性,发现纳米孔阵列强化光学吸收的机理包括等效折射率减小、纳米尺度效应和电磁波谐振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合理设计纳米孔阵列的排列周期和孔径可以大幅增强单晶硅薄膜的光学吸收,使纳米孔阵列单晶硅薄膜光伏器件的理论效率比相同厚度单晶硅片光伏器件高85.5%,并预期可以使10^0μm量级厚度的纳米孔结构单晶硅薄膜具有和10^2μm量级厚度的单晶硅片相当的光伏特性。

  • 标签: 硅纳米孔阵列 光学吸收 光伏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简介: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丁胞结构流道内对流换热过程,并运用场协同理论分析了丁胞结构强化换热的机理,分析了丁胞大小、深度以及Re等对换热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丁胞的前侧是换热弱化区,而后侧才是强化换热区,但总体表现为强化换热效果,在低Re条件下,Nu较普通流道高1.2~1.5倍,是一种较好的强化换热方式。

  • 标签: 丁胞结构 强化换热 场协同 数值分析
  • 简介:对纵向涡强化竖直平板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Rayleigh数范围内,直角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的攻角、翼高、翼宽等几何参数是影响强化换热的主要因素.存在最佳攻角;宽高比一定时,翼高和翼宽的变化会影响换热的效果.发现在直角三角翼阵列中前排直角三角翼产生的纵向涡可以强化后排直角三角翼纵向涡的换热.将直角三角翼与矩形低肋换热表面的性能作了对比性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直角三角翼强化换热的效果优于矩形低肋.

  • 标签: 纵向涡 自然对流 强化换热 对流换热
  • 简介:分别对池内的水和柴油在磁场作用下的加热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了磁场作用下池内水和油的加热特性。结果表明,磁场作用下,油与水的升温速率变化的规律是一致的,但在相同的磁场强度和热流密度的条件下,油的升温速率比水的升温速率要大;随着磁场强度的加大以及磁化时间的延长,其升温速率都明显增加。

  • 标签: 磁场强化 池内加热 升温速率 热流密度
  • 简介:为了解决传统蒸发器结垢需要频繁的停车清洗和强制循环泵高电耗两大难题,研究的新型蒸发器结构特点主要是加热室比较短、采用具有高效传热强化和较低流速下自转清洗功能的平带,沸腾室是大横截面的中心循环管,而且出口段截面为渐扩形。试验研究表明:这种平带的对流传热强化幅度可以达到92.3%,并且能够在传热管内流速大于0.35m/s时开始自转;这种蒸发器能够为可靠自动清洗要求的自然循环设计流速0.70m/s提供所需的推动力,并且对各种蒸发工艺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 标签: 蒸发器 平带 传热强化 自转力矩 自然循环推动力 流体阻力
  • 简介:细水雾灭火初期,在短时间内会观察到剧烈燃烧的火焰强化现象。设计了多组实验对比不同燃料在不同工况下的火焰强化现象,发现液滴通过撞击油盘燃料引起的液滴飞溅可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强化火焰燃烧。细水雾在燃料内发生扬沸也可能强化火焰,但增益效果不明显,同时燃料气化率对于火焰强化程度有很大关系。

  • 标签: 细水雾 油池火 火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