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智能站大规模应用的背景下,过程交换机成为继电保护中的关键设备。通过本次研究,描述了过程交换机在不同转发机制下报文的传播方式,并以智能站220kV过程交换机为例进行说明,最后对静态组播和VLAN划分两种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描述和总结。本论文由南方电网公司职工创新项目,项目编号:031300KZ23040045资助。

  • 标签: 过程层交换机 转发机制 静态组播 VLAN
  • 简介:传统的骨干网络交换设备都是基于2-3网络结构所设计,它们为网络提供了最为基础的构架,确保了骨干网络的大容量、高速率。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功能服务与安全防护都将通过4—7网络来实现。

  • 标签: 4—7层网络 网络安全 智能应用交换 DEFENSEPRO
  • 简介:摘要三交换机是工作在OSl参考模型第三的设备,即网络的设备。它与二交换机有什么区别,与路由器又有什么区别?三交换机应该在何种网络环境中应用,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些疑问,之所以有人不清楚什么是三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有什么区别,最根本原因就是三交换机也具有“路由”功能,与传统路由器的路由功能总体上是一致的。但三交换机与路由器还是存在着本质区别。通过与二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进一步认识三交换机。

  • 标签: 路由器 三层交换 局域网
  • 简介:当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任何软交换网络技术中对设备的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连接嵌入式系统与用户的必经要道。每一套优秀的网络管理系统都可以让用户简单、有效地控制和监测系统的运行。

  • 标签: 软交换 网络设备管理 流程
  • 简介: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认为货币是经济范畴,西方经济学把货币看成是经济工具、经济杠杆,两者都不能全面地解释现实生活。因此,在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工作中,特别要重视避免这两种理论的这种影响。研究货币交换必须要先从研究商品交换开始,从商品交换转化为货币交换,实际上都是劳动的交换,因而劳动是货币交换的基础,等价交换是货币交换的核心,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经济。货币交换存在着表面上等价、实际上不等价的可能性,减少和消除不等价的货币交换,是一个长期、艰巨和细致的任务。货币交换存在表面上等价、实际上不等价这个缺陷.在思想理论上产生了许多谬误。

  • 标签: 货币交换 等价交换 商品交换
  • 简介: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非货币资产交换的规定,对企业的货币性支出,营运资金的保留,流动性提高与资源配置的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在现有会计准则中,对非货币性的资产劳务交换并没有给予规定,在企业现实的业务处理当中,存在大量的此类业务,是企业资源配置优化的重要构成,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下非货币资产交换规定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劳务交换实施会计处理的措施。

  • 标签: 非货币性 资产交换 会计处理 劳务交换
  • 简介:近些时间,有的城市陆续出台了有关加入城市户口的优惠条件,那就是纳税人如果连续几年(如3年)纳税到一定数额(100万)时,就可以取得该城市的户口.不知为什么,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总是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 标签: 税收交换 莫税收
  • 简介:<正>一、概述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电信界的理念和结构体系。从全世界范围看,在未来十年内,数据业务量将超过电话业务量,从而导致网络体系结构的根本变化。可以预见:新一代网络体系架构将基于分

  • 标签: 软交换 媒体网关 控制协议 MEGACO BICC协议 H.248
  • 简介:下一代网络(NGN)是一种目标网络,它代表了一种宽带化、光纤化、大容量、包交换、数据化、层次化、呼叫承载分离、快速开发业务、集中部署业务等的理想网络。近年来它一

  • 标签: 软交换技术 组网 目标网 呼叫 宽带化 光纤
  • 简介:《长江日报》(2009年10月29日第5版)报道,位于武汉市的湖北省供销仓储运输总公司的一栋经济适用房大楼审批12,后来却建到了20。10月底,有关执法部门对违建部分实施强拆,业主损失估计在500万元以上。此事经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 标签: 《长江日报》 经济适用房 运输总公司 执法部门 湖北 武汉市
  • 简介:证据交换是民事审前程序的核心,亦称证据开示。目前我国的审前证据交换制度在立法上没有确认和具体规范,仅靠司法解释中几个相关法条指导,实践中问题严重。随着诉讼事件不断激增,故须在法律上将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给予确认,以便提高诉讼效率。

  • 标签: 证据交换制度 规则完善 范围和方式
  • 简介:在经济新常态和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可能更为突出,同时,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一些潜在风险,应当引起我们注意.

  • 标签: 平等 城乡 矛盾 改革背景 改革过程 潜在风险
  • 简介:我国在1999年首次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填补了我国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会计处理上的一个空白,当时准则引入了“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这两个的概念,将非货币性交易具体划分为两类,即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并针对两类交易的各自特点,分别就交易中是否涉及补价作了明确规定。该准则出台后,由于当时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对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来操纵非货币性交易所产生的利润,为此该准则又于2001年进行了修订,为遏制利用公允价值调节损益的情况,修改后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改为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对于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不确认损益。而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只有收到补价一方才对收到的补价中所含的收益进行确认。在会计实践的探索中,2006年新发布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易又作了进一步修订,其具体特点如下。

  • 标签: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同类非货币性交易 资产公允价值 非待售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