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 标签: 制度变迁理论 旧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 古典经济学 博弈论
  • 简介:诺思是新经济史学派也是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研究了美国和欧洲经济的长期发展,以及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制度经济学理论引入经济史研究中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当我们公认了经济的增长是源于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这些生产要素的质或量的增加时,世界上有的国家和地区贫因的存在仍旧是现实。因此制度是重要的。为什么不同国家社会会采用不同的制度体制;为什么一项无效的会持续存在并导致技术的贫困呢?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又是重要的。本文将介绍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并着重介绍其中的路径依赖问题。

  • 标签: 诺思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 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规律的比较,从中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作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并加以引申和发展。文章认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是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文替发生的,而对交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在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交替规律起关键影响作用的要素(诸如宪法秩序、产权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同,这决定了强制性变迁是否以诱致性变迁的成果为基础,即正向交替,还是逆向交替,以及强制性变迁完成以后,是否能够再次引发诱致性变迁(第二次交替)。本文是以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一次尝试。

  • 标签: 近代 金融制度变迁 中外比较 强制性变迁 诱致性变迁 正向交替
  • 简介:制度变迁与游牧文明》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敖仁其主编,敖其、孙学力副主编,全书由14位学者共同撰写,32开本,38万字。全书共分四篇25章。第一篇:牧区经济制度变迁;第二篇:牧区经济结构之变迁;第三篇:游牧文明与生态文明;第四篇:中蒙草原畜牧业比较研究。

  • 标签: 游牧文明 变迁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书评 草原畜牧业 经济制度
  • 简介:制度变迁是指制度安排或制度结构发生的变化。其中,制度安排是指决定人们行为关系的一套规则,制度安排的变迁就是部分规则或整套规则的变化;制度结构是指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制度结构的变迁就是指某个特定的制度安排,或整个制度结构的变化。人们不禁要问...

  • 标签: 制度变迁方式 制度安排 诱致性 制度创新 强制性制度变迁 中间扩散型
  • 简介: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每个国家都需要施行征用土地的制度。因此,各主权国家都制定了与土地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与当时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有关。由于当时资本稀缺的资源禀赋状况与重工业资本密集的特征相矛盾,政府便人为地压低利率、汇率、工资、生活必需品、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通过计划手段推动重工业优先发展。工业快速发展,占有农地所需支付的征地费日益增多,征地补偿自然被人为地压低。计划经济体制下,

  • 标签: 重工业 征地制度改革 征地费 低利率 稀缺 资源禀赋
  • 简介: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资源的配置除了传统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以外,还存在着第三配置。本文从制度变迁视角,以中国为个案,对第三配置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第三配置 制度变迁 信用
  • 简介: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是以区域分步实现为基本特征的,因此,区域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研究的重点。研究区域现代化既要借鉴现有的现代化理论,又必须开拓创新。“历史和近期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不仅仅是搞好经济和技术的投入。发展还与基本的制度环境——决定如何使用那些投入的规则和习惯——有关。”

  • 标签: 区域现代化 制度变迁 制度环境 发展 经济 借鉴
  • 简介:在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中,美国实行的是不同的金融监管制度,它是由该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变化来决定的,监管制度的利与弊并不在于分业或混业,而在于这种制度能否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可以借鉴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顺应世界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现阶段为我国由分业转向混业进行过渡性、前瞻性的制度安排.

  • 标签: 美国 金融监管 制度变迁 分业监管 混业监管 中国
  • 简介:人民币汇率决定制度变迁的基础条件1.我国金融有着"先天的"制度缺陷和内在的非均衡性.金融抑制政策在保持某种超稳定状态的同时也丧失了必要的激励功能,造成效率损失;高度集中的产权安排和决策结构在中央政府信息不充分和有限理性的约束下,充满了决策失误并进而导致外汇资源的错误配置;大一统、纵向一体化的金融组织结构不仅使资本配置难以按经济合理原则进行,而且因巨大的信息成本和漏损而导致运行中的低效率;集多种职能于一体的政府主导外汇资源安排制度,使各职能之间缺乏必要的制衡机制,容易滋生道德风险问题.

  • 标签: 人民币 汇率 制度变迁
  • 简介:文章从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出发,指出制度变迁决定了特定的分工模式,这种非对称性的分工模式又暗含着分工利益分配的不合理,进而指出利益补偿的合理与重要.作为对比,分析了中国的制度变迁对东、西部的不同影响,指出西部可能的发展选择.

  • 标签: 分工 制度变迁 利益补偿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不同于诱致性和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方式:基层组织主导的混合型制度变迁模式。文章通过对南岭村两次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具体分析了南岭村制度变迁制度环境及基层组织、权力中心和村民二方之间的博弈过程,并且说明了权力中心对基层组织白发制度变迁事后追认的理由,最后论述地方精英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由本文得到的启示是,政府应该根据市场经济原则,更多的尊重农民自己的选择,发挥地方精英的作用,进一步搞好农村工作。

  • 标签: 基层组织 制度变迁 博弈
  • 简介:隐性就业现象是我国经济转型期间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隐性就业现象被看作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也是职工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它的出现是有利也有弊的。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隐性就业现象的制度变迁和内在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隐性就业 制度变迁 国有企业
  • 简介: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过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土地制度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长期、动态的观点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效率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应当与环境相适应的原则。

  • 标签: 农村土地 制度变迁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