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三部门Rosen—Roback空间均衡模型,探寻大城市存在“工资溢价”的逻辑,并利用2002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项目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控制城市生活成本之后,中国的城市存在工资溢价现象,城市集聚对于劳动力尤其是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有促进作用,而工资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增长效应”实现。短期内,高技能劳动力组别的增长效应高于低技能劳动力组别;在长期,这一趋势将发生逆转,各层次劳动力均可以从城市集聚中获益。

  • 标签: 集聚经济 工资溢价 异质性劳动力
  • 简介:据新华社报道,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长春市南部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考察时表示,“用工量大的企业跟劳动力富余地方的劳务公司合作,这个办法好。农民工不远万里外出打工很不容易,一定要确保他们按时领到工资。”

  • 标签: 农民工工资 总理 枢纽工程 综合交通 公司合作 外出打工
  • 简介:在职培训的工资效应问题关系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选择。本文基于2014年海口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马氏距离匹配以及偏差校正方法,估计在职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效应,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t模型考查新生代农民工在职培训参与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职培训比未参加在职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月工资高496.91元,使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提高21.5%;在职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的贡献高于教育回报率,但在职培训与教育水平的交互项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呈现负向效应。新生代农民工在职培训参与率不高,教育程度、跨区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在职培训参与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经验的影响呈现“U”型,性别影响不显著。教育层次与跨区就业交互项、与工作经验的交互项影响为负。加大新生代农民工在职培训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在职培训参与率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客观需要。

  • 标签: 新生代农民工 在职培训 工资效应 马氏距离匹配
  • 简介:工资薪金所得是个人所得税的第一大税目,工资薪金收入也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工资薪金项目无疑应是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和完善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本文从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出发,对工资薪金项目的收入规模、计税单位、计征方法、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改革与完善的建议。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 收入分配
  • 简介:从反腐败改革与经济效率是否激励相容的角度,结合经济发展的二元特征,探讨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工资制度选择及其可能导致的"腐败陷阱"。研究表明:政府若选择效率工资制度,则提高腐败查处力度就会降低效率工资水平,进而提高社会总产出和相应的福利水平;若选择"姑息工资"制度,提高腐败查处概率就需相应提高官员的补偿工资,从而会导致更多的扭曲性税收。"姑息工资"制度会引发"腐败陷阱"。反腐改革在短期内可能导致经济下滑,此时减少腐败收入等措施更加有效。为兼顾经济增长,反腐改革的事前预防要比事后惩罚更为有效。

  • 标签: 腐败陷阱 经济效率 发展中国家 效率工资制度 “姑息工资”制度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绩效工资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职工的收入不仅在总量上有了明显增加,其收入的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收入的增加导致职工应交个人所得税的增加。如何在收入增加的同时进行合理避税,成为高校教职工越来越关心的话题。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所在。本文将从固定收入、变动收入两个个方面对高校教职工如何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进行分析。

  • 标签: 高校教职工 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
  • 简介: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相对工资差距不断拉大,这使传统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理论框架的适用性受到质疑,学者们开始由研究传统理论的假设条件转向研究对象的微观化。综合阐述了贸易自由化与性别工资差距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对其作简要评价,提出未来在此领域的研究应注重拓展理论研究视角、改进研究方法和扩展研究内容。

  • 标签: 贸易自由化 性别 工资差距
  • 简介: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2004年普查数据,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研究了出口与工资不平等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在行业层面上,出口密集度与工资不平等程度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即出口活动的参与会降低工资不平等;教育水平是解释工资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以往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研究未予以重视;在企业层面上,我们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提高低工资企业的工资来降低不平等,即出口主要通过相对地提高低工资企业的技能溢价从而缓和工资分布的不平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针对出口对工资收入优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 标签: 出口 工资不平等 技能溢价 工业部门 影响机制
  • 简介: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扭曲程度,然后采用倍差法考察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工业部门工资扭曲程度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之后发现,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是可靠的。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引起工资扭曲程度年均下降0.4403%,表征要素投入结构的劳动资本比每下降1%,工资扭曲程度下降0.4902%,我们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的政策干预可以缓解工资扭曲现象,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充分发挥辅助作用也至关重要。

  • 标签: 劳动合同法 工资扭曲 随机前沿分析 倍差法 工业行业
  • 简介:利用2004年-2012年的行业面板数据,按照资本密集度将18个行业分为高低两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资本密集度行业,实际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曲线,实际工资提高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递减;在低资本密集度行业,实际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S曲线,实际工资提高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先增后减。因而,高资本密集度行业应适度提高工资,改善投资效率,提高资本利用率;低资本密集度行业应在保证实际工资增长的前提下提高资本密集度。

  • 标签: 实际工资 劳动生产率 门槛效应 行业资本密集度 高资本密集度行业 低资本密集度行业
  • 简介:本文探讨研究生教育扩张后,研究生教育报酬的组成与工资不平等的来源。本文设立大学毕业生与研究生两种劳动市场,并利用台湾"人力运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发现,研究生教育扩张对于两类劳动报酬均有显著的正向效果。高等教育劳动的工资不平等主要是两类劳动的组内不平等所致;世代效应是各组工资分配不平等的主要来源,惟年轻的研究生世代之不平等效果已减低。基于分配平等的观点,研究生教育扩张于社会整体有利。

  • 标签: 教育扩张 教育报酬 工资不均度
  • 简介: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信息储备资源和信息资料都实现了"膨胀式"发展,而图书资源作为资料信息的重要载体就承担了更多任务和责任,科研机构所储备的图书资料中有丰富的文献和资料,也有其他图书储备场所没有的科技成就,图书资料中所包含的无限潜能和独有的价值,使得我们必须深化研究做好图书资料服务工作的相关对策。而想要做好图书资料的服务工作,必须对科研工作的新特点做好深入研究,做好服务对策的前提就是认知科研工作的新特点。本文拟从科研工作的新特点出发,寻找做好图书资料服务的具体对策。

  • 标签: 科研工作 图书资料服务 工作对策
  • 简介:《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对该规定适用应进行必要的限缩解释.在用人单位已尽诚实磋商.因不可抗力或劳动者拒绝签订等非用人单位原因致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二倍工资

  • 标签: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纠纷 工资 磋商 诚实 A公司
  • 简介:本文构建了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情形下企业和求职者的双边搜寻均衡工资模型。最终实现工资由潜在工资水平和劳企双方的搜寻成本综合确定,它对潜在工资的偏离程度反映不完全信息给工资定价带来的效率损失。双边随机前沿分析表明,信息不完全导致的搜寻成本可解释最终实现工资离散度的62%,农民工和企业综合搜寻成本使实现工资水平相对于潜在工资水平上升幅度达6.54%。这些印证了2008年前后珠三角地区“民工荒”“招工难”等问题。

  • 标签: 不完全信息 搜寻成本 双边随机前沿
  • 简介:2014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理论版)全文转载8篇《会计与经济研究》刊文(其中2篇为2013年刊文)。《会计与经济研究》全文转载率在管理学期刊中排名第10,入选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4年版)。

  • 标签: 经济研究 报刊资料 管理学期刊 理论版 中国人民大学 转载率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收入差距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趋势转变。现有研究主要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角度来考察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较少从行业内收入差距的角度进行考察。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库1998—2007年数据考察了集聚的不同模式对地区行业内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发现地方化经济会拉大地区行业内收入差距,而竞争经济、行业多样性会降低行业内收入差距。行业的主要特征如行业内外资比例以及资本密集度会拉大行业内收入差距,行业内出口比例以及行业内市场化程度会降低行业内收入差距。经济集聚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非完全不利。

  • 标签: 集聚 城市化经济 地方化经济 竞争经济 多样化经济 行业内收入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