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按照GB/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了不确定度的试验模型,分析了测试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和合成,计算出嗜温性需氧菌菌落数合成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及其置信区间。结果表明,嗜温性需氧菌菌落数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533,影响嗜温性需氧菌菌落数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自操作过程的重复性。

  • 标签: 嗜温性需氧菌菌落数 不确定度 羽毛羽绒 置信区间
  • 简介:以甜玉米饮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离心沉淀率来确定定性的好坏。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稳定剂对甜玉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单因素的最优范围,并且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来分析优化工艺条件,以不同稳定剂组合用量为因素,以离心沉淀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回归实验分析。在影响离心沉淀率因素的相关显著性为瓜尔豆胶〉CMC〉结冷胶,并优化出胶体组合。结果表明,当CMC0.61g/L,瓜尔豆胶0.30g/L,结冷胶0.20g/L时,甜玉米饮料的离心沉淀率最小,为0.6050%,稳定性好。

  • 标签: 甜玉米饮料 稳定剂 离心沉淀率 响应面法
  • 简介:以感官品质、酸价、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为指标,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发酵猪肉香肠储存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银杏叶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发酵猪肉香肠的感官品质变化不大;而酸价、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变化越来越慢,表明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减缓发酵猪肉香肠的产酸速度和氧化速度,并且随着银杏叶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其效果也随之增强,即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添加0.25%银杏叶提取物对提高发酵猪肉香肠稳定性效果最佳。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发酵猪肉香肠 储存稳定性
  • 简介:药用植物内生菌有产生活性物质的潜力,是天然功能色素的潜在来源之一。文章从温度、pH、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剂与还原剂、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探究铁皮石斛内生菌H1B1所产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红色素对温度、自然光较为稳定,对紫外线敏感;该色素在pH≥7环境条件下色素稳定性高且有增色效应;金属离子中,K+、Mn2+、Mg2+、Co2+、Al3+、Cu2+、Na+、Zn2+对该色素有护色或增色作用,但Fe3+和Ca2+对色素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容易产生沉淀;NaCl和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能较好地保持红色素色价的稳定性,且10%~15%的葡萄糖对其有明显的增色效应。

  • 标签: 红色素 稳定性 提取 内生真菌 铁皮石斛
  • 简介:选取5个国内主要强筋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自6月份收获以后,于常温环境中储存,以一个月为周期,制作面包并进行品质评价,以期探索出后熟期间小麦对面包品质的影响。西农979、郑麦366、师栾02-1、新麦26均在储存中期(10月、11月)完成后熟作用,此时期制作的面包感官评价单项得分及综合评价得分最高,过了此段时间面包品质有变差趋势。洲元9369在储藏初期(8月)完成后熟,此时面包品质较好。从质构分析中可以看出,5个小麦均在储存中期(10月、11月)完成后熟,烘焙品质得到改善,基本与感官评价结论相一致。

  • 标签: 小麦 后熟 面包品质 质构分析
  • 简介:通过TLC检测、FTIR、XRD、UV-Vis及NMR等多种表征方法研究了硫酸锆与甘油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低pH值(〈1)下,甘油与Zr(IV)发生配位形成五元环螯合物,产物结构稳定且有较好晶型,不溶于常见有机溶剂却可以溶解在10%小苏打水溶液中,溶解过程部分配位作用解除,释放出少量甘油而Zr(IV)却不发生水解。

  • 标签: 硫酸锆 甘油 螯合配位 解配位作用
  • 简介:基于白藜芦醇、异黄酮、染料木苷和天竺葵色素的花青素是源自大自然的植物化合物。人类日常饮食的各类蔬菜、水果和谷物,均含有不同程度的花青素。研究发现花青素有助于明显降低心脏病、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的风险,可显著增加糖耐量(意味着预防糖尿病)。在人类更加关注健康饮食的当今世界,花青素提纯技术应用潜力巨大。

  • 标签: 花青素 欧盟 健康饮食 心血管疾病 白藜芦醇 染料木苷
  • 简介:将五种不同粒径(12、23、37、50和66nm)的纳米银粒子与一定浓度的角蛋白作用,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动态光散射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反应体系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粒径纳米银粒子与角蛋白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纳米银粒子与角蛋白主要发生疏水吸附作用,反应6min基本完成;中间大小的纳米银(23~37nm)与角蛋白的作用最强;在反应体系中,角蛋白分子包覆在纳米银粒子表面,使不同粒径的纳米银粒子的粒径均大幅增加,它们的相互作用并未改变角蛋白的二级构象。所得纳米银与角蛋白的作用规律,为纳米银抗菌剂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角蛋白 纳米银 粒径 ZETA电位 紫外-可见光谱
  • 简介:研究了杨木木质素、银杏木质素、玉米秸秆木质素3种不同来源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吸附作用,并与微晶纤维素对纤维素酶的吸附作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杨木木质素为GS型木质素,银杏木质素为G型木质素,玉米秸秆木质素为GSH型木质素;4种底物对于纤维素酶的吸附作用强弱顺序为:银杏木质素〉玉米秸秆木质素〉杨木木质素〉微晶纤维素;木质素主要吸附的是纤维素酶中的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而对外切酶的吸附较少。

  • 标签: 木质素 纤维素酶 吸附作用 最大吸附量
  • 简介:乳化性是大豆分离蛋白(SPI)改性的重要指标。本文将不同浓度的蔗糖酯添加到SPI中,经过或不经过热处理后测定1%SPI溶液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基于其乳化性的变化,通过测定粒径来揭示其相互作用的机理,并结合红外光谱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系列蔗糖酯浓度梯度中添加量为1∶100(m/m)时SPI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粒径测定表明:乳化活性比较高的样品的粒径都相对较小,由此推断蔗糖酯能够抑制SPI分子间聚集。红外光谱测定表明:加入蔗糖酯后,SPI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 标签: 大豆分离蛋白 蔗糖酯 粒径 二级结构
  • 简介:从毛衫设计的角度出发,论述了电脑横机技术的发展给毛衫设计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介绍现代电脑横机的技术特点,以及这些技术在毛衫款式造型、图案设计方面的应用。对比了从手摇横机时代到电脑横机时代毛衫设计方面的变化,对毛衫进入时装化时代后电脑横机技术发展的方向做出展望。

  • 标签: 电脑横机 毛衫设计 图案设计 款式造型
  • 简介:为探究性能优异保水剂-多聚磷酸盐对以低值鱼为原料的鱼排保水性的影响,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3种多聚磷酸盐适宜的添加量范围,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多聚磷酸盐的最适复配比例及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焦磷酸钠0.12%、六偏磷酸钠0.21%及三聚磷酸钠0.12%,即最适比例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1∶1.75∶1。在多聚磷酸盐最适复配比例及最适添加量条件下,鱼排蒸煮损失率最低达2.24%。响应面方差分析表明,在鱼排中加入不同种类多聚磷酸盐,其保水性受到显著影响,且不同种类磷酸盐的协同作用也对其保水性影响显著。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磷酸盐复配使用效果优于其单独使用。

  • 标签: 保水性 焦磷酸钠 六偏磷酸钠 三聚磷酸钠 响应面 核磁共振
  • 简介:目的采用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和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建立动物源食品中氨丙啉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采用1%三氯乙酸-乙腈溶液(3∶7,V/V)提取,提取液经HLB小柱净化。以SeQuantZICHILIC(150mm×2.1mm,5μm)色谱柱分离,含0.1%甲酸的5m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40∶60(V/V)等度洗脱,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氨丙啉在0~500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定量限为10μg/kg。在鸡肉、鸡肝、鸡肾、鸡蛋、牛肉、牛肝、牛肾、牛奶和牛脂肪9种基质中加标回收率在73.2%~101.0%,相对偏差在2.09%~11.93%之内。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动物源食品中氨丙啉的定性定量分析。

  • 标签: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 动物源食品 氨丙啉 食品安全 食品污染物 兽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