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可游泳的手机这款手机拥有超薄的设计风格,增加了非常实用的防水功能。在经测试后,可在水中连续浸泡使用两小时,即使水流入机子内也没问题,不用担心机壳上任何开孔部分或是防水橡胶没塞好,使得防水失效导致机身浸水等问题。有了这款手机,在水中嬉戏时,就可以随意拨打接听电话了。

  • 标签: 手机 游泳 防水功能 隐私 保护 贴膜
  • 简介:以油酸(OA)作为表面修饰剂,在乙醇一水体系中合成了油酸修饰的LaF3:Tb3+纳米粒子(OA—LaF3:Tb3+),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FS)对所合成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和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OA与纳米粒子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在三氯甲烷中的溶解性很好;纳米粒子大小均匀,粒径约为10nm;纳米粒子的晶相为LaF,的六方体结构;在312nm紫外光激发下,纳米粒子发射Tbn的特征荧光,表明表面修饰剂OA对Tbn具有较好的敏化作用。

  • 标签: 表面修饰 纳米粒子 铽离子 荧光性能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和旋涂法在单晶硅片表面制备了5%(摩尔分数)Er3+掺杂的Yb2Ti2O7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薄膜的相结构和表面及截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光谱仪检测了薄膜的上转换发光特性.结果表明:Ep+掺杂的Yb2Ti2O7薄膜为单一面心立方Yb2Ti2O7相结构,薄膜表面较光滑平整,颗粒尺寸约为80nm.976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Er3+掺杂的Yb2Ti2O7薄膜获得了较强的绿色、红色和红外上转换发光,分别对应于Er3+的2H11/2/4S3/2→4I15/2、4F9/2→4I15/2和4S3/2→4I13/2跃迁.Er3+掺杂Yb2Ti2O7薄膜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Er3+掺杂Yb2Ti2O7薄膜和粉末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还出现了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变化.

  • 标签: Er3+掺杂Yb2Ti2O7 薄膜 溶胶-凝胶法 上转换发光
  • 简介:为了研究与套管式换热器连接的不同型单根铜管的换热性能,测试密封水的温度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内螺纹的换热性能优于光面的,前者的换热效率约为后者的2~3倍。因此推断汽车空调管片式热交换器采用内螺纹铝管替代光面铝管是具有可行性的。

  • 标签: 汽车空调 内螺纹管 光面管 管片式热交换器 铝管 铜管
  • 简介:近年来,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新型材料——碳纳米开始在电子元器件、复合型功能材料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新型的纳米材料正在以多种优异性能证明其是划时代的材料产品,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给人类带来更大福祉,同时,其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亟待克服。

  • 标签: 碳纳米管 新材料 电子元器件 新型材料 功能材料 纳米材料
  • 简介:最近,上海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张卫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半浮栅晶体(Semi—Floatina—GateTransistor,SFGT),有望让电子芯片的性能实现突破性提升。该成果发表在今年8月9日的《科学》杂志上.这也是我国科学家在《科学》上发表的首篇有关微电子器件的研究论文。

  • 标签: 电子芯片 晶体管 浮栅 微电子器件 引发 上海复旦大学
  • 简介: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MarkBaxendale博士及其合作者用一种新方法合成碳纳米时,在反应器表面偶然发现了一些具有磁学性质的纳米粒子。这些纳米颗粒外表带刺,包含有等长的含铁的纳米,从中心向外发散,被称为海胆纳米粒子。

  • 标签: 纳米粒子 碳纳米管 海胆 组成 MARK 伦敦大学
  • 简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以下简称“产综研”)开发出了一种新材料.通过组合单层碳纳米(CNT)和铜(Cu),实现了与铜同等的电导率,以及约达到铜100倍的载流量(也叫最大电流密度)。该研究所表示,这种CNT—Cu复合材料不仅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且重量轻、耐高温,因此可以作为超小型高性能半导体芯片的布线材料使用。

  • 标签: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开发 大电流密度 单层碳纳米管 半导体芯片
  • 简介: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王俊与张龙、赵全忠以及上海光机所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Wern.erBlau等人合作,首次报道了维层状MoS2纳米材料在近红外波段的优异陕饱和吸收性能。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一纳米》。

  • 标签: 纳米材料 光子学材料 二维 美国化学学会 近红外波段 外国专家
  • 简介:日本微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将催化剂附着在碳纳米管上,大幅提高了催化剂性能,并使此前只能使用一次的催化剂可回收利用。该所科学家说,该技术有望提高药品合成效率,使一些昂贵药品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例如癌症治疗药物易瑞沙。在试验中,研究小组已经利用这种新方法高效合成了有望用于治疗高血脂的化合物。研究人员向混有碳纳米的溶液中加入催化剂,使催化剂聚集在碳纳米的缝隙中,形成数十纳米至两百纳米(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的团块。由于催化剂分散在碳纳米的缝隙中,表面积变得很大,促进化学反应的效率是以前的6倍。此外,吸附在碳纳米管上的催化剂团块可以被过滤,从而能被回收利用。

  • 标签: 催化剂性能 碳纳米管 合成效率 药品 附着 可回收利用
  • 简介:据报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纳米材料与介观物理”研究组牛志强博士、周维亚研究员、解思深院士等人,充分利用直接生长的自支撑碳纳米薄膜独特的连续网络结构、高电导率、高力学强度等特点,制备出了高强度碳纳米、铜基夹层结构复合薄膜。

  • 标签: 碳纳米管薄膜 高强度 制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科学家 连续网络结构
  • 简介:日本信州大学研究小组在碳纳米中成功植入结晶性硫原子链,制成导电性更加优良、在空气中更加稳定的新型碳纳米。据称该成果属世界首次,已刊载在7月12日发行的英国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

  • 标签: 日本信州大学 碳纳米管 导电性 开发 原子链 结晶性
  • 简介:由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范良士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成功开发出煤清洁燃烧的新方法。煤清洁利用是目前全球热门的研究课题,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处理煤燃烧后产生的氧化碳。该研究小组利用煤直接化学循环技术开发的研究装置,成功使煤释放热量的同时,捕获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99%的氧化碳。

  • 标签: 二氧化碳 燃煤 清洁煤 技术开发 中国工程院 俄亥俄州
  • 简介:采用提拉法涂膜,以正硅酸乙酯、乙醇等为原料制备了氧化硅减反溶胶.溶胶在陈化4天后超声振荡,其薄膜透过率增量可达4.75%.溶胶放置30天镀膜后增透效果仍超过4%.未经超声振荡处理的溶胶,其薄膜透过率相对较低,且30天内其膜增透效果随陈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有助于缩短陈化时间,延缓溶胶的凝胶过程.

  • 标签: 减反 SIO2溶胶 陈化时间 超声振荡
  • 简介:“通过搭建制冷空调专业的产学研应用合作平台,就目前业内关注的热点以及面临的难点,进行技术交流、信息共享,探讨构建行业联合的公关体制,从而引导行业的发展和研究方向,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研发等问题的发生,助推中国由制冷大国向制冷强国的转变。”8月9日,在北京山西大厦召开的第届“中国制冷空调专业产学研论坛”上,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理事长樊高定在致辞中表达了举办产学研论坛的初衷。如其所言,产学研结合应用已在业内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届论坛共吸引了来自包括企业、高校、媒体等领域近300人参会。

  • 标签: 制冷空调专业 产学研结合 论坛 中国 应用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