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主席令第四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行政强制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1年6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主席胡锦涛2011年6月30日

  • 标签: 行政强制法 行政决定 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管理过程 现场笔录 加处
  • 简介:(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 标签: 监视居住 取保候审 不起诉决定 证据收集 侦查人员 附带民事诉讼
  • 简介: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2012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对现行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国务院决定: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行政法规 法制统一 社会主义 依法行政 温家宝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是基于国内外客观形势和背景的变化下出台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刑诉法的可操作性、有效保障被追诉人诉讼权利和规范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等问题。该修正案(草案)对于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和审判程序的改革和完善等方面做出了较大修改,有许多亮点;修正案(草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刑事诉讼一般制度和程序的设计以及特别程序的设置等方面有一定特色。然而,修正案(草案)对有些重要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有些规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也存在问题,尚需对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制度与规则、强制措施、审判程序等加以进一步完善,并注意解决修正案形成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 标签: 刑诉法 修正案 被追诉人诉讼权利 司法机关活动
  • 简介:<正>1.2011年10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65号公布2.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要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部分条款予以修

  • 标签: 实施细则 增值税应税劳务 国家税务总局 混合销售行为 销售货物 文化体育业
  • 简介:随着中国的不断和平崛起,中国将较长时期地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时期,需要人们更多地深入地了解历史,不断增强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共识。为此,必须在爱国主义思想指导下学习中华人民共和的历史,通过学习,树立并不断增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信念,不断焕发出为祖国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的激情,站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认识中国社会并积极参与相关建设。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爱国主义 国家繁荣 劳动人民
  • 简介:文章在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刑法修正案(八)》[3]分析我国职务犯罪的现实情况基础上,指出了废除职务犯罪死刑正当性理由。同时,从主客观两方面对目前我国废除有关职务犯罪死刑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最后,针对我国废除职务犯罪死刑提出构想和建议。

  • 标签: 职务犯罪 废除死刑 《刑法修正案(八)》
  • 简介:加害人不明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案件自重庆"烟灰缸案"以来一直争议不断,虽《中华人民共和侵权责任法》第87条对此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该规范对此类案件的解决仅提供了原则性的思路,且其在司法适用中仍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对此类案件的争议还未真正平息。在肯定该规范实质贡献的前提下,阐述该规范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并试图从可能侵权人的确定、举证责任和执行问题等角度出发,为破解该规范在司法适用中的难题提出相关具体建议。

  • 标签: 侵权责任法 高空抛物 可能侵权人 司法适用
  • 简介:我国2010年公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定》和2011年8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基本确定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此规定与我国司法实践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和西方法治国家的先进制度还有一定差距。如我国法律规定的非法获取言词证据的手段过于简单、缺乏对搜查扣押的司法监督措施、律师介入侦查阶段监督非法取证行为的障碍重重。为构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的"强迫"列入非法获取言词证据的手段,由检察机关签发搜查令和扣押令,在易发生非法取证的侦查阶段引入律师介入程序。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言词证据 实物证据 强迫自证其罪
  • 简介:一下课,麦乐乐的座位就被同学们围住了:“听说你周末要去参观宇航中心?”

  • 标签: 孩子 同学 座位
  • 简介:对于《中华人民共和海商法》第264条、第267条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学界及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解读,对此,从诉讼时效制度的本质出发,考虑保险合同纠纷的特别之处,从司法实践、立法目的及理论研究层面分析论证保险合同诉讼时效的性质。经过研究认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作出拒赔意思表示前,被保险人受损害的只是被保险标的物的“物权”,而不是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求偿权”。因此,《中华人民共和海商法》第264条规定的请求时效,不应理解为“诉讼时效”,并据此提出海上保险案件诉讼时效问题的具体解决建议。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保险合同 诉讼时效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自古罗马《阿奎利亚法》以来,传统侵权法遵循着过错责任的一贯思路,以行为人须有主观上的可归责性作为追究其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这里,过错是附着于加害行为的,加害行为构成侵权法上归责的基础,故而传统侵权法又被称为侵权行为法、不法行为法。本文将这种思路概括为“有行为、有过错,才有责任”的侵权法模式,行为是其出发点,

  • 标签: 侵权责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统侵权法 侵权行为法 过错责任 可归责性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学位条例》是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在教育立法初期,立法理念还未能在法律中充分体现,权力与权利、权利与义务、权利与责任的关系并不清晰。这部法律施行后,学位纠纷案不断出现,修改《学位条例》已经成为现阶段国家的重要立法任务之一。这部法律的修改,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厘清法律关系,制定学位标准,保障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学位法 法律关系 立法理念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271条至273条专门规定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但还存在适用案件范围过窄、适用程序条件不明确、考察机制不合理的缺陷。在司法实践中,社会调查报告制度、考察帮教机制、刑事和解制度、监督制约机制对于充分发挥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附条件不起诉 适用条件 社会调查报告 考察帮教 刑事和解
  • 简介:<正>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4月27日下午在京闭幕,本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军人保险法》。军人保险法共9章51条,对军人伤亡保险、退役养老保险、退役医疗保险和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保险

  • 标签: 军人保险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退出现役 文职干部 转移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