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宪法实施方式的争论根本上在于对宪法性质的认识不同。而宪政作为克服权力专制的控权机制性质决定了宪法的根本作用是规范和控制权力,人民立宪本来就是为了控制政府。从而作为一种权力运行规则,宪法实施即意味着以外在控制阻却权力主体违宪行为机制的建立,而不是指权力主体的自觉守宪和进行“宪法贯彻”。同法律实施离不开中立的司法机构一样,宪法实施也需要宪法审查机制的建立,否则,就不会有真实的宪法实施。

  • 标签: 宪政 宪法 宪法实施方式 宪法审查
  • 简介:当前上访潮居高不下,主流的维权视角仅有部分解释力,难以解释无理上访的扩大化趋势。借助于吉登斯的权力观,将权力运作与其可以调动的“资源”及相关话语联系起来,可以从“治理一资源”的角度理解基层法治实践。从历史经验来看,基层政府在上访治理中有足够的权威性资源,因此可以在缺乏配置性资源时成功应对无理上访问题,这种权威性资源建立在“顺民-刁民”或“人民一敌人”话语的基础上。1990年代以来,基层政府在权利话语面前日渐被动,话语权不断流失,这导致其可以利用的权威性资源越来越少,治权因此不断丧失,从而越来越难以遏制无理上访。真正化解上访潮,需要在政府治权与民众权利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并引导权利话语健康发展。

  • 标签: 无理上访 治理-资源 治权权利
  • 简介:<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这篇寓言性质的传记散文中,塑造了一个能乐观地对待自己形体的残缺,懂得种树之理和养民之道的残疾人形象。郭橐驼以种树为业,并且种得很好。“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标签: 柳宗元 养民 唐宋八大家 传记散文 寓言性 残疾人
  • 简介:"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充分说明:优良党风在凝聚党心的组织向度和凝聚民心的社会向度上都产生了积极反应。就其内在机理而言,党风是源于党性、通于"党心"的;就其主流价值而言,党风凝聚党心民心之成效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切实发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的功能,一方面,要以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之党风凝聚民心;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将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机制与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机制有机衔接起来。

  • 标签: 党风 凝聚 党心 民心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集中关注再审程序发现真实的工具价值,而忽略其解决纠纷的活动本身。再审程序具有不依赖于裁判结果的独立价值与利益,可以增进判决的正确性和公正性,有利于保障人权。在完善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时,只有兼顾程序利益与实体目标,才能使其充分发挥特殊的救济功能,真正地成为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例外。

  • 标签: 刑事再审 程序利益 一事不再理原则 再审不加刑
  • 简介:持有型犯罪是一个在刑法理论上备受关注的问题,学者也有许多争议,例如,如何界定"持有"的行为属性,持有型犯罪的定义、范围等.但是,从立法意图、规范角度如何评价持有型犯罪,持有型犯罪范围是否应该扩大,学者关注不多,文章通过分析论证,指出持有型犯罪立法意蕴存在偏差,罪刑规范设计存在缺陷,持有型犯罪立法不应扩张,我国刑法典不应过多规定持有型犯罪.

  • 标签: 持有型犯罪 立法 刑法 量刑
  • 简介:在法学领域,公平就是正义,衡平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手段,公平责任从根本上讲是出于对个案正义的追求,是衡平这种法律适用方法在侵权责任法中的具体表现;公平责任立足于矫正正义,且充分体现了矫正正义,是沟通一般正义与个别正义的桥梁,其主要通过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来实现;公平责任是公平原则在侵权责任法领域的具体应用。

  • 标签: 公平责任 衡平原则 矫正正义 自由裁量 公平原则
  • 简介:我国《公证法》第27条明确规定了公证机构的告知义务,《公证程序规则》也对告知义务进一步作出补充规定。各地公证机构在办证中都采用了不同形式履行法律规定的告知义务。但由于对上述条款理解不一.故履行告知义务的方式和告知的内容等均有所差异。不少公证机构都存在扩大公证告知对象、内容及增加告知成本等做法,笔者认为这是不正常的。

  • 标签: 告知义务 公证机构 《公证程序规则》 理性 《公证法》 法律规定
  • 简介:民事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特定范围内的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利益及有关公民重要民事权利的民事案件,在无人诉或当事人不敢诉、不能诉、殆于诉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追究违法者民事责任的诉讼制度.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有损于国家利益的行为,由检察机关提起或参与诉讼,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是检察机关行使其监督权的有力方式.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诉讼 民事公诉
  • 简介:期待权相对于传统民事权利类型,从理论上可以说是一种处于取得物权途中的新型权利。它活生生地存在于社会生活,当权利的取得在时间或效力上具有了不同的程度,就可能产生期待权。为了保障期待利益不受减损并顺利转化成完整权利,法律赋予期待权保障和防御的效力,可对抗相对人、任意第三人的妨害行为。期待权因受到法律的完备保护而具有预先效力,获得权利取得的确定性和独立的可让与性。

  • 标签: 期待权 期待利益 物权
  • 简介: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近年来发展迅猛,江浙沪等地公安部门初步实现了跨区域信息共享,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信息高地已经崛起。相比之下,那些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进程缓隧的区域慢慢成为信息洼地。如果把犯罪比喻成流水,它从信息高地向信息洼地流淌的趋势,会随着信息高地与信息洼地之间落差的逐渐加大而越来越明显。因此,全国各地公安部门保持良好的协作机制,东西支援、大小城市联手、城乡结合是促进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

  • 标签: 情报主导警务 信息 警务改革
  • 简介: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而实现的有效路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本文对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理论的渊源进行了厘定,并以此对循环经济实践进行了深度思考,指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更新人们的观念,分阶段进行和分层推进。

  • 标签: 循环经济 理论渊源 思考
  • 简介:实证学派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刑事实证学派是建立在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基础之上,p242—243. )如果一种理论以社会利益作为目的

  • 标签: 产生理论 学派产生 实证学派
  • 简介:上述第一种观点强调犯罪嫌疑人必须在有关组织没有掌握任何犯罪事实和证据的时候主动交待罪行,应当指形迹可疑的人的罪行未被司法机关发觉,这时若只考虑有关组织没有掌握犯罪的基本事实一方面的情况

  • 标签: 理解相关 盘问自首 相关问题
  • 简介:对刑事证据能力的研究应从我国的立法和实践出发,从实然存在的证据能力规则中提炼证据能力理论。从作用机制上来看,刑事证据能力是指“作为认定事实依据的资格”,不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刑事证据能力的要件为:关联性、未因取证手段违法而被排除、未因无法保障真实性而被排除。在现行诉讼制度下,证据能力规则难以将应排除的证据彻底阻隔在事实认定过程之外,只能通过多种措施并举,以促进其实效。

  • 标签: 证据能力 排除要件
  • 简介:自法理学引入中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法治之理"尽管高度被强调却仍未得到有效重视。与之相随,法理学科以及研究者的身份地位也在传统政治与现代法治之间来回摇摆。然而,在当下的法治中国建设中,法治之理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法学原理的政治行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支撑,中国的现实社会也需要用法治之理进行打量和改变。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作用来看,我们只有在构建了成熟的法治之理基础上,才能用法治理想改变中国。在此过程中,需要基于法理学科和法理学者的身份焦虑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需求,对当代中国法理学研究中的问题和思维方式上的缺陷进行反思。

  • 标签: 法治 法理学 法学理论体系 法治中国 法治思维
  • 简介:“律师一委托人”免证特权是英美法系中一项重要的证据法规则。本文以刑事诉讼为视角,考察该特权的产生、历史演进,阐述其理论基础;从刑事诉讼中律师与委托人两个方面,分析该特权的权利归属,并结合该特权在刑事诉讼中的特殊性,进而推导出“律师一委托人”免证特权的法理导源——无罪推定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保障辩护权行使、维护委托人权益、实现司法公正三个方面阐述了“律师一委托人”免证特权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律师一委托人” 免证特权 诉讼权利 无罪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