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巴金创作《家》,以内心一股青春奔涌的激流来审视觉新这类人物的人性中堕落软弱和上升坚强交织挣扎的困境,疾呼跟随"激流"冲破死水般的陋习旧制。同时,更多的人物如琴、觉民、觉慧、鸣凤,勇于跳出"家"的梦魇,探索追求未可知的前路。但特定时代家族所折射的无可名状的人际情感上的厚障壁,使青春的激流在行进中遭遇了无情的逆转与迂回。巴金坚持用"幼稚"的青春激流,来涤清人性丑陋的沉疴,冲破畏缩守旧的枷锁,歌赞穿越"乱山碎石"的少年英气。

  • 标签: 巴金 《家》 激流 人性 青春
  • 简介:在对20世纪中国小说隔膜主题进行研究时,我们注意到巴金重点表现的是家庭成员间的隔膜,如代际隔膜、夫妻隔膜、婆媳隔膜、兄弟或妯娌隔膜等。但是和鲁迅表现凡俗人“几乎无事的悲剧”的“深切”与复杂不同,巴金则把这些隔膜直接表现为矛盾或冲突,而这些矛盾冲突有时甚至达到“有我没你”的激烈程度,《寒夜》中的婆媳冲突就是这样,以至于左右为难的汪文宣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原谅女人?”对此,本文主要从社会历史现实等外部环境,思想观念等文化传统,特别是从女性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寒夜 婆媳冲突 社会环境 文化传统 女性心理
  • 简介: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坛巨匠,通过对巴金小说中的悲剧人物命运进行探究,探讨塑造悲剧人物的艺术手法,解析巴金笔下悲剧人物层出不穷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透析巴金的悲剧观。

  • 标签: 巴金 小说 悲剧人物 抒情 悲剧观
  • 简介:与李劼人等其他川籍作家对巴蜀文化精神的主动接受不同,在巴金小说中,广阔的生存空间下徐徐展开的地域性生存样貌被激流奔进的时代话语所消解。在叙事策略上,巴金有意将具体的意象、空间化的叙述要素纳入到时间的进程之中,其小说表现出对时间的独特体验和空间场景描写时间化,使得文本叙事时间维度强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和消弭了以地域意识为主要特征的空间维度。这是造成巴金作品地域色彩弱化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 标签: 巴金 地域文化 弱化 时间 空间
  • 简介:巴金创作三篇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历史小说,在将历史真实向艺术虚构转化的过程中,所含强烈的个人情感倾向性体现出其以人民立场衡量历史人物的人民史观;从叙事伦理的角度来看,巴金在叙事时坚持人民伦理的大叙事,但个体自由叙事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文本中;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其笔下的人物形象体现出去英雄化的趋向,展现出巴金一贯的人性立场和对“人”内心世界的关注。在人民史观和人民伦理的大叙事下展现出细微的人性内涵.是这几篇小说不同于一般历史小说的独到之处。

  • 标签: 巴金 历史小说 法国革命 人民史观 叙事伦理
  • 简介:巴金与许多出身富贵的人不同,他在被唤作“四少爷”的同时,却最愿意与仆人们在一起,喜欢听这些人讲他们各自的悲惨故事。轿夫老周是那时巴金最常亲近的人。巴金常在马房里听他讲故事。

  • 标签: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 《巴金轶事》
  • 简介:文联年在副主席上海文学生活出版发表完成巴金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1923年赴上海,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

  • 标签:
  • 简介:萧珊在巴金离开医院不久就陷入了昏迷。她在梦境中好像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那是小桥流水的苏州。萧珊现在还记得,她是和巴金结识的第二年夏天,第一次来到这早就梦想的人间天堂.苏州距上海虽然只有一小时车程.可是,正在爱国女中就读的萧珊.却始终没有找到去苏州一游的机会.

  • 标签: 巴金 萧珊 苏州 天堂
  • 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他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与编辑出版家,被誉为“文坛泰斗”、“中国文坛的一面旗帜”,生前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在解放前写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20多部中长篇小说影响了几代人,而“文革”后写的《随想集》,则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代表了当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 标签: 怀念巴金
  • 简介:巴金短篇小说《兄与弟》《雨》都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但这个"我"时常处于缺席状态,游离于事件之外,如同一个"梦游者"。这个"梦游者"时刻在游走,游走中有清醒的观察思考,也有欲言又止的矛盾与纠结,巴金这种表达方式可以让我们比较清楚地看见巴金对于"返乡与离乡"、革命等问题的理解。巴金对巴蜀文化始终处于一种不认同的姿态,情绪上的烦躁感与理智上的叛离从小说中可以窥见。而对于革命的理解,巴金也从执着热情转变为更冷静地思考。

  • 标签: 《兄与弟》 《雨》 梦游者 返乡与离乡 革命
  • 简介:巴金小说《春天里的秋天》里运用明喻修辞格收到了描述事物、刻画心理、抒发感情的效果,产生了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巴金在他的这篇小说以及其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段。巴金根据小说内容表达上的需要,以及自己的艺术审美旨趣,巧妙娴熟地驾驭语言,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

  • 标签: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 明喻 修辞美
  • 简介:巴金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先生是个姓刘的老人,刘先生有一个名叫陆慎的朋友在府衙当师爷。陆慎也是个学富五车的人,他们有空的时候经常相互串门,聚在一起喝茶聊诗词。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从1934年11月萧红萧军南下上海至1937年9月他们离开上海的这段时期,萧红在文学方面得到鲁迅、巴金的关爱和扶持,刚跃上沪上文坛不久就产生巨大影响。由巴金任总编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内,给萧红出版了3部散文(小说)集:《商市街》《桥》《牛车上》。接二连三为年轻女性作家出版作品集,不能不说融有巴金扶掖年轻人的一腔火热情怀。无论在萧红的生活还是在萧红的作品,贯串的是如巴金所倡导的那种平民情结。巴金晚年与黄源晤谈,不止一次提到萧红,为一代才女早逝惋惜。

  • 标签: 巴金 萧红 《商市街》 《桥》 《牛车上》 平民情结
  • 简介:在当今中国,最老的跨世纪的作家就是巴金,人们尊称他巴老。巴老的一生可谓作品丰盛,著作等身。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曾经激励了一代知识分子向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进行抗争。20世纪上半叶,很多热血青年就因读了巴金小说而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后来创作的《寒夜》、《第四病室》等著作,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标签: 巴金 中国现代文学 当今中国 知识分子 三部曲 革命道路
  • 简介: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笔下的花园不再是单纯的场景,而是负有多重任务的重要角色。从思想内容看,它打开了旧家庭通向新世界的天窗;从艺术形式看,它既是作家叙述的视点,又是作品结构的链条。在此基础上,形成带有时代特征和巴金个性的花园文化

  • 标签: 巴金 激流三部曲 花园
  • 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四川省成都人。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等。

  • 标签: 巴金 “五四”新文化运动 善良 《随想录》 中国现代 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