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培美曲赛加奈达铂一线化疗治疗晚期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晚期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培美曲赛加奈达铂一线化疗,联合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培美曲赛加奈达铂一线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经2次化疗后,联合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0.00%,97.62%,高于对照组的30.95%,90.4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毒副反应发生率7.14%,远低于对照组的26.19%(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培美曲赛加奈达铂一线化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肺腺癌临床治疗上普遍应用。

  • 标签: 晚期肺腺癌 吉西他滨 培美曲赛 奈达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晚期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肿瘤治疗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观察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经组织学/细胞学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晚期腺癌的8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250mg/d,进行治疗。对存在骨转移的患者合并应用唑来膦酸,脑转移者合并“X刀”放射治疗。结果82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强度主要分布于I级与Ⅱ级。其中皮疹发生率最高,比率80.48%(66/82);其次为腹泻,比率30.48%(25/82);搔痒占28.04%(23/82)。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间质性肺炎以及便秘等,但发生率均不高。结论对晚期腺癌患者开展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具有有效率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晚期肺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晚期腺癌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9-2022.9在我院治疗的晚期腺癌患者82例,用随机盲选方式分为2组,各为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的GCQ舒适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PSQI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腺癌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晚期肺腺癌 循证护理 GCQ舒适状况评分 PSQI睡眠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使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显著下降,但子宫颈腺癌相对发病率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子宫颈腺癌是一组具有不同组织形态、病因学、分子驱动因素和临床结果的异质性肿瘤,有效的病理分类系统对其防治策略的精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在近年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将病因学与形态学相结合的国际子宫颈腺癌诊断标准和分类(IECC)和基于浸润模式的Silva分类系统对子宫颈腺癌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为子宫颈腺癌新分类提供了一定的遗传学证据,分子检测有望成为分类和预后评估工具,并为确定适合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就近年子宫颈腺癌病理学分类进行综述。

  • 标签: 腺癌 子宫颈癌 病理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新辅助放疗方法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3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形式选择分组对比研究,由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对68例观察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选择新辅助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68例对照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选择常规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3年生存率以及治疗表现出的毒副作用,最终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完成治疗后,在3年生存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P<0.05);在出现放射性肠炎以及放射性膀胱炎等系列毒副反应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辅助治疗方法选择新辅助放疗,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程度明显,确保对复发病灶实施再次放疗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剂量空间,最终显著提高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新辅助放疗 中晚期宫颈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放射性皮炎以及骨髓抑制反应等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在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护理 中晚期 宫颈癌 放化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不同化疗方案同期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采用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与实验组44例(采用替加氟+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9%,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采用替加氟+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疗效与采用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疗效相当,但是前者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临床上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不同化疗方案 放疗治疗 中晚期宫颈癌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对诊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可查阅医院资料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6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将结果作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检出率95.58%,对比组检出率88.23%,两组检出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前后径(3.26±0.46)cm,左右径(3.26±0.46)cm,对比组前后径(3.03±0.24)cm,左右径(3.01±0.35)cm。两组宫颈径检验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其检验结果更加直观,对诊断的辅助作用更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晚期宫颈癌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诊断结果
  • 作者: 崔燕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3例患者应用多西他赛实施治疗,试验组53例患者应用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实施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6%、75.5%,组间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选择和积极推广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同期放疗资料,探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同期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26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放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61%,对比组治疗有效率为69.23%,实验组未见复发、转移,对比组出现1例复发,2例转移,复发转移率11.53%,实验组生存率100%,对比组生存率96.1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病情严重,通过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化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中晚期宫颈癌 奈达铂 紫杉醇 同期放疗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5例(年龄18~75岁),放疗采用调强放疗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化疗采用铂类(奈达铂40 mg/m2或顺铂30 mg/m2)和紫杉醇(60 mg/m2)进行治疗,尼妥珠单抗400 mg/周。观察治疗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2年的临床疗效(每3个月评价1次)。结果治疗后61例患者可影像学评估,最佳疗效评价显示:肿瘤完全消退为完全缓解(CR)43例(70.5%)、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30%)9例(14.8%)、肿瘤进展(PD)(肿瘤增大≥20%) 6例(9.8%)和肿瘤无进展(SD)3例,客观缓解率(CR+PR)为85.3%(52/61)、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5.1%(55/6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9%和79.6%。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链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HE4)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安全性评估,主要不良事件为便血、腹痛、腹泻、发热、头晕等,37例是Ⅰ~Ⅱ级。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有较好的临床2年生存率,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使用安全可耐受。

  • 标签: 宫颈肿瘤 局部晚期 尼妥珠单抗 同步放化疗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肌酐(Scr)水平对早期子宫颈腺癌(ADC)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5—2015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99例早期AD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M(Q1,Q3)]为77.5(57.0,114.0)个月,失访11例(5.5%),复发19例(10.1%),死亡17例(9.0%)。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早期AD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约登指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数值为截断(cut-off)值,同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相关因素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99例患者年龄[M(Q1,Q3)]为44.0(39.0,50.0)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A1期16例(8.0%),ⅠA2期4例(2.0%),ⅠB1期147例(74.0%),ⅠB2期13例(6.5%),ⅡA1期19例(9.5%)。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Scr升高与早期ADC患者术后是否无瘤生存相关,HR值(95%CI)分别为4.570(1.625~12.854)、1.065(1.006~1.128)(均P<0.05);亦与术后是否死亡相关,HR值(95%CI)分别为4.412(1.458~13.350)、1.076(1.012~1.144)(均P<0.05)。Scr的最佳临界值为75.2 μmoI/L;以Scr为指标绘制ROC曲线,无瘤生存率AUC=0.677(95%CI:0.608~0.742,P=0.006),总生存率AUC=0.677(95%CI:0.607~0.741,P=0.012)。结论术前Scr水平是早期ADC患者的无瘤生存或死亡的相关因素;对于术前Scr>75.2 μmoI/L的早期ADC患者,提示预后较差。

  • 标签: 子宫颈 早期子宫颈腺癌 肌酐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