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回流沉淀法、微波模板辅助法和水热法分别制备了TiO2纳米颗粒,采用Xrd对催化荆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的催化剂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制备的TiO2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能力较高,采用微波模板辅助法制备的TiO2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最好。催化剂用量为0.4g,紫外光照射60min,浓度为12mg/L的甲基橙溶液降解率为80%。

  • 标签: TiO2 光催化 回流沉淀法 微波模板辅助法 水热法 甲基橙
  • 简介:TheinfluenceofcalcinationtemperatureonTiO2nanotubes’catalysisforTiO2/UV/O3wasinvestigated.TiO2nanotubes(TNTs)werepreparedviathesol-gelmethodandcalcinedat300—700℃,whichwerelabeledasTNTs-300,TNTs-400,TNTs-500,TNTs-600andTNTs-700,respectively.TNTswerecharacterizedby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TEM)andX-raydiffraction(XRD).ItisfoundthatTNTscalcinedat400℃showedthebestthermalstability.Whenthecalcinationtemperatureincreasedfrom400℃to700℃,thespecialstructureoftubeswasdestroyedandgraduallyconvertedintonanorodsand/orparticles.Thetransformationfromanatasetorutileoccurredat600℃,andtherutilephasewasenhancedwhenthecalcinationtemperaturewasincreasedtoover600℃.Thecalcinationtemperature’sinfluenceonTNTs’adsorptionactivityforchemicaloxygendemand(COD)andcatalyticactivityforTiO2/UV/O3wasinvestigatedinlandfillleachatesolution.Inlandfillleachatesolution,theadsorptionactivityofCODdecreasedinthereducedorderofTNTs-300,TNTs-400,TNTs-500,TNTs-600andTNTs-700.Inphotocatalyticozonation,TNTs-400showedthebestcatalyticactivitywhileTNTs-700exhibitedtheworst.Inotherthreeprocesses,theCODremovalofTNTs-300/UV/O3washigherthanthoseofTNTs-500/UV/O3andTNTs-600/UV/O3inthefirst20min,andthenbecameclosetothoseofthelattertwointhefollowing40min.ComparedwithTNTs-300andTNTs-400,TNTs-600hadthebestanti-foulingactivity,whileTNTs-500andTNTs-700hadloweranti-foulingactivitythantheformerthree.Inphotocatalyticozonation,thecalcinationtemperatureof400℃wasappropriatewhenTNTswereobtainedatthesynthesistemperatureof105℃.

  • 标签: TIO2纳米管 垃圾填埋场 焙烧温度 渗滤液 催化
  • 简介:本文针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光催化氧化技术研究现状。针对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甲醛的具体情况,采用涂覆法制备出TiO2和活性炭纤维复合材料,并在实验中用于对低浓度甲醛的净化处理,进一步验证了光催化是一种具有应用前途的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 标签: 室内空气污染 光催化 二氧化钛 活性炭纤维 净化技术
  • 简介:目前烟气脱硫技术的反应原理多数为化学反应.本文采用一种新型脱硫剂,即用超细TiO2粉末经过低温烧结和表面活化制得的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的TiO2颗粒,进行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其脱硫机理主要是物理吸附.在不同吸附温度下,对4种TiO2颗粒吸附剂在固定床中进行了动态脱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的脱硫能力主要与以下3个因素有关:TiO2粒子的品质,吸附温度以及烟气中SO2的浓度.TiO2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工业应用前景.烧结温度在440~540℃之间时,吸附剂的晶态形成有利于其吸附性能的提高,试验最佳吸附温度为120℃.

  • 标签: 烟气脱硫 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 物理吸附 固定床
  • 简介:AnewsupportedamorphouscatalystCoP/TiO2waspreparedbychemicalreductionandcharacterizedbyICP,XRD,TEM,BETandDSC.ItsapplicationindecomposingPH3tohighpurityphosphoranditscatalyticactivitywerestudied.Thedecompositionrateisover95%at450℃.Forcomparison,unsupportedCoPamorphouscatalystwaspreparedbythesamemethod.TheresultsuggeststhatCoP/TiO2exhibitshigherthermalstabilityandcatalyticactivitythanCoP,whichisattributedtothehighdispersionofCoPalloyparticlesonthesupport-TiO2.

  • 标签: 磷化钴 合金 催化剂 结构化学
  • 简介: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物,冰醋酸为螯合剂,盐酸作催化剂,乙醇作溶剂,通过适当控制反应条件和调节反应组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晶型的纳米TiO2,并对纳米TiO2进行一系列测试和表征。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照片表明纳米TiO2粒径分布窄、分散性良好;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元素组成符合TiO2的成分组成;XRD图谱显示了纳米TiO2在不同温度下发生了晶型转变,即其晶型结构受煅烧温度的影响明显。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纳米TIO2 粉体制备 影响因素 结构表征 缩聚
  • 简介:以氢型层状锰氧化合物为前驱体,利用预膨润的方法将正辛胺插入到锰氧层间,将其在正硅酸乙酯和异丙醇钛的混合溶剂中进行溶剂热处理,同时加入乙醇作为反应介质,成功地制得了SiO2/TiO2柱撑的层状氧化锰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环境扫描电镜(SEM)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大的层间距(1.38nm)和较高的热稳定性(〉300℃)。

  • 标签: 层状氧化锰 柱撑 制备 层间距
  • 简介:讨论了TiO2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形成机理及其特性的关系,制备方法不同时,其形成机理、结构特点以及其物理化学性能有很大的差异。着重综述了TiO2纳米管的光电特性、影响因素及作为光电极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最新研究进展,并对TiO2纳米管用于光电致变色器件阳极、界面特性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行展望。

  • 标签: TIO2纳米管 光电转换特性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光电致变色
  • 简介: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PWA/TiO2/ATTP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氮气吸脱附分析仪对复合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实验研究表明复合催化剂对气相苯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当催化剂中PWA/TiO2/ATTP的质量比1:5:5,煅烧温度350℃,煅烧时间2h时,在254nm紫外照射2h后苯去除率达到96.3%。同时,矿化实验表明复合催化剂能够将苯和中间产物氧化成二氧化碳。

  • 标签: PWA TIO2 ATTP 复合催化剂
  • 简介: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SO4^2-/TiO2催化剂的基体,用不同浓度的硫酸对催化剂基体进行浸渍,考察催化剂性能。选出制备催化剂的硫酸浓度。考察反应温度、甲醇流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S10活性最好;甲醇制烯烃的反应温度为410-430℃,具有98.8%的甲醇转化率和90.65%的乙烯选择性:反应时甲醇的流量为0.05mol·s^-1。

  • 标签: 甲醇制烯烃 催化剂 SO42-/TiO2
  • 简介: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不同掺杂量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进行了UV—Vis分析,并在紫外光源下对降解甲基橙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定.最后建立L-H模型和GM(1,1)模型,考查了Mo/TiO2对甲基橙的降解动力学,并对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纳米TiO2当煅烧温度为500℃时,Mo的最佳掺杂量为0.05mol%,L-H模型对有些Mo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存在偏差,且Andrews型稳健回归优于最小二乘算法的模拟结果.而GM(1,1)模型对Mo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能进行很好的实验模拟.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纳米TIO2 光降解 动力学
  • 简介:文章重点探讨了纳米TiO2矿化有机物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矿化有机物研究方面尚代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纳米TIO2 有机物矿化 作用机理
  • 简介:以纳米TiO2作为光催化剂的非均相半导体光催化法被视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在被大于或等于禁带能的光子激发后,TiO2可产生价带空穴和导带电子,其中价带空穴能够直接氧化吸附的化学物质或者通过和表面键合的OH-离子和或吸附的H2O分子反应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从而无选择性降解多种污染物。紫外LED技术相比于传统紫外汞灯,具有能耗低、寿命长、构造简单、波长不唯一、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无毒无汞的紫外LED已成为未来紫外光发射器研制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水中PPCPs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和紫外LED协同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处理水中PPCPs的可行性,为探寻一种高效稳定的PPCPs处理技术,开发绿色节能的PPCPs降解方法提供了参考意义。

  • 标签: 紫外LED 纳米TIO2 光催化
  • 简介:采用1mol.L-1硫酸作为介质,扫描速度为100mV.S-1,扫描电位为-0.2~0.8V,用循环伏安法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膜电极上实现了苯胺(Aniline)的电化学聚合,借助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对制得的Nano-TiO2/聚苯胺(Nano-TiO2/PANI)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其对苯酚降解进行光化学催化,结果表明:Nano-TiO2/PANI复合膜对苯酚的降解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 标签: 纳米TIO2 聚苯胺 复合膜 光催化 苯酚
  • 简介:该研究制备甲基橙(MO)、苋菜红(AM)修饰掺杂铁的二氧化钛复合材料MO-Fe-TiO2和AM-Fe-TiO2.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表明光敏剂甲基橙和苋菜红修饰没有改变TiO2的晶相,紫外可见漫反射证明甲基橙、苋菜红修饰掺杂铁的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波长吸收范围变宽.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复合材料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光催化后残留量,表明甲基橙、苋菜红修饰掺杂铁的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对氯虫苯甲酰胺光催化效率明显高于掺杂铁的二氧化钛材料.

  • 标签: 二氧化钛 光催化 光敏剂 氯虫苯甲酰胺 降解率
  • 简介:以锡酸钠、硫酸钛和氨水为原料,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AER)为载体设计合成了SnO2/TiO2/AER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SEM及EDS分析等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金红石型SnO2和锐钛矿型TiO2的复合半导体负载于AER上。其中AER的用量为5g、n(SnO32-)/n(Ti4+)=1:4、反应温度为100℃时合成的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最高,达94.84%;且重复使用10次后仍然超过90%。

  • 标签: 阴离子交换树脂 SnO2/TiO2 吸附 光催化 甲基橙
  • 简介:在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铜和氮共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的基础上,利用XRD和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结构、掺杂效果、光催化活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入了铜和氮的纳米TiO2结构为锐钛矿晶型,其吸收阈值达到590nm,可见光吸收率比未掺杂的纳米TiO2有了很大提高,最终导致其光催化降解二甲酚橙的活性得到显著增强.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掺杂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降解
  • 简介:摘 要:本实验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对浸渍法制备的 Au/TiO2 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了等离子体放电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选取二甲苯作为污染物气体,对比考察等离子体改性和焙烧制备的 Au/TiO2 催化剂对二甲苯去除率、CO 和 CO2 选择性的影响,并通过 BET 比表面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射线衍射(XRD)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TiO2 对二甲苯的去除有促进作用;Au 负载在 TiO2 上能促进二甲苯的完全氧化,提高 COx 的选择性;等离子体改性作用能生成粒径较小的催化剂,有较好的表面分散性。本文主要对低温等离子体改性金催化剂的特性研究做简单概述,对具体实验内容不做太多介绍,只是对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做简单介绍。

  • 标签: 介质阻挡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 Au/TiO2 二甲苯
  • 简介:本文利用中压(3.OMPa)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研究了不同Co含量对MoO3/TiO─AlO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Co助剂的引入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但对加氢活性影响较小.Co/Co+Mo原子比在0.25~0.45范围内催化活性最高.

  • 标签: 加氢脱硫 CoMo/TiO2─Al2O3 加氢 Co/Co+Mo原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