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欧盟最近作出了暂停对进出欧盟机场的第三国国际航班实施“航空减排指令”的决定,一定程度地缓和了此前国际社会和欧盟之间的紧张局势。不过,欧盟仍然以欧洲法院关于“美国航空运输协会案”的裁决为“背书”,坚持其单边措施的合法性,并且不排除未来有继续实施的可能。虽然欧洲法院在“美国航空运输协会案”中曾裁定该指令并未违反国际法,但这一内部裁决并不能改变欧盟单边措施违反国际法的事实。根据欧洲法院的判例法,国际法要成为欧洲法院的司法审查标准需满足严格的限制条件。欧洲法院基于“内向型司法”的倾向,对《芝加哥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国际习惯法规则进行了限制性解释,因而使国际法在“美国航空运输协会案”中被边缘化。欧洲法院维护了欧盟法的“自主性”,但损害了欧盟“尊重国际法”的宪法性目标和原则。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成员在国际法上有充分理由抵制欧盟的单边航空减排措施。与此同时,国际民航组织应争取在年内就全球航空业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达成一个公平的解决方案,以避免欧盟重返单边主义。

  • 标签: 欧盟航空减排指令 司法审查 欧洲法院 欧盟法 国际法
  • 简介:符号分析开辟了网络冲突性公共话语研究的新视角。本文首先从哲学根基、分析路径、理论支点三个层面廓清了这一研究主题的逻辑前设和基本理论架构,认为符号冲突研究路径的形成受到建构主义范式转向、哲学的语言学分析转向、微观权力观转向的深刻影响,并从中汲取丰富的理论资源。接着本文结合具体实例,阐释了网络冲突性符号如何通过接合实践进行权力的表征运作:以符号能指一所指的任意关系为逻辑前提,经由聚合(联想)关系建构新的意义体系,运用符号的多层意指实践进行意识形态再生产。文章进一步指出,“抵抗”与“对话”是符号冲突两种重要的话语功能:网民通过建构“替代性话语空间”,形成有别于主导性意识形态的符号体系,体现公民意识的不断觉醒;但同时,也借此传达对话与协商的意图,背后是促进社会改良的积极愿景,体现以语言交往的主体间性为特征的互联网的对话精神——后者往往为当前许多研究所忽视。

  • 标签: 网络符号冲突 接合理论 意指实践 抵抗 对话
  • 简介:西德经济作为开放型经济,外部因素对联邦银行货币政策的牵制作用是无法避免的,这种牵制造成了西德货币政策的冲突性:在固定汇率制下,内外稳定的冲突以及在浮动汇率制下内外稳定的冲突。因此,协调同其它发达国家间的政策联系,是联邦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必然要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货币政策 冲突性 西德 开放型经济 战后 联邦银行
  • 简介:司法文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是法学与写作学的延伸与融合,司法文书在其研究和实践的领域,既离不开法学的基础知识,也有赖于写作学理论的指导。从法学的角度看,司法文书是以案件的事实为根据,以国家法律为准绳,正确地运用法律,具体地体现法律。

  • 标签: 教学实践研究 司法文书 高职院校 国家法律 基础知识 写作学
  • 简介:通过杨XX诉胡XX侵犯名誉权一案中原告、被告间一段手机对话短信的语言分析,说明在司法审判中,对有争议的语言证据作分析认讧的程序不可缺失。与该语言证据相关的语言学科专家的分析意见,可以帮助法官认定该语言证据是否有证明力。

  • 标签: 语言证据 分析认证 暗示
  • 简介:巴别尔的小说主题呈现出明显的悖论特征,表现为对立双方的同在性与审美化、对话性与互动性。在《骑兵军》《敖德萨故事》与"童年与成长故事"中,主题的悖论性表现为暴力与人性的多层关系,文明与野蛮的对立冲突,欲望与苦难的彼此勾连,以及艺术与生活的相互关联。这种悖论叙事融合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诗学理念,以审美的力量消弥严肃文学与通俗小说的文学范畴,把阳光的南俄写进20世纪俄罗斯文学,并见证知识分子与作家共同的悲剧命运。

  • 标签: 巴别尔 小说主题 悖论叙事 身份认同
  • 简介:世界正在变“大”,却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小”。交通工具的变更,通讯技术的Et新月异,使得各个区域内可快速实现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整个世界俨然是一个地球村。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和文化适应大量充斥着。一方面,文化冲突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文化适应又在改变融入者观念的同时,不断拉近人们的距离。本文以澳大利亚著名影片《鳄鱼邓蒂》为蓝本,研究影片中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现象,揭示两者对立而又融合的复杂关系。

  • 标签: 鳄鱼邓蒂 文化冲突 文化适应
  • 简介:有关公司法竞争的讨论通常集中在区际法律冲突问题较为突出的美国,但近年来,由于区域法律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欧洲。欧洲诸国之前所持的确定跨国公司法律系属的理论——特别是住所地说——受到欧洲法院的一系列判例的强烈冲击。欧洲法院对设立自由的扩张解释赋予公司设立者更多的法律选择自由,同时,欧洲法院对设立地说的进一步肯定使得各国纷纷调整公司设立方面的规定,以期增强本国法律对公司设立者的吸引力。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的产生、表现形式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初步的评价与展望。

  • 标签: 欧盟 设立自由 设立地说 住所地说
  • 简介:叙述是语言的实践形式之一,欧洲叙述学研究发现了"自由间接引语"这一语言现象。经典叙述学探究了现代小说中运用这一语法现象所表达的双重主体关系,后经典叙述学则把整部小说都视作隐含作者转述的一段巨大引语。以此宏大叙述观之,一部影片就是导演转述的一段巨大引语,而作者电影,则是自由间接引语式的影片,导演主体性在影片中与人物的主体性争夺发言权。

  • 标签: 言语 主体性 叙述 自由间接引语
  • 简介:关汉卿无疑是元杂剧作家群星中最璀璨的一颗。当时戏曲界称他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享有极高的文学地位。其戏曲作品或揭露黑暗社会的各种丑恶现象,或抨击封建礼教对广大妇女的摧残,或歌颂英雄人物的高尚情操。其剧中的人物更是丰满逼真,栩栩如

  • 标签: 文学评论 < > 关汉卿 戏剧 冲突艺术
  • 简介:作为“审判质量年”的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印发《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时,曾强调指出:“提高裁判文书质量是提高审判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此足见体现审判结果的裁判文书至关重要。就写作论,一个成功的裁判文书作者除了必须洞悉事实,熟谙法律,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还必须把握裁判文书论证的特殊要求。此要求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兹略加论析说明:

  • 标签: 司法裁判文书 格式规范 论述方式 证据制度
  • 简介:2008年11月1日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现代化与反滥用法》(MoMiG)生效,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由此迎来了自1892年以来的一次重大变革。此次改革是由欧盟范围内激烈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竞争引起的。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评论了此次改革的意义。

  • 标签: 德国 公司法 有限责任公司法 改革
  • 简介:文章是谁写的,谁就是文章写作的思维主体,谁就要考虑文章写什么,怎样写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一般文章写作是显而易见的,但公文的撰写者不是公文的思维主体,公文写作的思维主体是代表公文意志的集体和公文撰写者个体相结合的复合思维主体。这个复合思维主体的思维活动,受控于公文所代表的机关或单位领导的意图和指挥意志,公文撰写者个体的思维受到公文所代表的机关或单位的集体意志控制。公文撰写者是公文写作主体的分子,公文撰写者个体思维活动在公文写作过程虽然被控制,但并没消亡而仍然活跃着,同时公文撰写者又是公文成品的直接“生产“或“加工”者。因而公文写作的复合思维主体在公文写作过程的思维活动存在着受控和能动的矛盾冲突。正确理解并认识它对保证生产和制作出高品质的公文,有相当大的作用。

  • 标签: 公文写作 思维活动 主体意识 领导意图 集体意志
  • 简介:摘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因为教育背景、法律体系和价值观的不同,对不同事情会有不同的认知,从而在处理事情时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中西文化有各自的文化背景,而成长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人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人们身处异国他乡的日常交流过程中会产生文化碰撞现象。

  • 标签: 跨文化 冲突 差异 交际融合
  • 简介:在近代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郭士立是最受争议的一位。他对在华传教事业贡献颇多,却受到同时代其他传教士的指责。他是勤勉的福音传播者,却也是积极协助殖民国家侵略中国的帮凶。本文尝试从身份建构和身份冲突的视角出发,对郭士立的在华传教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

  • 标签: 郭士立 传教士 身份建构 身份冲突
  • 简介:本文主要从行为、事件是否跟预设产生冲突这个角度,探讨语用因素对"却、但"的选择。讨论了倚变、递进、补充三种语义对"却"和"但"的选择限制,以及这两个词语在转折度上的区别,在多重复句、转折套叠中这两个词的常见位置。文章同时结合留学生使用"却、但"的相关偏误进行分析,希望对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有所帮助。

  • 标签: 预设 语义关系 “却” “但”
  • 简介:英国当代作家贾斯汀·希尔的《天堂过客》、《品梦茶馆》和《黄河》分别在英国荣获不同文学奖项。他的三部中国题材作品被西方国家读者认为是对当代中国的准确再现,为西方的中国题材注入了新鲜空气。虽然希尔借选材、人物塑造、语言及叙事风格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认同,但其叙事形式和汉化英语的背后却隐含着西方对中国司空见惯和根深蒂固的成见。三个文本中都有对中国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或多或少的偏见与误解。误读和冲突的产生有其个人心理、社会语境和历史渊源的原因,更有东方主义霸权话语挥之不去的阴影。

  • 标签: 贾斯汀·希尔 异质文化 文化误读 东方主义
  • 简介:本文在对德国民事司法改革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从司法改革理念和司法改革实务两个层面对我国的司法改革进行了思索.我国在诉讼制度与诉讼程序上与德国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德国民事司法制度改革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德国 民事司法制度 司法公正 诉讼程序 诉讼制度
  • 简介:首届全国言词证据的分析认证与司法应用研讨会于2007年6月16~1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登封人民法院召开。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发起。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法院、检察院、研究所等专业机构的代表共70余位。警次会议是法律界、语言学界、法律语言学界的一次盛大聚会。

  • 标签: 言词证据 应用 司法 认证 法律语言学 语言研究中心
  • 简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冲突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的形式展开.这个观点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争论.德国资深批评者之一哈拉尔德·米勒专门出书分析并批驳了亨氏的这一观点.本文从两人观点的'冲突'入手,对两人观点的'共存'进行总结,从而点出米勒眼中的世界秩序,亦即文明的共存.

  • 标签: 米勒 亨廷顿 文明的共存 文明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