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古代作品常有如下的用词现象: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吕氏春秋·察今》)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楚辞·离骚》)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管子·小匡》)句中有着重号的词,或二,或三,或四,各成一组。各组中的每个词虽有细微的差别,而总的意义是共同的;结构虽不凝固,却已成一个整体,解释时不宜割裂。

  • 标签: “变文” 古代作品 吕氏春秋 成一
  • 简介:社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学术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此表现在:(1)社提出了“兴复古学”、“务为有用”的思想宗旨;(2)社大力弘扬忠臣义士的节概,政治思想上体现了心系国家、关心民瘼的基本倾向;(3)社的学术思想出现了划时代的一些变化:一是治学思想之变,由空谈心性的思辨之学转而为“务为有用”的实用之学;二是治学领域之变,由理学转而为以经、史为主体兼包天文、历算、象数、舆地、水利等博物之学;三是治学方法之变,由讲说、静观、体悟的向内之学转而为纂辑、考证、训诂、辨伪、勘察的向外之学。这几种变化意味着社在明末清初学术史上完成了一次学术思潮的大转折,标志着明代学术之终结和清代学术之开端。

  • 标签: 复社 古代 思想史 中国 学术思想 治学方法
  • 简介:论数量词语的叠李宇明华中师范大学数量词语的叠有多种,本文讨论如下四种:1)唤弟引一群孩子天天在自己窗外吵闹……(航鹰《蒺藜女》,《当代》1997年3期,下文简称《蔡》,141页)2)一辆辆拖拉机开来了,那是寨子的人拉着满车的大米在寻找他们的逃走的...

  • 标签: 复叠式 周遍性 数量词语 “都” 句法位置 分离性
  • 简介:<正>《木兰诗》“唧唧唧唧”一句中“唧唧”一词,对它的理解,历来颇多分歧。余冠英先生选注的《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08页)注为:“唧唧,叹息声。”林庚、冯沅君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看版上编第一册第266页)亦云:“唧唧,叹息声。”黄丘洲先生《文言难句例解》(福建教育出版社)注云:“‘唧唧’解为‘织布声’切近实际。”朱星先生在《注释学刍议》(《河北师院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一期)中历数了九条理由,认为“‘唧唧’不是叹息声,而是机杼扎扎之声”。席文天先生在《〈木兰诗〉注解订疑》(《文史知识》)中华书局版1991年第11期第110页)一文中认为“唧唧”当指“虫鸣声”。此三说中正确的解释应是哪一种?

  • 标签: 《木兰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注释学 呜声 折杨柳 诗歌
  • 简介:1874年,英国汉学家艾约瑟(JosephEdking)在提交第二届远东会议的论文《文字产生之初的汉语状况》(TheStateoftheChinesempopattheThaeofInventionOfWriting)中提出汉语有复辅音(声母)说。过了50年,旗帜鲜明地提出这一问题的是中国学者林语堂的《古有复辅音说》(...

  • 标签: 复声母 上古汉语 复辅音 上古复声母 方言比较 汉藏语系
  • 简介:<正>看一眼题目,准会有人问:现在什么时候了?还谈悲剧!偶然置身于流行音乐会或时新舞会中,在流行音乐的旋律中,在旋风般的迪斯科舞的节奏中,在这内心情欲近乎赤裸的宣泄中,还会有悲剧艺术的立足之地吗?然而,我想只要这个世界

  • 标签: 悲剧艺术 中国古典悲剧 流行音乐 恩格斯 济金根 正面人物
  • 简介:上古汉语有没有复辅音声母,的确是个老大难问题。自从“古有辅声”说被提出来开始,直至今日,学术界两种观点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说有,说无都大有人在。遗憾的是,作认真分析,讨论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从分析“谐声”和“假借字”入手,指出这两种材料都不足以证明古汉语有复辅音声母。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CI-(一般辅音如[K]加边音[I])型辅声的问题。

  • 标签: 复辅音声母 说文解字 同声必同部 方言区 古汉语 谐声系统
  • 简介:词语避与词语反复是汉语修辞的两种不同的方式。一般说来,文章尽可能避免词语的重复,因为语词一再重复会使语言显得罗嗦、平淡、乏味:从更准确地表达,描绘千差万别的事物和抒发千变万化的丰富思想感情看,就更应多方面选择词语,尽可能避免词语的重复以形成词语的参差、变化美。但有时为了加强语气,突出强烈的思想感情又可以特意重复某些词语和句子,形成整齐、反复的美。

  • 标签: 汉语修辞 词语 反复 避复 辩证法 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