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关于自和转姚振武朱德熙先生1983年在《方言》杂志发表了《自和转》一文(以下简称《》),该文以先秦汉语为主要对象,讨论了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两种类型:自和转。文中许多观点高瞻远瞩、博大精深,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读后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

  • 标签: 谓词性成分 形式标记 名词化标记 指称性 名词性成分 现代汉语
  • 简介:<正>"往"作为时间词,一般都过去。《论语》有"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的话,楚辞有《惜往日》的篇名。"往者"、"往日"之类,至今仍然沿用,不过"往"在古代汉语中也间或可以指称未来。如下例:(1)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鐉,则三之,可损不可增。(《东坡志林》卷一"记三养")(2)每日但食花草,数旬以往,不觉寒饥。(《夷坚志补》卷二十一"利路知县女")(3)陈又再徙张泾汇,孙屋复空,而安安犹无恙。今方一岁,未保其往也。(《夷坚志》支丁卷六"陈六官人")

  • 标签: 古代汉语 时间词 未来 楚辞 论语 指称
  • 简介:我们在阅读英国古典文学原著或评论,特别是涉及18、19世纪的作品时,有时会遇到这样一个词:bluestocking(女才子、女学者)。这个词到底和“蓝袜子”有没有关系呢?18世纪中期,英国知名人士伊丽莎白·蒙塔古夫人(Mrs.ElizabethMontagu,1720-1800)组织了一些上流社会的妇女,特别是女文人及女文学爱好者,不定期地在自己家中聚会。她们一反以往妇女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只在家中打牌的通常做法,聚在一起,主要讨论一些文学艺术方面的问题,

  • 标签: 女学者 文学原著 bluestocking 蒙塔古 文学爱好者 加里克
  • 简介:《汉语大字典》音义瑕高小方一、注音方面。该书“注音分现代音、中古音、上古音三段”。重视历史语音,这很好。该书的注音工作是做得较为严谨的。当然,也还有些缺憾。(1)对《广韵》、《集韵》所列异读的取舍,仍有较大的随意性。(2)对部分汉字的“又读”、“旧...

  • 标签: 《汉语大字典》 《广韵》 《集韵》 指瑕 引申义 多义字
  • 简介:《〈圆音正考〉注说》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文章就该书在反切、尖团字、上口字、语音学、音韵学、方言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加以分析,供作者在修改时参考。

  • 标签: 《〈圆音正考〉注说》 反切 尖团字 上口字
  • 简介:一、记叙文“发展等级”突破三法记叙文在符合题意、结构完整、合乎情理的“基础等级”的高原上,还应矗立起立意深刻、叙事厚实、构思精巧的“发展等级”高峰。

  • 标签: “发展等级” 高考作文 基础等级 记叙文 题意
  • 简介:作文是所有高考学科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而“发展等级”又是拉开作文评分差距最大的一块阵地,为此,高考专家疾呼:“得作文者得语文,得发展分者得作文。”下面笔者谨就高考中考生写得最多的记叙文和议论文谈几种“发展等级”突破技法。

  • 标签: “发展等级” 高考作文 作文评分 议论文 记叙文 中考生
  • 简介:一个语言表达式用来指代同一语篇中另一个语言表达式所表达的意义或事物,是语篇衔接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文将在简要概述关于代词回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Langacker的概念参照点(conceptualreferencepoint)理论并结合VanHoek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代词回现象,以期深化回的研究。

  • 标签: 代词回指 概念参照点 认知
  • 简介:英语中的代词it一般不人.但在下列情况常用来人:(一)在对话中说话者对所涉及的人不了解.甚至是男是女也不了解,比如有人敲门,或打电话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常用it来指代不清楚的人。例如:1.Speaking.whoisit?--ItisSmith.喂,谁呀?—我是史密斯.2.Therewasaknockatthedoor.'Whoisit?'askedMother.有人敲门.母亲问道,“是谁呀?”

  • 标签: asked MOTHER IT 声地 间句 FIGURE
  • 简介:<正>《现代汉语词典》(含《补编》,以下简称《现汉》)“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是一部使用价值很高的工具书。现在,它已成为人们使用汉语的最具权威的标准之一,对人们运用现代汉语有着举足轻重的制约力。正因为它有如此影响,所以对它的要求也就应该非同一般。当然,对于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规范化服务 词语释义 现代汉语词汇 推广普通话 工具书
  • 简介:一个人生命有限,读书的时间有限,购书的财力有限,只能选一些自己最需要、最有益而最有兴趣的书来读。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不同,分工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哪些是自己最需要、最有益而又最感兴趣的书呢?对这样的书又怎样去选择、阅读、理解、掌握和欣赏呢?这就是读“”所要谈的问题。所谓书“”,主要是指正文前面的“序”或

  • 标签: 阅读方法 作品背景 创作意图
  • 简介:文章在《(左传)篇章零形回研究》的基础上,仍以《左传·隐公》为例,对《左传》篇章零形回所涉及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上次研究所得出的数据及相关结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 标签: 零形回指 《左传》 联想回指 潜在干扰 动词配价
  • 简介:俄汉话语零形回之比较崔卫洛阳外国语学院一、指称、照应、指示及其它罗素曾指出:“语言的要点是:语言是具有意义的”,“它是和它之外的某种东西有关,那种东西一般说来是非语言性的。”(涂纪亮,1996:280)作为一种重要话语表达方式,指称(референ...

  • 标签: 零形回指 先行词 照应关系 所指对象 анафора 汉语
  • 简介:《切韵掌图》既不是依《广韵》而作,也不是依《集韵》而作,是参考了多种《广韵》系韵图、《集韵》系韵图,以及其他反映时音的韵图后,集其大成编纂而成。所以《切韵掌图》保留了前期韵图的特点,同时因为前期韵图是与韵书相合的,后来的韵图也会带有前期韵书的影子,这样的辗转继承使得《掌图》在很多地方守旧性很强,有的整图采用前图,有的某声调全部采用前图,

  • 标签: 《广韵》 入声 《集韵》 韵图 前期 守旧性
  • 简介:国会改革を目す女性议长(璋玉辑)国会改革を目す女性议长...

  • 标签: 国会改革 女性
  • 简介:<正>一引言《切韵掌图》相传为北宋学者兼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所作,长期以来被尊为等韵图的权舆。自明代起,就有学者怀疑此说,而清末邹特夫氏更提出确凿证据,指称此图为南宋产物,假托司马温公之名而已。既然传统的司马光作《切韵掌图》之说不可信,那么,此书究竟成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呢?关于作者与时代问题,赵(1934)董(1948)两位已有专文论及。根据他们的研究,我们现在都相信以下两点:(1)《切韵掌图》不是最早的韵图。它不但晚于《韵镜》和《七音略》,而且晚于

  • 标签: 指掌图 切韵 韵图 人声 方言 中原音韵
  • 简介:黄虞稷編纂之《千頃堂書目》在目録學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不過,在其大量信息的背後仍存在諸多訛誤乖錯,爲學者利用帶來不便。或著者姓名,或字号,或籍里,或作品名稱、卷數等信息要素誤注,筆者整理若干則,以就正於方家。

  • 标签: 堂目 指誤 目指
  • 简介:时量补语的语义所指受到三方面的约束限制:其一,动词的过程特征对时量补语的语义所指具有限定作用;其二,动词的界性特征也对时量补语的语义所指产生影响;其三,认知图式以及篇章语境对时量补语的语义所指具有导向作用和微调功能。

  • 标签: 时量补语 语义所指 限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