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亚瑟·本森(1862—1925),英国散文家、诗人、教育家。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叔叔是19世纪哲学家亨利·西奇维克。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后来又分另0在这两个地方教学。1915年到1925年担任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院长。他的诗歌和散文在当时享有美名,他还写了很多广受欢迎的鬼故事,并留下了长达四百万字的日记。

  • 标签: 19世纪末 经历 剑桥大学 散文家 教育家 爱德华
  • 简介:本文详细探讨宗白华留德选择及其经历过程,尤其注重分析其留德期间对德国社会的不同体验,充分展现出作为留德学人的宗白华的丰富与多面性。

  • 标签: 宗白华 留德学人 留学史
  • 简介:汉语经历体标记“过”的历时性特征体现于包括“起点”“历程”和“终点”三要素构成的完整过程。“过”的经历体意义包括完整性经历和反复性经历。在事件随时间展开的过程中,“过”可以标示活动经历事态,也可以标示遗留状态经历事态,具体标示何种经历事态主要由具体表达式中动词的事态特征决定。

  • 标签: 经历体 动词类型 事态标示
  • 简介:1997年6月30日,我在位于德国莱茵河畔的科隆市应邀参加了由维尔纳·索内(WernerSonne)先生主持的德国电视一台和二台联合举办的“凤凰”时事述评节目中有关“香港回归中国”的新闻论坛。这是我于去年4月至8月31日在德国讲学活动期间的一次重要经...

  • 标签: 德国新闻媒体 电视台 香港回归祖国 中国问题 中国收复香港 电视节目主持人
  • 简介:本文旨在考察以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对于语言态度的影响,着眼于中国的英语使用者如何描述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从而探讨中国使用者如何看待多种英语。研究数据涉及769份问卷调查以及35个访谈,表明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会从四个方面对研究对象的语言态度产生影响。首先,缺乏跨文化交际体验,会促使人迷信英语本族语使用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流的必须条件;其次,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能够激励研究对象去质疑本族语特性与可理解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再次,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促使人去审视本族语英语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之间的绝对相关性;最后,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策略意识,继而成功应对英语多样化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这四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态度都折射出研究对象对于什么是可理解的英语的考虑。本文考虑了语言的可理解性与(非)本族语特性之间的联系,以及跨文化交际在理解这种联系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探讨对教学的启示。

  • 标签: 本族语特性 可理解性 英语作为通用语 中国英语使用者 跨文化交际体验 语言态度
  • 简介:1976年,RobertSmith与他的同伴组成了一支名NEasyCure的乐队,后来Easy被去掉,只简单地称为TheCure.这就是后来影响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英美流行音乐与时尚的“治疗”乐队。乐队的灵魂人物RobertSmith被称为“乐器通才”(multi—instrumentalist),吉他、贝司、小提琴、键盘、笛子、圆号……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RobertSmith可谓音乐界的划时代的人物,他是”哥特式(Gothic)摇滚”音乐类型的主要创立者,又因在吉他演奏方面的创新.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种音乐类型的先驱人物。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治疗 男孩 流行音乐 音乐类型 吉他演奏
  • 简介: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语言及沟通障碍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环绕智能与多模态实验室联合举办的首届言语治疗与康复技术研讨会于2015年1月15日至16日在深圳成功举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

  • 标签: 技术研讨会 深圳 康复 治疗 言语 香港中文大学
  • 简介:<正>精神病是人的大脑功能紊乱而突出表现为精神失常的一种疾病。精神病的形成既有外在因素,又有内在因素。内在因素是指人这个有机体内部的各种因素,包括精神思想状态、机体功能特性等。在多数情况下,精神思想方面的病变,往往是形成精神病的内在的主要因素。因此,运用“倾向性语言”从思想、精神上对精神病人进符治疗,便成为治疗精神病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人认为精神病人都是不醒人事的“疯子”,和精神病人对话先异于“对牛弹琴”,因此怀疑运用语言进行思想精神治疗的可能性,甚至认为这种治疗“缺乏科学依据”,一味迷信药物治疗、针刺治疗等疗法。其实,思想、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

  • 标签: 精神病人 倾向性 药物治疗 运用语言 针刺治疗 精神治疗
  • 简介:【2016原创仿真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继"毒胶囊""速成鸡"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之后,一些商家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仍在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剂;茅以升修建的钱塘江大桥,设计寿命50年,如今使用78年仍岿然不动,连大修都没有,已经超出"保质期"28年,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天山脚下陈俊贵给战友与班长守墓的义举没有"保质期",因为那是对承诺与良心永恒的坚守......

  • 标签: 系列食品 钱塘江大桥 天山脚下 茅以升 设计寿命 阅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