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处所「デ」格句首分布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句中宾语前分布表示动作进行的处所,句中宾语后分布凸显处所焦点。三者可共现于同一句中,其语义范围为:句首分布>句中宾语前分布>句中宾语后分布,符合时间范围原则,受包容原则支配。处所「デ」格的语义有多种指向,受客观现实、句法位置、谓语语义特征等因素制约。其中,客观现实是最优先的制约因素,在其允许实现的前提下,处所「デ」格的句法位置与谓语的语义特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句法位置 语义特征 语义指向 时间范围原则 包容原则
  • 简介:文章主要根据语义语法理论借鉴分布验证的理念和语义地图的方法解决句末助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从历时发展的角度,阐明现代汉语句末助词在语法研究中的地位,并着重指出句末助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其次,从正反验证的角度,把分布理念从形式和意义的对应性角度分成句法分布和语义分布,从而提升句末助词语义提取的科学性。第三,从方法论角度,针对句末助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句末助词自身的特点,借鉴注重系统性、连续性和层次性的语义地图分析方法,揭示多功能句末助词的内部语义分类及其关联性。最后,阐明运用语义语法理论解决句末助词研究问题的理论价值。

  • 标签: 语义地图 语义语法 句法分布 语义分布
  • 简介:语言的功能之一是传递语义信息,而信息的传递会产生羡余。该研究以信息论与语言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语言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羡余信息进行了多维分析,认为羡余信息可以分为描述性信息社、社会性信息、表达性信息这三种羡余信息的不同配置产生了不同语言文本的交流特殊性。该研究对翻译、特殊语境下语言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英汉 语义 羡余 信息
  • 简介:本文在潘秋平(2018)的基础上,立足于情态概念空间,重新分析文献中所记载的新加坡华语的“会”的用例,并通过语法调查扩大语料范围,确定新加坡华语的“会”的不同语法功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新加坡华语的“会”的可能来源和形成机制。

  • 标签: 助动词 新加坡华语 语义地图模型
  • 简介:“多”在数量结构中的分布和语义解释受到量词、数词、名词的性质以及“多”字结构所在的句法环境的影响.文章引入测量的视角,对这一系列看似错综复杂的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文章提出,“多”的使用条件具有双重性:1)只有具有内部结构性,即能够被“部分-整体”关系所定义的属性,才能成为“多”的语义作用对象;2)“多”不但要求其语义作用对象满足“部分-整体”关系的定义,并且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也必须维持相应的“部分-整体”关系.这一单调性限制不但为深刻说明“多”的分布和语义解释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汉语中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类别量词与其他量词等的分立提供了语义理据.

  • 标签: “多”字数量结构 单调性限制 测量语法 汉语数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