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翻译是世界观的转换”是翻译研究者根据洪堡特“每一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的论断提出来的。本文在论述了“翻译是世界观的转换”的基本论断后,主要从不同语言间在范畴化、词汇化命名机制、人类对客观事物处理加工方式、人类对客观事物价值、态度和观念差异以及搭配联想方式、词序认知思维和逻辑认知思维等方面的差异,论述了翻译中世界观的转换,即认知思维方式的转换机制,从而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标签: 翻译 认知 范畴化 命名机制 搭配联想 逻辑认知
  • 简介:本文运用莫斯科语义学派的元语言释义法以及.及Е.в.IIaAyqeвa词汇语义妙态模式中的研究方法,对多义词тре60вать内部的语义结构及其义项的派生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描写,从而更深入也认识多义动词内部义项间的关系,对词汇教学、词典编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多义词 元语言释义 派生机制
  • 简介:目前隐喻脑机制的神经生理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但是很少研究涉及双语者隐喻脑机制。本研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母语是汉语、二语是英语的中国人被试加工汉语隐喻和英语隐喻脑机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在加工英语隐喻时ERP成分N400比加工汉语本义、汉语隐喻和英语本义呈现更明显的负向波。左右脑在加工英语隐喻都有激活,活跃度比其他条件更高。

  • 标签: ERP N400 脑机制 双语者 隐喻
  • 简介:文章认为“动宾+宾语”的语体功能一方面是由“动宾结构”在词和语两重特征的作用下无法实现其具体时空性造成的,双音节短语、离合词、双音节动词句法特征与此不同,语体功能有所差异;另一方面是“动宾结构”的核心移位降低了原来状语表处所、时间等将事件具体化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了泛时空性造成的,代体结构尽管也发生了核心移位,但其中的动词具有较强的具体时空性,故具有口语性。

  • 标签: “动宾结构+宾语”双音节动宾短语 离合词 双音节动宾式动词 代体结构 泛时空化特征
  • 简介:本文在“长”、“短”语义扩展路径的基础上,根据结构的理解度指出“……长……短”结构存在等值性与不等值性两类。空间度量性和时间性“……长……短”结构是一种等值结构。而不等值“……长……短”结构有“名+长+名+短”和“动+长+动+短”两类,前者基本意义主要表示言说中提及“名词”,而后者基本意义主要表示谈论某对象的“长短”。该类结构语义整体上表现出偏指、泛指和虚指三种情形,这种不等值现象分别是概念提升、语境制约或结构压缩的结果。整体上看,“……长……短”结构经历了结构上不断框式化、语义上不断虚化的过程。

  • 标签: 不等值 语义类型 整合机制
  • 简介:该文从语体语法的角度讨论了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构成机制,首先讨论了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结构类型;然后指出了动词的名词化凸显了由子状态所构成的整体空间范域,而忽略了对子状态的具体叙述,具有了泛时空化的特征,因而具有书面语体功能;最后,讨论了该研究对于语体语法理论的意义。

  • 标签: 书面正式语体 谓词性成分的名词化 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类型 泛时空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