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2 个结果
  • 简介:八年抗战对老舍创作的影响相当大,抗战伊始,老舍就放下手头两部长篇小说的创作,用他的话说,就是不再“编制太平歌词”,而是以笔作枪,开始创作一些“有关抗战的短文”,为抗战进行鼓吹呐喊。这一时期,他开始尝试多种通俗文艺形式的创作,如鼓词、唱本、唱词等,并进行通俗文艺理论的探讨。此外,为了配合抗日宣传,他还创作了为数不少的话剧和新诗。

  • 标签: 八年抗战 老舍 佚文 长篇小说 文艺形式 文艺理论
  • 简介:河北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5月,出版了8卷本的.这部大书,印制精美,装帧大方.卷前有编者的长序,全面评价了何其芳的文学遗产,为读者提供了帮助.应当说这是一部很好的书,出版界要为它而祝贺,而赞颂.

  • 标签: 何其芳 文学遗产 佚文 读者 编者 考略
  • 简介:由陈思和、李存光主编,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主持编辑的《生命的开花——巴金研究年刊卷一》近日将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反映2003--2004年海内外巴金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和与巴金相关的重要史料,共分新刊巴金文选、论坛、史料、资讯四辑,首次发表一批新发现的巴金佚文、书信及其他珍贵文献。

  • 标签: 巴金研究 书信 佚文 文汇出版社 文学研究会 2004年
  • 简介:为了适应当今研究界把郭沫若放到更繁复的中西文化的广阔背景,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研究的迫切需要,王锦厚、伍加伦、肖斌如等同志继《郭沫若集外序跋集》后,又编成了《郭沫若学术佚文集》。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王锦厚 加伦 序跋集 文化工作委员会 方函
  • 简介:郭沫若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人们常常把他比为歌德,的确他是中国的歌德。二十世纪初叶,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冲突和搏击中,郭沫若带领一支年轻的队伍,异军突起,驰骋文坛,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兴起,建功立业。鲁迅逝世后,他成为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在中国思想文化阵地上继续鏖战半个多世纪,其活动的领域之广,接触的人事之多,产生的影响之大,这足以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独具一格的高峰。中外文化史上能够与他媲美的实不多见啊!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鲁迅逝世 文化巨人 百科全书式 中国文化史 中外文化
  • 简介:本文所介绍的,是聂绀弩发表于民国时期各类报刊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未收入《聂绀弩全集》(2004年武汉出版社),也不为研究者提及。笔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辑得这些作品,觉得这些作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聂绀弩,于学界的聂绀弩研究,应会有益。

  • 标签: 《聂绀弩全集》 佚文 武汉出版社 民国时期 搜集资料 作品
  • 简介:聊斋佚文六种(续)蒲松龄遗著马振方整理聊庸编处世格言百全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他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树德箕裘惟孝友;传家彝鼎在诗书。树德承鸿业;传经裕燕贻。天庥静迓惟为善;祖泽长延在读书。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

  • 标签: 佚文 蒲松龄 功名富贵 长循环 圣贤 十三年
  • 简介:废邮存底·致丁玲××:你的信我见到r。你说一切问题都应南专门的研究者来解决和讨论,谈到妇女问题时,你自己便感到一种责任。你不是“妇女问题研究者”,但你是一个“妇女”,所以从责任或权利各方面着想,

  • 标签: 沈从文 佚文 妇女问题 研究者 责任 丁玲
  • 简介:1934年6月15日创刊于上海的《社会月报》是综合性月刊,由陈灵犀编辑,胡雄飞发行,上海社会出版社发行,次年9月停刊。该刊虽然存在历史短暂,却有曹聚仁、何香凝、徐懋庸、陈子展、杨邮人、黎锦晖等著名人士为其撰稿。在该刊物上,

  • 标签: 上海社会 月报 林语堂 佚文 综合性月刊 1934年
  • 简介:本文辑录陆游佚诗四首,佚文二篇。其中《新塘竹枝词》二首录自绍兴鲁迅纪念馆编《越中竹枝词选》,原编者为民国山阴人胡维铨;《画醉道士》和《画醉僧》二诗录自清陈邦彦选编之《历代题画诗》;佚文《宋会稽陆氏重修宗谱序》录自上海图书馆藏《世德堂陆氏宗谱》,《俞氏家乘源流叙》转录自吕山著《俞明震研究》。

  • 标签: 陆游 佚诗文 竹枝词 宗谱序 补辑
  • 简介:近几年,对于鲁迅与梁实秋论争中的是是非非出现了不同的看法,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比起当年那种舆论一律式的单方评判,不同看法的交锋能使认识更加接近历史的实际。为了让人们更具体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鲁梁论争的真相,一些学者从尘封的书刊中扒罗剔抉,钩沉索隐,相继...

  • 标签: 梁实秋 鲁迅先生 佚文 思想分歧 人性 共产党人
  • 简介:  《冰心全集》出版后,中外学者、专家陆续发现了不少未收入"全集"的作品,尤其是2004年冰心的家人将冰心全部遗物捐献给了冰心文学馆,在遗物中,发现了冰心大量的日记、笔记、书信与手稿等.冰心佚文与遗稿是冰心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乃至政治与社会研究的宝贵资料,是民族的文化财富.……

  • 标签: 佚文遗稿 冰心佚文 尘封美文
  • 简介:据报道,新出版的巴金研究集刊卷二《一粒麦子落地》中,首次披露了方令孺致巴金、萧珊的十八封书信。这些书信写于1959至1966年间,“当时方令孺在杭州,担任浙江省文联主席。周围的许多作家都在写‘大跃进’等题材,方令孺也很想参与到时代大潮中去,但又苦于融不进去,因此在信中向她在上海的好友巴金、萧珊夫妇倾诉心境。”(《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1月9日)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这批书信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

  • 标签: 《文汇读书周报》 佚文 巴金研究 知识分子 书信 浙江省
  • 简介:晚清小说家大多又有报人身份,吴趼人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参与办理过多种日报,《消闲报》是最早的一份。此次辑录的佚文对于考证吴趼人生平经历、思想及写作的发展脉络等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考察他早期上海的生活和写作上更是提供了直接的信息。

  • 标签: 《消闲报》 吴趼人 佚文
  • 简介:1917年,陈衡哲以“莎菲”①为名在《留美学生季报》发表白话小说《一日》,被认为“文学革命讨论初期中的最早的作品”。②1918年9月,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人家说我发了痴》;1918年10月,接着发表白话剧本《老夫妻》。这些小说、诗歌、剧本奠定了她在新文学史上的拓荒者地位。陈衡哲1918年发表于《妇女杂志》的游记《记新大陆之村中生活》④,也是一篇十分独特的文本。这篇游记三千余字,虽用文言写成,但充斥现代词汇,虽是游记,但有着报告文学的气质。在目前所见的《衡哲散文集》、《陈衡哲散文选集》等作品集中都没有发现此文,至今学界也几乎无人论及。

  • 标签: 陈衡哲 新大陆 生活 《留美学生季报》 佚文 白话小说
  • 简介:读了2002年第1期上刊登的朱金顺、董大中两位先生评的文章,才知道有出版之事.我也想方设法买了一套.读后,说老实话,心头不免有点异样的感觉.

  • 标签: 鲁迅研究 佚文 书信 文章 感觉 出版
  • 简介:去年十二月郁达夫烈士诞辰110周年,烈士的家乡——浙江省富阳市召开了热烈且隆重的纪念大会,本人承邀参加了这次盛会。当时我向大会提交了郁的佚文——《倭寇的穷技》和佚信《南海来信》,作为学术材料,在会上印发和宣读。由此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注意,尤其是从事编纂新版《郁达夫全集》的诸位老师的注目。

  • 标签: 郁达夫 佚文 诞辰110周年 南洋 纪念大会 富阳市
  • 简介:笔者在收集南国社活动史料的过程中发现,学术界对南国社在一九二九年初到广州公演的情况研究甚少,相应的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也比较简略。从一九二九年二月上旬到广州至四月九日离开,田汉在广州待了两个月,他与广州戏剧研究所和陈铭枢的合作也主要在这一时期。这次在广州这个“荔枝与明珠之国”的公演,使南国社失去了它大部分的演职人员,几乎面临解体,这次的“沉珠”之痛对田汉的思想震动是很大的。因此,对南国社的广州公演史料的详细发掘,对于我们研究田汉这一时期的思想动向及后来南国社的“转向”都具有重大的戏剧史意义。

  • 标签: 田汉 《南国来矣》 《时代与艺术》 南国社 中国 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