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正>在我国文学史上,北宋时代的苏轼(东坡)确实是个极为突出的奇才、天才。他也是个政治家,早期在徐州、杭州等地做官的时候,都有较好的政绩,杭州的“苏堤”至今仍脍炙人口。但他毕竟更重要的是个文艺家,而且无论散文、诗、词、各种小札、绘画、书法等无所不能,并都属于第一流。开拓、创新,如行云流水,有高山深谷,嬉笑怒骂,全成文章。“年寿有时而尽,荣禄止乎其身”,多少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生前声势煊

  • 标签: 胡适 苏轼 文学史 艺术技巧 国民党政府 文艺创作
  • 简介:<正>张佑平,字佑之,男,1957年生于扬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办公室主任。作品入展“首届全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首届杏花村书法电视大奖赛”、“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览”。

  • 标签: 中国书法家协会 电视大奖赛 法兰 原文化 副主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最近这两年。每年冬天闹流感。都未能免俗。初秋时候。买了一副哑铃。说是练练。一曝十寒地练下来,没见到明显的好处。这一次感冒却创了“纪录”:发烧三天。有两天没起床。

  • 标签: 读书 文学评论 蒲松龄 《亦报》 小品 周作人
  • 简介:治史三书严耕望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304页,11.70元中学生中尽有能解奥林匹克竞赛题的高手,但他算不上创造性的数学家。"三家村"私塾很多讲三皇五帝如数家珍的老学究,但他也不是真了解历史。怎样才算是"治史",即研究历史呢?这本书亲切地告诉我们了。作者写《唐代交通图考》,把一千多年前全国的交通网络,每一条驿道经过的地点,站名,当地的风土习俗物产人情,全都复原出来。有人问这有什么用呢?回答是:没用。但是,你一天到晚吃喝拉撒,买进卖出,投机钻营,娱乐交游,又有什么用呢?为知识而知识,这是科学;为应用而知识,这是技术。这本书至少有一个用它表明,只要态度端正,无用的文科也许比有用的理工科,更接近科学。吴宓诗及其诗话吕效祖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第1版300页,(精)8.50元吴宓先生在这本书里表达了一个终生以之的愿望:写一部小说。一部!而不是多部1写一部小说,是留给世界一个人;写许多小说,那是向世界提供许多产品。吴宓先生没有写成,但他的日记和诗集,合起来即是一部小说。人活着,就有必要去观察、了解、研究别的人。从利害的立场去观察和研究,未免太累;若以欣赏的态度去观察和了解,就无异于读小说了。现在男女交往,庸俗的"我爱你",已经变成了高雅的"我读你"。然而事实上,读小说的人越来越少,可以当作小说读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了。

  • 标签: 小说 研究历史 交通网络 奥林匹克竞赛 中学生 三皇五帝
  • 简介:一次与从上海来的友人坐地铁,我们左邻的阿伯拿着香港某报的“风月版”(即色情版)看得入神,眯着双眼,乐而忘返,他早已泡在温柔乡里;右邻的男士,白领打扮,手捧着一本香港的《某某便利》,一页页翻着,发型的新潮,吃的时尚,天王歌星的新宠,女模特儿的露点。在车门一头,有两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互相面对面紧贴对方,

  • 标签: 入神 面对面 歌星 色情 时尚 年轻人
  • 简介:旁观者管理大师杜拉克回忆录(美)B·杜拉克著廖月娟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6月488页,24.80元这是一本可以与茨威格的名著《昨日的世界》相媲美的杰作,作者是在当今西方社会里极富声望的经济学大家。经济学的神髓,其实正在于关注"人",而不仅仅是"物"。这本书也是一部短篇故事集,其中写了作者在他漫长一生中结识的有意思的各色人物,写得非常传神。难怪杜拉克自己也最偏爱这本书,虽然这并不是他"最重要"的著作。读过《旁观者》,我们能够理解作者说过的一句话:社会终究是由许许多多的个人和他们的故事组合而成的。

  • 标签: 经济学 知识分子 旁观者 出版社 茨威格 故事
  • 简介:我曾经无端地设想过:要是没有书,这个世界将会怎么样?这是一道多解的难题。怎样解都有理。而任何一种解都不会全面。然而对于我,有一解却是无疑的,那肯定不是现在的样子。此刻,也许我会同三五个半百同庚,蹲在村头的南墙根,冬日的暖阳懒懒地照着。远处,还未收砍的甘蔗一碧如染,冒出新芽的冬菜绿得滴水,几头水牛弓着背,在风中大嚼主人新剥下的蔗叶,牛背上,停着一二只寻找牛虱的八哥、白面。近处,机耕路上驶来了一辆拖拉机,那是跑运输的大侄儿,招呼也不打,只喷出几股浓黑的烟,卷起一地鸡毛、灰尘。身边,几个孙儿在嬉戏。同庚们各自

  • 标签: 《西游记》 要是没有 拖拉机 白骨精 机关枪 机耕路
  • 简介:孙犁的一生,是与书籍相伴随的一生。在漫长的六十多年间,他主要从事的,都是与书有关的文字工作——编辑或写作;工作之余,又几乎把所有的时间,放在了阅读上面。不必说,他在进城以后,特别是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大批书籍,并孜孜不倦地整理着阅读着;更不必说,他晚年读书兴致之高

  • 标签: 孙犁 随笔 读书 藏书家 阅读过程 五十年代
  • 简介: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举办创作函授中心,这是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汲取任何方面的文化知识,都能够提高人的素质。我想每一个人心里都会有一种愿望,使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从我是个少年的时候,我就非常羡慕那些有学问的人,并且尽自己的努力去学习。现在我是个八十多岁的有病的老人了,但是我仍然羡慕有学问的人。我常常感觉

  • 标签: 中国戏剧家协会 文化知识
  • 简介:前不久,我在美国一位朋友家里住过几天,每当晚上我们从外面回到家的时候,信箱里都塞得满满的,朋友将这一堆花花绿绿的印刷品抱到屋里,码起来足有半尺多高——有报纸,有广告,有免费赠送的刊物,纸张优良,印刷精美。但他草草地一翻,随手就丢进了垃圾袋。我感到可惜,看到这样浪费文字和印刷术,总有一种特殊复杂的感受。我的朋友却说,你要想把这些东西全部看过来,一天到晚就什么事也别干了,没有那个必要。首先是这些东西没有太大的价值,而现代人最珍惜的是时间和空

  • 标签: 印刷术 免费赠送 印刷品 读书 文字 垃圾袋
  • 简介:《书城》第5期上,周其仁先生的《农地转让权与征地制度》,非常深刻。联想到近来我们常州发生的震动全国的"铁本"大案,许多媒体所关注的是银行违规贷款、土地主管部门违规批地等等所谓的宏大叙事,而原居住于此的失地农民最关心的土地似乎被冷落一边,而不少失地农民无家可归,只能栖身于亲戚家或搭窝棚或住小船,现在当地的一些已浇注水泥钢筋的土地已无法复耕,追其原由,还是部门利益在作怪。正如周教授文中所述:

  • 标签: 失地农民 征地制度 宏大叙事 浇注水泥 土地管理法 读书
  • 简介:平日很喜欢看电影,电影既是娱乐也是读书。对外面的世界我们充满好奇,求知欲很旺,可惜语言是莫大的障碍。我又怀疑一种语言是否可能不打折扣地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因我知道语言并非仅是传达的工具,本身就有社会和历史的内容,每两种语言就必定不会有完全相应的字词句。电影却是几乎接近国际性语言,它用我们大家都懂的画面来描写故事,语言的障碍仅剩下影片中的对话了。而对话在此故事环境中,即使错也错不到哪里去。所以,我觉得,看外国电影倒是一条了解外国优良文化艺术的捷径。

  • 标签: 国际性语言 战地浪漫曲 午夜牛郎 文化艺术 喜剧性 刀光血影
  • 简介:四、藏书与书房自问也算是一个爱书人。有一段日子,把藏书的多寡当成是一种莫大的乐趣。书越买越多,每次搬屋、搬写字楼,都被一本本沉重的书折腾得死去活来。在楼价腾贵的今天,单是如何放置这些有增无已的书籍,便要大费周章了。提起爱书、藏书,古人有一个惊心动魄的例子……话说明世嘉靖年间,江苏省松江县有一个叫

  • 标签: 藏书 读书 书房 阅读 图书馆 坐拥书城
  • 简介:  在我的家乡三川,寻常百姓家家都要在房子里修一间书房,哪怕是三代文盲的农民家庭,以示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我家也专门在楼上装修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书房,也兼作我的画室用.只是工作在外,很少回家,即便回家也是匆忙往返,鲜有闲情逸致呆在阁楼上看书作画,最多到阁楼上拂扫拂扫灰尘,静默立于习作前稍作冥想.这次就不一样,有几天的时间休息,又逢雨季,我最喜欢的可以蜗居读书的日子.……

  • 标签: 听雨读书 阁楼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