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  作为中国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又有幸成为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位见证者,香港回归前后的历史风云自然而然地形诸我的笔下.从1993年出版的《王一桃香港诗辑》到2003年刊行的《诗的回音壁》前前后后的十七种诗集中,我总共为香港写了五百多首长长短短的诗.……

  • 标签: 诗歌创作回顾 香港回归诗歌创作
  • 简介:香港原是个政治冷漠的地方,在文化身份上任由英国与中国的国族叙事加以构造,但自八十年代初中英谈判开始后.香港现有殖民地身份的消失,忽然唤醒了港人的本土文化意识.于是有了大量的重构香港历史的“怀旧”之作.有了大量的对于香港文化身份的讨论。亚巴斯(AckbarAbbas)曾引用本雅明关于凡是变成影像的总是一些将要消失的东西的说法,验证八十年代以来的香港的文化景观。香港历史上本土意识发展的高峰,出现在香港即将失掉的时刻.这一看似吊诡的事实正出于这种逻辑之中。

  • 标签: 香港 都市生活 爱情主题 小说 叙事方式 文化内涵
  • 简介:香港是一个大邂逅,是一个奇迹性的大相遇。它是自己同自己热恋的男人或者女人,每个夜晚都在举行约会和订婚礼,尽情抛洒它的热情和音乐。”上海作家王安忆在她《香港情与爱》(1993)的开头如此写着。王安忆未必是香港通,但是从另外一个中国都会

  • 标签: 香港 都市生活 小说 叙事方式 爱情主题
  • 简介:年届六十的薛鹏举教授从东海大学校长的岗位上卸任了。卸任那天傍晚,他踩着落日的余晖回到家来,把公文包往沙发上重重地一扔,满脸灿烂地对妻子说:“这下轻松了,终于结束非人的生活了。”

  • 标签: 回归 大学校长 公文包
  • 简介:到北京学习快两个月了,“例假”一直没来,怎么回事?晓晴自己也不知道。水土不服,还是……?身体并无不适之感,饮食、情绪也可以,奇怪,自有“例假”以来,这还是第一次不正常。“一定是有喜了。”河南大姐非非在乡下干过几天赤脚医生,又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俨然一个过来人的口吻。“不会的……”晓晴望着非非,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涌上一阵甜蜜。

  • 标签: 在乡下 医院检查 软缠 透不过气来 北京火车站 一遍遍
  • 简介:一九八九年七月十八日,我提着一个人造革小包,包里装着我的香港出生纸,从深圳罗湖过关,移居香港。我年近不惑,不但家庭崩离,事业无成,还欠债四千。不过,小包里装着我刚写好的两篇小说,另外还有朋友铁夫给我的一个香港电话号码。他说这位杨先生曾将他两篇小说发到了港台刊物,也许有在香港投稿的途径,你可去找找他。

  • 标签: 香港 电话号码 人造革 小说
  • 简介:时间逼近,是了解香港文学的时侯了.而对香港历史及现状的了解,不仅要深入它的政治、经济层面,同时也要掘进它的精神、文化层面.潘亚暾、汪义生合著的《香港文学概观》便搭起了一座香港文学与祖国相会的鹊桥,是人们纵览香港文学历史、现状的一个制高点.(一)香港,素有“东方明珠”之誉,物质经济发展迅疾,如今它已成为现代化、多元化的综合性国际经济中心,此世人有目共睹,但倘若言其文化及精神领域,却有人讥笑其为“文化沙漠”.如此言论自是浅薄之言,人们除了姑妄听之、一笑了之之外,心里也因此回荡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警钟声——世人对香港文化事业关注太少,整理、评价、总结香港文学的工作尚未真正开始、完全展开.因此,对那种“香港是文化沙漠”的短视的抨击自然缺少一种以事实和科学为根据的力度,流于愤激之言.

  • 标签: 香港文学 通俗文学 香港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化沙漠 现实主义
  • 简介:11月10日-13日,由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1”在香港举行,这是继“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09”成功举办之后的又一次诗歌盛事,共有二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的国际诗人和汉语诗人将参与本届盛会,进行诗歌朗诵和专题研讨。这是有史以来香港规模最大的国际诗歌盛会。

  • 标签: 香港中文大学 诗歌朗诵 国际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专题研讨
  • 简介:转瞬二十三年光景。那是一个人逢盛世、临近世纪更迭的时日,一个人心顺畅、热血奔涌的时日。历经百年沧桑、风雨磨难的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 标签: 回归
  • 简介:回归秋天总听到那个声音在门外忽远忽近天空中飘着马的影子土里依然很热土地遭遇了很多

  • 标签: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读蔚然的小说非常轻松,这一是因为他的叙述很流畅,一个故事讲下来,基本上没有故意绕来绕去的地方,不让人费周折;其次是他的语言很本色,既不造作也不简陋,与他写的乡村故事融为了一体。在读多了当代文坛上那种佶屈聱牙、矫揉造作的小说后,突然读到这样的作品,确实有一种新鲜和欣喜的感觉。我们首先来看他的叙述。这三篇小说叙述的都是中国社会这几十年中的乡村故事,乡村的现场感很强,人物的心理和语盲很鲜活,完全是乡村人的真实生活和面目,丝毫不带知识分子气,也没有生硬的居高临下的说教色彩。

  • 标签: 小说 作品 乡村 真实生活 生活细节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