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一、清代书场弹词发展史的简单勾勒书场弹词属于民间曲艺,在旧社会是下九流的江湖行当,一般的文人是不屑于将笔墨点染其间的,所以尽管书场弹词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今天要想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也还是相当的不容易。而从过去文人笔记中搜辑到的片言只语仅仅能够让我们模糊地知道这是一门至少在南宋就有的说唱艺术,经金、元两代直到明代,一直不绝如缕地在民间流传着,只是由于资料的关系,我们今天很难详细地勾勒其时的演出状况和文本特点罢了。对此历史的遗憾,我们只好等待历史的奇迹出现。现在我们能做到的,是对距离我们的时代最近的、资料和文本保存相对比较好的清代书场弹词作一番探究,相

  • 标签: 清代 书场弹词 发展历程 基本特征 民间曲艺 说唱艺术
  • 简介:5月14日,“青岛群星书场”揭牌仪式在青岛市文化馆隆重举行,并于当日举办首场演出及主题研讨会。山东省内众多曲艺家和曲艺爱好者汇集一堂,共同见证“青岛群星书场”启动。

  • 标签: 青岛市 书场 揭牌仪式 曲艺家 文化馆 爱好者
  • 简介:益阳弹词是益阳地区的主要曲种之一.本文通过对益阳弹词的历史沿革及艺术特点的考察和研究,分析、总结益阳弹词音乐的基本情况.

  • 标签: 益阳弹词 历史沿革 艺术特点
  • 简介:9月22日,由北京麦子店街道工委办事处举办的“喜迎60年,浓情麦子店——百姓书场国庆献礼晚会”在加拿大国际学校礼堂举行。来自地区社会单位的代表、地区居民、驻地武警等400名观众相聚在一起,以歌舞、曲艺等形式为祖国60华诞献礼。

  • 标签: 国庆 书场 百姓 麦子店街道 国际学校 办事处
  • 简介:茶馆书场,是我国曲艺表演艺术的摇篮,承载着一代人的美好记忆,见证着传统曲艺的兴衰。鼎盛时期,杭州有书场100多家,说书艺人100余人,而如今,杭城书场所剩无几,杭州市拱墅区大关的"百姓书场"是其中之一,目前仍在每天坚持,受到听书迷的追捧和喜爱,2014年,被认定为第一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

  • 标签: 杭州市 拱墅区 困境与出路 书场 百姓 公益型
  • 简介:自古名山不在高,灵岩秀色独佼佼。松荫幽谷盘蜿上,蹬道梯劲缠山腰。迎客亭倚松迎客笑,望佛来后龟把首翘。凝望太湖浪滔滔,采香泾一水如矢直,后鼓旁小憩把苏城眺。

  • 标签: 开篇 弹词
  • 简介:众所周知,代表苏州地方曲艺的是“苏州评弹”——即评话和弹词,俗称“大书”、“小书”。弹词就要除说表角色以外,再加上三弦、琵琶自弹白唱来表达书中的情景叙述和人物的情感宣泄。我在评弹界中只是一个末学后进之辈,所以只能是“浅说”,

  • 标签: 苏州弹词 字正腔圆 苏州评弹 情感宣泄 曲艺 三弦
  • 简介:车王府旧藏弹词存60余种,2000余册,今归首都图书馆。此批曲本以刻本为主,兼有部分抄本,刊刻时间上自清乾隆年间,下迄同治、道光时期,且有10余种稀见和较早刊本,是不可多得的俗文学文献。1935年刊凌氏《弹词目録》与当时其它弹词目録一样,多着録题名、作者、刊刻时间及书坊,于卷、回、册及本事、体例等则略而不题;又因目録发表与凌氏整理车王府藏弹词的时间相距多年,且《弹词目録》中多存由笔误或其它原因造成的错讹之处,这也增加了后人据以判断同名弹词版本异同的难度。本文着重介绍这批弹词的来源、整理状况,同时以文本校读为基础,对《弹词目録》及其它着録这批弹词的目録如《弹词宝卷书目》等的着録作补正,对部分稀见曲本从版本、本事、内容等角度予以揭示。

  • 标签: 清朝 蒙古 车王府 曲本 弹词
  • 简介:苏州评弹是一门古老的说唱艺术,她韵味醇厚、气质高雅、流派纷呈、沁人心脾,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这颗璀璨的"江南明珠"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又分为评话(大书)和弹词(小书)。弹词有"说噱弹唱演"五门技艺,而弹唱水平更是对弹词女演员的考验。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基本形成了以下流派和曲牌:

  • 标签: 苏州评弹 说噱弹唱 说唱艺术 女演员 唱篇 黛玉焚稿
  • 简介:唱腔在中篇苏州弹词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丽调因曲调婉转清丽、注重结合说唱内容而被广泛运用。它有力地推动着剧情的发展、真切细腻地描摹人物性格,把观众带入大喜大悲的丰富的情感审美体验之中,同时又得到了伦理的洗礼。

  • 标签: 苏州弹词 五姑娘 流派唱腔 趣味盎然 情节结构 人物性格
  • 简介:我从2004年底开始构思,2005年创作的长篇弹词《大汉吕后》演出至今已经十年了,在十年的演出中,走遍了江浙沪大大小小的码头,有城市,有乡村,有社区,都取得了很好的上座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回报,受到了广大评弹观众的赞扬。但是我并没有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又开始了创作第二部长篇《大汉风云》。一."说好书",必须"多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说好书"为了创作《大汉风云》,我查阅史料和有关资料,写作时用了半年反复地修改完善。

  • 标签: 江浙沪 经济回报 吕雉 项梁 十年 《鸿门宴》
  • 简介:如果说,20世纪“苏州弹词女神”朱慧珍精妙绝伦的那一曲俞调开篇《宫怨》,已然刻画了杨贵妃摇摆、挣扎、祈祷在唐明皇对她“弃与爱”的抉择之间——那种不甘于罢休“天生丽质难自弃”“三干宠爱在一身”的争爱夺宠,那么,她那同样出色不二的弹词开篇《寿堂唱曲》,则明了无比地表现出秦香莲在被陈世美弃绝之后的倒戈抗击,甚至可以说,它就是古代版“女权主义式”人性觉醒的铿锵高歌。

  • 标签: 苏州弹词 开篇 朱慧 赏析 审美 纯美
  • 简介:中国的民间叙事研究与西方表演理论均以讲述人(或者表演者)为中心,对受众的关注较少。评书作为民间叙事的一种形式,其现场表演的过程既有讲述者的叙事与表演,也有受众的多角度参与,而且受众参与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表演之前开始,贯穿于整个叙事过程,延续到表演之后,对表演文本的生成、传承具有价值,同时,受众研究也是对表演理论某种意义上的修补。

  • 标签: 受众 参与 书场 表演理论 民间叙事
  • 简介:看"平江风光"推开——评弹清雅或许,当你风尘仆仆、来去匆匆,已然被姑苏城西"枫桥夜泊"的悠长诗意陶醉而过头地迷恋出几分审美疲劳的时候,那么,何妨不先将那因了"涛声依旧"之羁绊而沉重于心所谓的"千年的风霜"权且抖落在一旁,去轻快地摇转身躯、款款步入这古城"对面"往东不过万米咫尺的平江路——有着上千年故事,苏州城最古典的小桥、流水、人家。

  • 标签: 苏州弹词 苏州城 张鉴国 仙乐 枫桥夜泊 摇转
  • 简介:<正>一、背景清代末叶,随着上海的开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整个上海就逐渐形成为我国南方的文化中心。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开始相继涌入上海,使上海滩成为一个兼容四方杂艺的交汇点。各种艺术形式在这里相互竞争,相互交流,相互渗透。于是它们各自又因此而得到长足发展。其时,上海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口岸,使其有得天独厚的领先条件于其他地区优

  • 标签: 经营方式 上海 艺术形式 曲艺 戏曲演出 茶园
  • 简介:读罢2017年第1期《曲艺》杂志刊发的袁小良《苏州评弹现状的喜与忧》一文,感到了一位青年艺术家代表苏州评弹界所进行的思考,所承担的责任,深深而切切。演员“艺术修养化”、书目“时代气息化”、听众“懂行年轻化”,应该说,这言简意赅的“三个化”是袁文为苏州评弹发展愿景带来的美好目标。袁文也进一步勾发起笔者遐想和探寻评弹艺术创新方式的心绪。借此机会,笔者想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 标签: 苏州评弹 创新方式 现状 弹词 中篇 青年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