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直以来,女性主义都陷入“女性是什么”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这个问题已不重要。因为.在这种多元的社会文化体系中.女性可以体验多种不同的自我.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找到合适的方式把自己内在丰富的潜能释放出来!并在此过程中完善自我.找到适合自我的存在方式.寻求两性的平衡、沟通与和谐。从许鞍华导演的最新一部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姨妈”身上可见一斑。

  • 标签: 后现代语境 中国女性 现代生活 影片 女性主义 文化体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13
  • 简介:这一倾向将使壁画艺术成为诸多艺术形式中率先进入民间的先锋,2001.6.7-8.  [2]李雪晖.当代中国壁画创作与公众审美期待,引领他们参与到壁画的创作过程中

  • 标签: 中国现代 后现代倾向 壁画后现代
  • 简介:后现代主义的角度看中国话剧,应从演出与活动这种“野史”的角度来考察。中国自80年代以来,走出了一条探索戏剧的路子,它的意义主要在于同国际“接轨”,向传统的“戏剧”观念和概念挑战。90年代之后,中国话剧的剧场越来越小,出现了市场危机。为解决这个问题,应从后现代理论那里借鉴一参与性理论,通过这种理论的操作,改变戏剧不景气的现状。

  • 标签: 话剧 理论思路 中国 后现代理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9-18
  • 简介:现代艺术是为形式而形式,这就是西方的现代艺术,  三、后现代艺术的出现反对现代艺术的力量是在1960年代未出现的

  • 标签: 后现代艺术 艺术起源 西方后现代
  • 简介:陈丹青先生住我院的讲座上,我现场提问提到了《有害的艺术》一文,现写此文也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向南先生《有害的艺术》一文(载《艾苑》2000年第4期,经《美术》2001年第1期转载,甚有“扶正”之意。)及因之引发的赵明荣先生《为后现代艺术辩护》一文(《美苑》2000年第5期),涉及的中心问题其实是关于中国后现代艺术的发展状况、方向的问题。两篇文章都各道出了作者所关心的一面。

  • 标签: 中国 后现代艺术 后现代主义 艺术特征 行为艺术
  • 简介:后现代绘画在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中以艺术的方式洞见了现代绘画对“定在”的表现。并将这种理论洞见外化在拒斥现代绘画艺术手法的后现代抽象力之中,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绘画独特的艺术技法。后现代绘画通过截取的搬用、变化的组装、碎片的整体突破了现代绘画“形式化”的创作路线。

  • 标签: 后现代绘画 艺术手法 抽象力 现代主义绘画 后工业社会 艺术技法
  • 简介:后现代看法后现代是一个极其不准确的音乐概念.这个术语是否涉及一个时期或一种审美的、聆听的态度或一种创作实践?后现代音乐是否还在极力界定自己,或它的时代是否已经过去?它是否是对现代音乐的抗争,还是继承?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力量?它是对音乐的创新,还是对旧音乐的再利用?它是如何传播的?它为何采用那些先前被认为是对成功的艺术,甚至是对一个良好感觉有害的文化资源?后现代艺术是游戏,还是认真的?

  • 标签: 音乐概念 现代音乐 后现代艺术 审美 感觉 创作实践
  • 简介:后现代”对于我们所置身的文化语境而言,不再是一个恍如隔世、处于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异已,而是我们自身语言/生存的表征。随着商品经济对艺术铺天盖地的轮番冲击,全球文化越来越被大众传媒和全球性的商业及文化活动系结在一起,用法兰克福学派重镇阿多诺的话来说,“商品已经成为它自己的意识形态”。这种无所不在的商品化特性,势必促成那“后现

  • 标签: 当代戏剧 后现代社会 异已 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活动 全球文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10
  • 简介:服饰艺术 后现代 解构 拼凑 形式 世俗化    人类服饰从防晒御寒、取悦异性的个体行为,解构、拼凑、形式夸张和世俗化,当代设计师的任务似乎只在于将不同的艺术形式拼凑、折中或综合

  • 标签: 后现代服饰 服饰艺术 析后现代
  • 简介:后现代艺术作品的风格纷飞乱绪,全然没有清晰的逻辑,主流、主导无从谈起。随之衍生的解构、极简、后极简、新表现、潜在古典、粗鄙化、偶发、高科技、无意识、原创性、反艺术……人们看得目瞪口呆:这是怎么了?然而,艺术家族敢于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艺术作品 反艺术 表征 多角度 艺术家
  • 简介:陈世雄在《艺苑》(2008/12)上发表了文章:《从现代后现代——战后西方戏剧的转向》。文章认为,“后现代”并不意味着与“现代”截然分开,它“无疑是现代的一部分”,意味着“从以前的方向转到新的方向”。人们不得不用“后现代”这个词是因为找不到一个更确切的词来取代它。

  • 标签: 后现代转向 西方戏剧 战后 “后现代” “现代” 文章
  • 简介:后现代”作为当代西方所特有的文化现象,酝酿并产生于现代之中,但是“后现代”更多地表现出对现代的一种断裂和超越,而不是简单的延续。我们在理解它时,可以参照后印象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关系:后印象主义的产生受印象主义的影响,但前者持有的艺术观念与后者大相径庭,而且印象主义基本上是以一种反印象主义的面貌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则可以看作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否定和扬弃。现代主义以

  • 标签: 现代主义 后现代性 现代主义艺术 后印象主义 艺术的生产 通俗艺术
  • 简介:当下普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思潮,以法国的“五月风暴”为时间标志,在哲学、宗教、艺术、文学中均有深度的反映,它与欧美的现代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五月风暴” 文化思潮 60年代 20世纪 普遍
  • 简介:现代舞”是存西方文化的革新中产生.它代表着城市文明下人们对自我感知、自我探求、自我追寻的艺术道路,是革新宗教、革新思想、革新行动的风格代表,更是现代艺术家倾尽全力存创新与抗争之间所做出的全部努力。

  • 标签: 革新思想 后现代 现代舞 自我感知 城市文明 西方文化
  • 简介:由浙江省京剧团创作演出的青春京剧《告别迷茫》,在京剧舞台上刮起一阵创新风。用一句戏剧界的行话来说,《告别迷茫》是一出“定向戏”,该剧的局限性自然由此而来;然而,艺术从来就是在局限中闯出一片灿烂时空来的。

  • 标签: 后现代艺术 京剧团 告别 青春 浙江省 演出
  • 简介:小说家大卫·洛奇[DavidLodge]在《小世界》中,塑造了这样一群学者、教授形象:他们满世界地飞来飞去,出席各式学术会议,借此观光旅游、追名逐利、冒险猎艳。这部小说在讽喻现代知识分子的生活侧面的同时,也勾画出了所谓的“后现代”生活的典型特征,鲜活地揭示了当代人对于前所未闻的发展速度的体验。而这种神速的情势大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加速了信息的交流,只要按一下电脑键盘,信息在数秒之内就能到达世界各地,速度免除了人们期望的心境,消弭了反思的空间,推进了事物的多元变化。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小世界》 现代知识分子 “后现代” 学术会议 观光旅游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音乐批评中出现了以反思中国新音乐发展道路、批判现代音乐为契机的后现代话语。这种后现代话语是以当代文化批判中的现代性反思为依托的,显露出放逐现代性的价值迷失。

  • 标签: 文化批判 音乐批评 现代性 后现代性
  • 简介:我发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已腐朽不堪》一文之后,许多人反馈信息都透露出一种难以接受的质疑,他们之中大部分是比较有想法的艺术家。有人指出我是悲观的,实际上,我把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与中国本土传统派艺术视为一种同是失效的“废话艺术”,而不存在悲观或乐观

  • 标签: 后现代艺术 社会基础 艺术社会
  • 简介:一、多元化的视觉表现形式基于后现代美学的影响,当代标志设计在视觉表现方式上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跳脱传统设计的单纯化、简洁化的静态形式,由简约的几何形、标准形朝向立体、渐变等丰富的表达方式拓展。引进混合叠加、3D等新型表现方式,令标志设计呈现出极高的变化性。Mikhailov&Partners顾问公司标志(图1)便是典型的后现代设计标志。其设计的图形元素选的是六边几何框架,让基本原始图像叠加于固化的框架内,采用富于装饰性的图

  • 标签: 中的后现代 后现代语义 标志设计
  • 简介:后现代主义已不再是一个空洞而枯燥的概念,而是作为一种观念,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后现代主义发展至今,已经在引文里所提及的文学、艺术、美学等领域形成为一种“语境”,所有相关的创作、生产以及接受、欣赏活动都已经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语境下进行。音乐剧这一西方年轻的舞台艺术,自然也离不开这个语境。

  • 标签: 后现代 音乐剧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