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7-27
  • 简介:所以《杂赋》类《客主赋》虽没有一篇作品存下来,《杂赋》类中有,《杂赋》中有《成相杂辞》十一篇

  • 标签: 俗赋 敦煌俗 文学史意义
  • 简介:敦煌”,旧时“丝绸之路”必经的重镇,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多元艺术在此融合重构。敦煌大厦地面以上层数为20层,总建筑面积在2万平米以上。如何充分利用“敦煌”的品牌效应来提升大厦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能打造出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智能化办公建筑,这是本案的重点。

  • 标签: 敦煌 丝绸之路 中西文化 建筑面积 文化内涵 品牌效应
  • 简介:头顶佛光的敦煌壁画人物,形象鲜明:高髻、蛾眉.细眼、红唇,丰满的身材,修长的手臂,端庄的神态.鲜艳的服饰。在小朋友的笔下,这些形象更富想象力.而且充满神秘色彩。

  • 标签: 敦煌壁画 想象力 神秘色彩 小朋友 形象 人物
  • 简介: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敦煌舞谱残卷中,有两份特别引人注目。一份是李正宇先生发现《南歌子舞谱》,此谱书写在斯5613卷的《书仪》残卷中,《与夫书》标题的空白处,自左而右共四行。第一句即是“上酒曲子《南哥(歌)子》”,接着是“慢二、急三慢二”等节奏提示,

  • 标签: 敦煌舞谱 舞蹈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历史价值
  • 简介:中日乐舞交流源远流长,该文叙述中国戏曲学院师生与日本花柳千代舞蹈团愉快的合作共同成功地表现了《大敦煌》这部祈求永远和平的舞剧,它成为中日乐舞交流史上的亮点,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特刊载此文以为纪念。作者系原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周育德先生。1997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日本舞蹈家花柳千代创作舞剧《大敦煌》,在北京和东京成功的演出,圆了她多年来萦绕心头的一个辉煌的梦。在《大敦煌》的创作和演出中,和花柳千代的合作,也促成了我第二次对日本的访问。

  • 标签: 中国戏曲学院 舞剧 演出 乐舞 舞蹈家 创作
  • 简介: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研究、考证,破译出千年前的《敦煌唐人大曲·琵琶谱》,并作了理论上的阐述,这是一项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1981年12月3日,作者在济南山东音协召开的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上宣读过有关论文,这里发表的是其中部分内容的整理文稿。本刊下期将披载全套译谱25分曲。——编者

  • 标签: 敦煌曲谱 谱字 慢曲子 敦煌莫高窟 大曲 琵琶演奏
  • 简介:说起敦煌,你或会想起岑参笔下那“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的异域风隋;或是王傅笔下“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送君走马去,遥似踏花行”中那漫漫古道与连天飞雪;抑或是曾菜笔下“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烽烟断绝鸟不飞,十一年来不解围”的塞外沙场,

  • 标签: 《敦煌》 芭蕾舞剧 艺术评论 艺术作品
  • 简介:敦煌莫高窟,这颗沙漠上的明珠,我们民族的瑰宝,她象永不陨落的明星,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她象永恒的磁石那样,紧紧地吸引着现代人,大家怀着探圣心理,前往朝拜瞻仰。千佛洞壁画的长度约为25000余米,即25公里,高度约5米,总面积则约125000平方米,真是一条稀世珍有的艺术画廊.在这艺术的瀚海上,历千余年,经十几个朝代,沧桑变迁。无论是经变或本生佛传故事,都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象,变化多样的构图、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切的艺术感染力,引起世界的瞩目。

  • 标签: 经变 敦煌莫高窟 艺术画廊 生佛 艺术感染力 艺术风格
  • 简介:甘肃敦煌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在甘肃杂技团的杂技晚会中,有不少是有敦煌特色的节目,《敦煌梦幻》就是以敦煌文化为底蕴编创的节目。它以三人女子造型和单手顶

  • 标签: 壮美敦煌 敦煌梦幻
  • 简介:敦煌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敦煌藏经洞即有唐代剪纸作品的发现。敦煌剪纸技艺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它的工艺过程、式样、刻法、构图、创新方面。传统敦煌民间剪纸有喜花、灯花、衣饰花、窗花等类别。敦煌民间剪纸艺人不仅心灵手巧,而且眼界开阔,创作题材不拘泥于传统的民俗风情,创作手法求新求变求活,能够在方寸之间剪出灵动飞天、慈祥菩萨、雄浑建筑、花鸟虫鱼。近几年的敦煌剪纸,因创作内容和莫高窟壁画紧密联系,吸引了众多媒体和中外游客。

  • 标签: 敦煌藏经洞 民间剪纸 工艺过程 民俗风情 创作题材 创作手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5-09
  • 简介:研究敦煌壁画的造型艺术、色彩艺术、教育思想等一系列的问题,敦煌壁画艺术造型色彩教育思想    敦煌是西部人的梦想,    三、敦煌壁画与人为善的教育思想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

  • 标签: 壁画拾零 敦煌壁画 解读敦煌
  • 简介:说起敦煌,人们会想到什么?是莫高窟珍贵的彩塑和壁画,还是横贯中西的丝绸之路?是充盈于旷野间袅袅的梵音和深藏的经卷,还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自然风光?无论是哪一方面,敦煌都有着其无与伦比的深厚与丰富,因而,千百年来,敦煌也格外受文人雅士的青睐。以敦煌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很多,但是这并不会阻碍人们继续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它,因为,敦煌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

  • 标签: 文人雅士 艺术作品 孤烟 梵音 合唱作品 创作构思
  • 简介:上世纪初,沉睡千年的敦煌石窟藏经洞意外地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于是在全世界形成一门显学——敦煌学。在为数众多的敦煌遗书中,人们惊喜地发现了一份唐五代时期的乐谱,这份乐谱随着1938年日本学者林谦三氏与平出久雄的论文《琵琶古谱之研究》的发表,逐渐引起了全世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在这片神奇而又充满魅力的园地里,一大批学者孜孜不倦地耕耘探索着,皓首穷经,从青丝直至白发。上海音乐学院陈应时教授就是诸多从事敦煌乐谱研究的著名学者之一。

  • 标签: 敦煌乐谱 陈应时 辨证 日本学者 上海音乐学院 唐五代时期
  • 简介:敦煌莫高窟与音乐有关的洞窟220个;西千佛洞7个;安西榆林窟20个;东千佛洞3个;水峡口1个;肃北五个庙2个。共计250多个,约占整个洞窟的一半。这么多与音乐有关的洞窟,充分表明了音乐在石窟艺术中的地位重要。佛教活动需要音乐,佛教石窟壁画也需要音乐,...

  • 标签: 敦煌壁画 八字形 观无量寿经变 复合式 排列形式 乐伎
  • 简介:敦煌壁画共有乐器图像6300多件.其中打击乐器1800多件.吹奏乐器2700多件,弹拨乐器1700多件,拉弦乐器5件.涉及不同乐器约70多种,形成了丰富、多样、灵活、古朴的组合特色。敦煌壁画乐器组合与敦煌壁画乐队排列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体现了乐工所持奏的乐器.后者体现了乐工所坐的位置。为研究我国传统乐器组合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具有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 标签: 敦煌壁画 乐器组合 主要特征 艺术价值
  • 简介:对现今《敦煌乐谱》节拍解译的几种主要方式,加以研究分析,并指出其不确之处,同时,阐述笔者先前提出的"迟叠式"的节拍解译方式,以求和同仁们一起为进一步解开《敦煌乐谱》节拍之谜而努力。

  • 标签: 迟叠式 乐拍子 只拍子
  • 简介:本文以唐末五代为历史背景,将归义军文学与同时期中原等地文学进行比较,指出:归义军文学集中反映了当时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歌颂了为维护国家和平统一、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具有珍贵的文学和史料价值。归义军文学平实、通俗、朴素、自然,同时不乏大胆夸张的浪漫想象.体制上散韵结合,唱白夹用.大量运用民间口语、俗语和谚语.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归义军文学的深远影响不仅体现文学体裁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繁荣,更体现在平民阶层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上。

  • 标签: 归义军文学 中原 艳情 现实主义 通俗平实
  • 简介:<正>敦煌壁画,以唐代最成熟和完美,但最能激起一种莫名的心灵颤动的,却似乎还是幼稚的早期作品。该怎样理解这一审美现象?它是作品本身的特殊魅力所致,还是欣赏者的心理倾向呢?应当说,两方面的原因都有,但以前者为基因。欣赏者的审美倾向,有偏爱的成分,但主要是随着时代而变化了的新的心

  • 标签: 敦煌壁画 美学性格 壁画艺术 故事画 装饰性 欣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