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编者按:胡问遂1951年师从沈尹默,为其入室弟子,学书二十余年,擅书诸体,尤工真、行、草。胡问遂研习法帖,读、临帖,务求“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反复琢磨如何下笔、运笔、转折。其所临书送师过目,竟被误以为是“印刷复制品”。胡氏数十年坚持不懈,尤得力于北碑,并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其书法浑厚凝重,洒脱灵动,气韵高雅,意态从容,是海派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人物。胡问遂理论与实践并重。他十分善于从中国书法的历史传统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把对中国书法史的学习探究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他甚至说对书法历史的探究绝对不亚于书法实践本身。他对中国书法风格的演变转换了如指掌,烂熟于胸,他的论文和专著,在书法理论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因此,他的书法创作才能“根深叶茂”、厚积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为此,我们特刊发胡问遂的《论入和出贴》一文和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书法史 书法艺术 历史传统 理论与实践 融会贯通 代表人物
  • 简介:学习绘画,主要是师法造化,临摹画谱犹在其次。临摹是“流”,不是“源”。学习书法,情况却不同,除临摹古代名迹而外,一般来说,没有其他方法,所谓继承传统,就是要我们吸收古代名迹的长处,在摹习基础上孕育变化,开创新风格。离开古代名迹,便难以下笔。

  • 标签: 临摹画 师法造化 继承传统 创新风格 “流” 古代
  • 简介:《阁》全称《淳化秘阁法帖》,又称《淳化阁》。宋淳化三年(九九二),宋太宗出秘阁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标明法帖,摹勒于枣木板上而成此帖。共十卷,收唐以前法书四百余种,一至五卷为历代帝王及大臣法帖,六至十卷为王羲之父子墨迹。《阁》问世后,历代书家对之褒贬不一,聚讼已久。

  • 标签: 法帖 秘阁 法书 十卷 历代
  • 简介:“橘”这个字太好了,有灵异的妙清,染了人间烟火,却又脱了人间烟火。叫“橘”比叫“桔”好听很多。如果叫《奉桔》就不如叫《奉橘》,否则清浅了许多。

  • 标签: 烟火 中国 《艺术启蒙》
  • 简介:~~王献之《中秋》@朱以撒

  • 标签: 王献之帖
  • 简介:本刊记者:陶然吴川淮王志宇孙海兴杨沛沛姜文时间:2015年3月24日地点:廊坊书法院在中国书法的各种书体中,狂草是一个特例,因为其它各种书体的产生都是为了实用,唯有狂草是为了纯粹的艺术表达。从目前留传的作品看,狂草是从唐代产生的。那么是怎样的一个人群创造了这样的艺术,与其它各种书体相比,狂草又有怎样的艺术特点呢?这里我们从怀素和他的代表作《自叙》说起,或可豹窥一斑。

  • 标签: 自叙帖 走进自叙
  • 简介:二王、米芾都是书法史上不可逃避的必谈人物,历来研究二王与米芾的学者不少,涉及到书论、书法技法、作品鉴定等等。《长风》历来被认为是褚遂良临王羲之的墨迹,多数书目著录此帖都沿袭此说。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关于《长风》与《鹅群》二也有学者怀疑是米芾作品,但也都没定论。笔者将对笔迹进行进一步的比对,并加入“睿思东阁”印的讨论,希望能够为《长风》、《鹅群》与米芾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 标签: 米芾 作品 墨迹 论证 书法技法
  • 简介:  编者按:如今,硬笔书法艺术已成为一个日渐成熟的艺术门类.众多硬笔书法爱好者已把临摹古人作品当作提高自身书艺水平的不二法门.在这个通过对古代经典法帖临摹,不断从学习到消化创作出契合书家自身审美理想的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大家一定会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感受.……

  • 标签: 临摹出 入帖 出帖
  • 简介:宋太宗的右文政策与对书法的个人喜好是促成《淳化秘阁法帖》汇刻的两大因素。《淳化阁》一代巨制,定非短期所能告竣,其汇刻当分“编次成卷”与“摹勒上石”两个阶段,淳化三年十一月六日乃《阁》“摹勒上石”阶段之始。王著以学识而见封,并非后世所谓识见短陋者,《淳化阁》的汇刻,王著只是做了其中部分的工作。《阁》中的伪,大多以南唐仿书阑入,此非编者不鉴,恐正是太宗以石替玉之意。

  • 标签: 《淳化阁帖》 书法 学识 南唐 宋太宗 编次
  • 简介:一丧乱、孔侍中的问题所谓《丧乱》二幅,御物)和《孔侍中》(一幅,前田育德会藏),是日本古时候传下的王羲之“双勾填墨”本而被人所知的,在西欧和中国~①也有复制品行世而著名。

  • 标签: 丧乱 侍中 双勾 二幅 填墨
  • 简介:“碑学”、“学”作为写作清代特圳是清代再期书法史的基本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处于混乱状态?碑学有“专指北碑”、“北碑加篆隶”、“北碑加唐碑”等三种基本含义。学有“学晋”、“晋唐行草小楷”、“主要学阁(甚至专指学赵董)”等三种基本含义。以这三对“碑学”“学”概念为基础构筑的书史写作框架有严重的缺陷。首先是容易顾此失彼,尤其是对学唐问题不好处理;其次,更重要的是忽略了清代后期以融铸为基夺取向的一翼,难以准确揭示历史发展的动向。初步设想,可以以沙孟海先生的框架为基础,去掉其“碑学”“学”的帽子和单列的“颜字”,以篆隶、北碑、晋唐以来行草小楷为基本的三或四个分支,以融铸为另一个分支,构成基本的写作框架。这样不仅易于反映历史的发展趋势,而且对有关各分支的认识也将更明晰公正。

  • 标签: 碑学 帖学 北碑 行草 书法史 沙孟海
  • 简介:学习书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读和临摹,通过读和临摹,了解和体会古人用笔用墨的技巧,体会古人于其结字的个性特征。以及其对行气、章法的处理。以形取神,体悟古人由其技法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并受其潜移默化地影响,以引发出自我的真性情.再施之于创作。成有个性而具有新意之作品。书法的学习不外乎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这第一步极为重要,引导不好就容易走弯路,若一旦形成习气,要再改正就很难了。

  • 标签: 临摹 读帖 个性特征 精神境界 潜移默化 古人
  • 简介:《韭花》行楷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为杨凝式的代表作。是杨凝式在昼寝乍起、腹中甚饥之时,得以珍馐充腹之后,为答谢友人馈赠美味韭花而信笔写下

  • 标签: 杨凝式 书法创作 心境 布白 文字 作者
  • 简介:王羲之的今草诞生,完成了章草到今草的过渡,标志着中国草书艺术从此走向成熟。草书艺术的视觉美、动态美因王羲之的草书存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了草书艺术广阔的自由表现空间,以至到后来才有可能产生唐代的张旭、怀素草书艺术的高峰。

  • 标签: 王羲之 草书艺术 表现空间 视觉美 动态美 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