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作者龚人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与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曹华先生之间有着长达数十年的师生情谊。最初,是曹华把他带进了博大精深的俄罗斯语言文学殿堂,引导他走向充满艰辛又充满乐趣的翻译与教学之路。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曹老是他"心中的启明星"。在文中,他用充满深情的笔触回放了他们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师生情谊。

  • 标签: 翻译家 俄语 俄罗斯 语言文学 东北大学 中共代表团
  • 简介:宁夏吴忠市太阳山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人杰地灵,历朝历代,英雄人物辈出,其中就包括就藩宁夏的大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庆王朱栴,他的王府先在太阳山区的韦州,并在韦州居住了9年,后迁今银川。朱栴在宁夏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名人,他对明代宁夏的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相当的影响。他历经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

  • 标签: 英雄人物 明太祖 宁夏 历史 吴忠市 朱元璋
  • 简介:庆王朱栴“好古博雅,学问宏深,长于诗文和书法。”编著有《宣德宁夏志》二卷,《文章类选》四十卷,《凝真稿》十八卷,《集句闺情》一卷。其草书“清放驯雅,绝无俗碍,海内传重,视为拱璧。”

  • 标签: 《文章类选》
  • 简介:朱栴13岁封庆王,在藩国宁夏居住45年,先后经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成化六朝,总结朱栴在宁夏的45年,大致可以分为前三朝和后三朝两个时期:前三朝是洪武、建文、永乐,这一时期朱横被封为庆王,来到西北塞上的宁夏,先住韦州9年,后移居宁夏(今银川市),初被封王的喜悦,皇帝的善待,他对王事如军务、屯田、

  • 标签: 宁夏 银川市 洪武 屯田 明朝 庆靖王
  • 简介:王朱栴去世以后,宁夏发生了两次叛乱。正德五年(1501年),六世庆王朱台红浤在位期间,朱栴的曾孙安化郡王朱寊鐇叛乱;万历二十年(1592年),九世庆王朱伸域逝世的第二年,宁夏哮拜、东旸之乱。

  • 标签: 叛乱 宁夏 庆靖王 明朝 朱栴
  • 简介:秋日深处不可意味的台城。她知道我要来,所以未及老去。稍有波澜掠过,际遇而安。远非文字所追寻,远非沉浸所体味。台城是一首格律诗,她的规格、要求是“留古、复古、承古、用古”。平仄是错落有致,是参差不齐。对偶是一卧卧的青砖,一垄垄的黛瓦。音韵是雨打的城,是风吹过的城,是寒霜与雪花腌制的城,是糖画浇出的城,是安澜水门汲水的城,是洗衣妇捶打的城,是捣制姜糖的城,是喜鹊报喜的城,是碗底黄花牛肉面的城。押韵是拉魂腔与扬琴,是渔鼓与唢呐,是运河大鼓和鲁南小调,时有跑调:一只猫或者三只猫不对偶,一个月亮与一个太阳不同辉,一块条石裂开了七瓣。

  • 标签: 台儿庄 格律诗 牛肉面 拉魂腔 对偶 汲水
  • 简介:或许,挥开那些自怨自艾,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张电热毯呢?卡莎是我在安娜卡布里时的私人酒店管家,需要什么帮助或者服务的话,不是电话给客房部,而是她。她会在5分钟之内,穿着黑色管家制服出现在房间门口,一头如假包换的金发整齐得总让我想起"严丝合缝"这

  • 标签: 电热毯 地中海 布里 管家 着黑色 鱼子酱
  • 简介:在不吆喝'现代''后现代'似乎就与文学无与,在漫天'流行[黄]色'随着商品经济大潮满天铺盖而来的今天,回到文本不但成为一种要求,也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的必然趋势;黄出书社版《夜雨灯录》(包括《续录》)的受到读者欢迎即其一例。尽管我们不能把这部作品与'自留学生铺天盖地以来……似乎也不伟大了'(鲁迅语)的《儒林外史》相比肩,但纵观清代乃至明、清两代小说发展史,宣鼎(1832-1880)的《夜雨灯录》实不失为一部有文化厚度、有价值的好作品。如鲁莽地给其定位,我们认为:在笔记传奇小说中,它稍逊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郭沫若语)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但高于'以劝惩为旨归'(《滦

  • 标签: 夜雨秋灯录 传奇小说 聊斋志异 商品经济大潮 《儒林外史》 点校本
  • 简介:《中条山院道堂铭》碑,建立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年),王颜撰文,袁滋书碑。原石在山西省芮城县大王镇后坪村,今藏芮城县博物馆碑廊内。青石质,螭首,龟趺,碑文篆书,19行,满行36字,共650字,碑文叙述道民王颜家世及道教在当地盛行情况。其碑文如下:

  • 标签: 中条山 芮城县 山西省 博物馆 碑文 家世
  • 简介:一片落叶将生长带向了收获。初秋,在南门峡搂揽这块大地的成熟,亲吻金黄闪波的五谷喷香,再饱福尕寺加草原之神韵大观,似乎不能用辽阔无垠、美景胜收了却对回归大自然的感怀。天完全放晴,无一丝云朵集结是高原赏最难有的得天独厚。阳光披给大地耀眼的光泽,也洒照出南门峡湖面碎银般的细波,闪出层层叠叠。置身这里,完全打开的心境如尕寺加草原一样广阔。

  • 标签: 大自然 大地 草原
  • 简介:60年代初,“国军”新文艺运动热浪滚滚,许多著名学者、文艺家参与这项活动。那时我在“国防部”资料中心服务,结识不少文化艺术界人士,胡原先生是其中的一位。他身高180公分左右,面色清癯,戴近视眼镜,操着浓重的湖北黄陂口音。他写字稍大,例如用300字稿纸,他最多只写75个字,不过,写的字非常清楚易认。

  • 标签: 胡秋原 《诗经》 新文艺运动 宫廷文学 资料中心 外国留学生
  • 简介:温哥华经典的秋色一般从10月就来临。由于日照时间变短,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大自然发生了明显的色彩变化。整个加拿大就像被一支巨大的画笔扫过他的森林和原野,那里夏季浓郁得醉人的绿色一点点褪去,各种暖色出现在所有植物的叶子上,差不多一个月的光景,到11月,各种色彩转为鲜红,那种秋色给人带来的铺天盖地无处不在的震撼,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秋色难以比拟的,让人很难无动于衷。

  • 标签: 温哥华 诱惑 日照时间 色彩变化 自然发生 加拿大
  • 简介:这是将近二十年前的旧稿,发表在市作协的《芳草》杂志上.有位写小说的朋友看后说,这是戏剧的挽歌.

  • 标签: 《芳草》 小说 作协 挽歌 戏剧
  • 简介:寄语家乡青年《河南青年》因"文化大革命"停刊十三年之久,于1979年6月复刊。那时我在《河南青年》杂志做编辑。为提高杂志的品位,编辑部首先想到向北京几位德高望重的河南籍作家约稿。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教育家曹华就是其中之一。曹老是豫西伏牛山区卢氏县人,生于1897年,当时已年过八旬,我们不知他的身体状况如何,只有抱着侥幸心理试试看。信是寄给他的工作单位北京大学的。

  • 标签: 翻译家 曹靖 河南籍作家 官场 北京大学 文化大革命
  • 简介:描写西湖的诗文车载斗量,歌唱杭州的文人纷至沓来。或浅染眉痕,或深留足迹,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宋代的林和是著名诗人,隐居孤山的本地作家,曾给后世以巨大之影响。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文化遗产?

  • 标签: 文化财富 文化遗产 林和靖 文学作品